《故事創作大師班(國際卷)》是一本由劉大鵬 編 / 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 監制著作,后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55.00元,頁數:312,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故事創作大師班(國際卷)》讀后感(一):《故事創作大師班》:如何做編劇*如何寫好劇本
一
《故事創作大師班》應該是寫給有志于成為編劇或者已經是一名編劇的讀者,當然,對于編劇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一讀。書名容易讓人聯想到那著名的羅伯特·麥基《故事》,這本據說是世界編劇必讀書。
當然,此處的“故事”指向的是劇本之“故事”,這是對于編劇來說的,但其實對于有志于寫小說的讀者也是有助益的,因為劇本同樣要關注結構、人物、場景、對話、主題、情緒等等。而在這本書中,各個“大師”的講座或是發言,或多或少都涉及到這些內容,需要讀者從中提煉。
二
此書的來歷是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搭設了公益服務平臺和青年電影人才培育平臺,在這個平臺中,開設了“大師之光”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基金會每年力邀享譽國際的知名編劇大師從不同主題和角度給培訓班的同學帶來編劇課程,借此來提升中國電影新生力量的影響力。
本書收錄了第一屆到第三屆來自法、美、日、韓的國外導師課程講稿,有韓國編劇兼導演吳勝郁、著名編劇崔石煥,日本著名編劇荒井晴彥,法國著名導演、編劇弗雷德里克·奧比坦等等,一共八位,總共九講。形式基本是上課的,閱讀文本似乎是請來的大師的錄音文字稿,整理、分有好幾個小節,做到了層次分明。例如,吳勝郁第一講《編劇是一個需要忍耐的職業》有一級標題“人行之初”“ 〈八月照相館〉:榨干你每一滴才華的許秦豪”等等,而在一級標題下,如后者,就有“導演的信任”、“把情緒描繪出來”等等。
在講課后還有“討論答疑”模塊,我認為這是很有意思的一部分,在這一模塊,學員會問這些大師很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有些是很有趣的。比如問吳勝郁這幾年的韓國電影多有批判現實的作品,“非常深刻,一直說政府壞話”,是如何轉變的。
除講課的形式外,還有訪談形式的。例如第三講,荒井晴彥《以作者思維改編IP》就是,此篇主要討論四部電影,《W的悲劇》、《紅發女郎》、《神賜給的孩子》和《日本的天空下》。
除去在課堂有老師講和同學問,還有“練習”環節,比如第七講史蒂文·加里·班克斯的《如何創造更深入立體的人物?》就有“規定情景的人物設定練習”和“規定情景的故事創作練習”,學員闡述作業,史蒂文進行點評。
三
此書的容量是豐富的,每個大師從不同的角度來談編劇這個職業,也從不同角度提出作為一名編劇要如何,在劇本上要如何創作,劇本寫好后和導演、演員、制片人又如何打交道,等等。當然,本書除了“如何寫好故事”方面的建議和經驗,更有趣的是每位的大師的個人經歷,以及所談論的一些電影的背后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已經成名的編?。ɑ蚣鎸а荩┰浺灿羞^艱難,也有過機遇,但即便已經出名,在劇本保留自己喜歡的內容以及拍攝電影這些方面,也很難不受阻撓。
《故事創作大師班(國際卷)》讀后感(二):做編劇,不如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僅懷揣熱誠從零開始進軍影視行業,你會選擇哪個工種?
導演專業門檻擺著
攝像技術要求太高
制片更需要運籌帷幄
編劇……編劇是不是只要會講故事就可以上手了?
