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色江戶怪談》是一本由[日] 宮部美雪著作,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38.00,頁數:2019-9,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幻色江戶怪談》讀后感(一):懶得想標題的讀后感
我至今為止就看了兩部宮部美雪的作品,另一本是《R.P.G》。感覺都一般,沒有特別驚艷的劇情,文筆上也沒有特別出彩,看來需要看看她的代表作品才能體會“最受歡迎女作家”的名號了。
就這本《幻色江戶怪談》而言,劇情都很普通,謎面、謎底都不是很有反轉性,個別甚至都沒有交代結局,甚至時不時拿怪力亂神來解釋;文筆則綿綿悠長,節奏緩慢。不過時代推理以描述古時代背景為目的,似乎宮部美雪做得不錯:以小人物為主角更能體現多樣的江戶時代(其中涉及各種工種,珠寶加工、下女、高利貸等),且每次敘述時都加入了大量細節描寫——歷史小說總不免過于宏大,在細節上由于缺乏記載就索性不寫了,但其實補充些當下讀者所熟悉的日常細節會更好,會給人一種陌生環境中的熟悉感,也會將古代刻畫得更真實。
本書我最喜歡的還是第二篇(紅珠子),寫出了小人物在大環境下的無奈,以及他人的大義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損害(一種道德綁架式的牽連、犧牲),其中前半部分的琴瑟和鳴更顯出結尾的緊張感。
《幻色江戶怪談》讀后感(二):人心難測,人性復雜,但媽媽永遠愛我
我最喜歡的兩個故事,都是與媽媽有關的。 鬼子母火 媽媽因為得了瘟疫,在入土為安的土葬慣例下堅決要求火葬。阿勝悄悄剪下媽媽的一縷頭發放在注連繩里。媽媽為了不傳染給心愛的女兒,使注連結自燃,差點引起火災燒掉房子。在注連繩連同頭發被焚燒后,又放心不下孩子,以注連繩焚毀后的一縷輕煙陪在孩子身邊,直到阿豐做出承諾,才消散去。 “風在耳邊低泣,是的,低泣的是風。” “風沒有任何回應。”
《走失孩子的路標》 阿妙從火場里走出來,雖然天花板的火星子在往下掉,雖然頭發在燃燒,但是她把長次緊緊地抱在懷里,生怕孩子吸入一點煙氣。孩子是她的心頭肉。可逃出火場卻發現孩子因為自己抱的太緊的緣故已經沒了呼吸。她回到火災大院,別人以為實在鬧鬼,實際上她在深夜拗哭,孩子被自己親手殺死。雖然沒有做過媽媽,但是讀到這里我的心也在滴血。
因為放不下對孩子的思念,偷偷抱走了別人的孩子,把他當做長次來養,卻因為孩子走丟,怕偷孩子的事情敗露不敢大肆尋找,日日在迷路石前落淚。
摘錄:要找小孩,一切都得靠人手。有錢人家只要家產沒花光或許可以一直雇人去找。但是窮人能做的可就有限了。父親和母親瘋了似的到處找,最后筋疲力盡,只能放棄。
還有怪談里有好多叫*兵衛的,類似于我們的劉磊,張磊,王磊嗎?
《幻色江戶怪談》讀后感(三):人心難測,人性復雜,但媽媽永遠愛我
我最喜歡的兩個故事,都是與媽媽有關的。 《鬼子母火》 媽媽因為得了瘟疫,在入土為安的土葬慣例下堅決要求火葬。阿勝悄悄剪下媽媽的一縷頭發放在注連繩里。媽媽為了不傳染給心愛的女兒,使注連結自燃,差點引起火災燒掉房子。在注連繩連同頭發被焚燒后,又放心不下孩子,以注連繩焚毀后的一縷輕煙陪在孩子身邊,直到阿豐做出承諾,才消散去。 “風在耳邊低泣,是的,低泣的是風。” “風沒有任何回應。”
《走失孩子的路標》 阿妙從火場里走出來,雖然天花板的火星子在往下掉,雖然頭發在燃燒,但是她把長次緊緊地抱在懷里,生怕孩子吸入一點煙氣。孩子是她的心頭肉。可逃出火場卻發現孩子因為自己抱的太緊的緣故已經沒了呼吸。她回到火災大院,別人以為實在鬧鬼,實際上她在深夜拗哭,孩子被自己親手殺死。雖然沒有做過媽媽,但是讀到這里我的心也在滴血。
因為放不下對孩子的思念,偷偷抱走了別人的孩子,把他當做長次來養,卻因為孩子走丟,怕偷孩子的事情敗露不敢大肆尋找,日日在迷路石前落淚。
摘錄:要找小孩,一切都得靠人手。有錢人家只要家產沒花光或許可以一直雇人去找。但是窮人能做的可就有限了。父親和母親瘋了似的到處找,最后筋疲力盡,只能放棄。
還有怪談里有好多叫*兵衛的,類似于我們的劉磊,張磊,王磊嗎?
《幻色江戶怪談》讀后感(四):談論的是人心與羈絆,映射的是當下和現實
依托與鬼怪,但是確很少出現真正的鬼怪,所有的不尋常,背后仍然是人,作者聚焦的點,也還是人
在這一系列的故事當中,鬼和人是相通的。當我們不太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的