也許圈外人多少都有這樣的幻想,畢竟撇開經驗值積累不談,非科班出身的著名編劇比例更高,也不乏編劇出身轉戰導演最后大獲成功的案例。
在知乎上,“非影視科班出身,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編劇/導演?“類似的問題關注度也尤其高漲。
在自學這條道路上,理論 實踐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學習邏輯,故事創作劇本寫作書籍可以說相當豐富。和50年前不同,如今電影在全球范圍內已成為工業化規模之產品,高度市場化的需求讓電影兼具“藝術/娛樂/生意“屬性,故事性和表達力是基本面,市場化和團隊商業運作同樣決定了一個電影作品是否成功,經驗實操就變得無比重要。
想要深入一個行業,最怕萬馬齊喑,過來人尤其是已有成功案例的前輩的真知灼見就變得異常珍貴。
作為廣告從業者,也算影視產業同類工作者,略有經驗之談,除了吸收理論性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當下工作者的真實處境和行業動向,那么去參加實操性相關的講座,聽優秀的同行口述,再去片場真實觀察感受,算是一種快速學習成長的方式。
由于生活在上海,上海電影節算是近水樓臺,電影節之際總有很多名導和編劇來到上海參加各式講座活動,每次我都會積極尋求途徑參加,上一屆電影節親自參加了電影節大師班,一口氣聽了葉錦添,特效大師肖恩·蒂琳,著名剪輯師張琪的講座,參與者們的提問也直接犀利,這三天的信息量抵得上半年的慢慢摸索總結。
說了這么多看似題外話,就是為了佐證為何推薦這本《故事創作大師班》。
《故事創作大師班》(國際卷)是一本以課堂實錄形式呈現的編劇教程,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片的知名編劇以課堂交流的形式將自己的經歷經驗傾囊而出。
內容兼具宏觀創作思考和細分創作技巧,你可以看到一個編劇從默默無聞到國際知名的心路歷程,也能學習到一個類型片編劇細數建立在不同類型片基礎上如何改編IP,敘事結構分析或如何創建更深入立體的人物,還有近五年風靡全球的超英片科幻片如何構建世界的實戰邏輯。
輸出的內容沒有教條式的美化,只有經驗積累下的真實。
充滿誠意的實錄,將讓你的創作盡量遠離彎路。
此書難得兼具了電影愛好者和編劇從業者的需求,你可以了解到作為編劇在如今亞太市場上是如何的“西西弗斯“,但也提供給了你最終成為導演最好的征戰伴侶厄倪俄的可能。
由于講座者來自不同國家,在內容中也可以窺見以好萊塢為代表的歐美市場和以韓國類型為翹首的亞太電影市場之間的運作區別。
全書重點推薦第二講崔石煥的“類型片如何講好故事“,第五講約翰·C·理查茲的”構建故事,從深挖任務的需求開始“,以及第八講邁克爾·威斯“以人物關系為驅動的劇作法”。
《故事創作大師班(國際卷)》讀后感(三):我不搞電影,看這本書是為了噴爛片
曾經讀過羅伯特·麥基的《故事》,我大為震撼,在此之前我從未認識到原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講好一個故事,以及為了講好一個故事,背后需要做出的努力。
英文中有一個詞叫“Storyteller”即講故事的人。故事當然誰都會講,我曾見過有人手舞足蹈地,費盡心思,卻讓聽者只能發出禮貌干笑,也見過有人講得眉飛色舞,似乎毫不費力地就令聽的人捏著大腿跟著緊張。
《故事創作大師班》
我是個看爛片的體質,從什么《梔子花開》、《小時代》到《富春山居圖》我可都中獎了,在影院里爛片看多了,居然摸出了門道。
電影和人生不一樣。人生是幸福得雷同,不幸得各不一樣,而電影是爛得雷同,精彩得各有千秋。
爛片之所以爛,大概率就是爛在編劇了,或是把角色寫得毫無真實性,或是沒有把握好節奏,前段太趕,后段拖沓尿點多,又或是想表達的東西過多,結果丟了西瓜撿了芝麻,最終什么都沒講好(我說的就是你《四?!罚?/p>
畢竟講故事是個技術活,把一個故事生動有趣地呈現給他人,是一項很難得的能力。
我一直認為編劇是一個影視團隊中最神的角色,一個好的編劇,能carry全場。我偏愛一些小成本電影,特別是那些憑借編劇的超神發揮登上神壇的電影,比如《彗星來前的那一晚》,即使沒有燃燒經費的制作,但憑借著邏輯超強的臺本,對平行世界的新奇設計,也能給觀眾絕贊的觀影體驗。又比如《十二怒漢》,僅靠人物對話就塑造了十余名個性鮮明的角色,每一位都有是有血有肉的,讓觀眾覺得這些角色的存在既合理又極具趣味。
《故事創作大師班》是一本編劇名師課程實錄,由后浪電影學院策劃,邀請了8位國際一線編劇從自身經歷出發,傾囊相授。其中有與徐崢合作過《港囧》的韓國導演崔石煥,還有有《雷神》《X戰警:第一戰》等超級ip開發經驗的扎克·施坦茨。內容也顧及了各個層面,包括編劇的個人創作心路、類型片如何講故事、如何創作有血有肉的人物等。
參講大師們
個人覺得第一章特別有意思,這篇由曾經創作韓國電影《八月照相館》的編劇吳勝郁現身說法,他在這一章講了自己在創作劇本時的一些心路歷程,沒有一些場面話,而更偏向于呈現編劇作為一名普通人的工作狀態。
吳勝郁說:編劇是一個需要忍耐的職業。
他在這一章介紹了選擇編劇作為職業的人會遇到的一些至暗時刻,比如被甲方控制而不能表達自己喜歡的東西、為了一個畫面而強行拼湊劇情、出色的作品以低價賣出后蟄伏多年未能創作……
編者選擇這個篇章作為第一講也有些耐人尋味,像是給所有滿心壯志的希望講故事的年輕人的一個下馬威:你當真想當編劇嗎?
編劇是一個需要忍耐的職業
最后想說,后浪的書品質一直都是不錯的,選題策劃、翻譯水平、編校水平等都讓我格外欣賞,這本書也不出意外地閱讀體驗極佳。
《故事創作大師班(國際卷)》讀后感(四):你最近看過的比較喜歡的一部電影的編劇是誰?
當大家提起一部電影時,更多談論的是導演、演員還是劇情呢?
當大家觀看一部電影時,是否注意到影片開始時出現的人物字幕和順序呢?
當大家推薦一部電影時,會把精彩的情節&臺詞&主題歸功于誰呢?
說實話在我沒讀過《故事創作大師班(國際卷)》這本書之前,根本沒注意過編劇這一身份,除非編劇本身也是影視劇原著的作者或知名度很高的人。比如:《流浪地球》的編劇兼原著作者劉慈欣,《芳華》編劇嚴歌苓等。而像去年票房超高的《長津湖》、《你好,李煥英》等電影,估計大多數觀眾都和我一樣,能說出導演和主演,卻連編劇是誰都不知道。
其實,編劇是劇本的作者,是整部電影或電視劇的核心與靈魂。劇本、對白、深化的主題都需要編劇提前構思好才能投入拍攝的。
可是實際拍攝過程中,受資金、市場、演員、上映時間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劇本難免會發生改變甚至重編。書中通過幾個編劇大師之口,生動地講解了各國編劇關于作品與現實版的“魚與熊掌”的故事。
封面那面鏡子反射著無限可能
?小說作者帶讀者進入畫面,但主要靠讀者想象;編劇卻要為畫面負全責。
這也是有人喜歡看劇,而有人喜歡讀原著的原因。每個人的想象力都不相同,如果編劇構建的框架和畫面與自己想象的不盡相同,難免會覺得失望。但若編劇對原著的提煉和創作能帶來更深層的觀感和體驗,就會獲得導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故事創作大師班(國際卷)
8.0
劉大鵬 編 中國電影基金會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 監制 / 2021 / 后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用手寫的劇本居其次,用腳寫的劇本才居其上。用腳來寫劇本,意味著要搜集很多相關資料,這樣故事才有細節,才精彩。
?要變換不同視角去思考如何創作。
視角即等同于拍攝時的機位,也是引領大眾觀看影片時的視角。如果視角變換不當或過于頻繁,會導致觀眾思路混亂,跳戲甚至出戲。
?所有構思在腦子里都已完成,現在只剩寫作了。
寫作講究一氣呵成,前期的充分準備是作品連貫性和作品品質的保證。不禁聯想到有些劇組據說匯集了各方資本帶來的十幾個編劇,拍攝當天都還在改劇本,這樣臨時拼湊的作品怎能不糊!
?你得戴著鐐銬跳舞,你總是能想到辦法的。你會恨他們,但作品會越來越好。
不止一個編劇提出劇本不是一個人閉目造車的產物,當你完成一個劇本后,不但要自己大聲讀,還要讀給“別人”聽。
這個“別人”的選擇很重要,不能是太親近的人,因為他們可能會一味地贊揚;不能是一竅不通的素人,他們給不到有用的建議;也不能是不信任的人,他們有可能剽竊你的創意成為你的競爭對手。
最好是讀給值得信賴的、有經驗又敢說真話的同行朋友聽。“朋友”前加了這么多修飾語就足以證明這種朋友的難能可貴。誠如標題所說,聽了他們直言不諱的評價,你會恨他們,但作品會越來越好。
?他人虐我千百遍,我待他人如初戀。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做編劇要厚臉皮、厚臉皮、厚臉皮!理解導演、理解制片人、理解出品方。同樣,要想讓他們也理解你和你的作品,做到標題這句話!
?想方設法把劇本裝進甲方的盒子。
無需多說,這是能讓你的劇本最終呈現在大屏幕上的唯一方法。不肯妥協、不肯改編的編劇大概都改行了。如果你有非拍不可的片段,那么把它巧妙地融入到不會被刪掉的場景中。
松浦彌太郎曾說過,要想生意談成要重視與對方見面的前7秒。同樣,約翰·C·理查茲認為要想引起制片人興趣、讓觀眾產生共鳴,關鍵在劇本的前10頁(在好萊塢,通常1頁劇本對應1分鐘劇情)。
好的編劇要有把劇本提煉出1句話梗概的本事,要“讓投資者聽完梗概想讀劇本”。至于形式則不必拘泥,可以借用其他知名影片傳達情節手法,也可以引用劇本中經典臺詞。
如果你想堅持自己的劇本,一是你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自己出資自己導演;二是至少有五本以上成功的作品。
好書配好的香薰,完美!
?。紝懺谧詈螅?/p>
《故事創作大師班(國際卷)》是一本國際知名編劇大師們的講演稿合集,自吳天明青年電影基金會2015年開設編輯班以來,每年都會有這樣一批優秀的編劇大師受邀而來,為中國電影新生力量傳授自己的經驗。
通過各國知名編劇大師的講解,你是否也對影視行業有了更深的了解呢?如果你對編劇行業感興趣,想知道“各國編劇的地位及收入如何?劇本是否有固定的創作模式?什么樣的人可以當編劇,編劇如果想改行又可以做什么?”的話,不妨讀一讀這本《故事創作大師班(國際卷)》,畢竟由一群“最會講故事”的大師們講出來的故事是很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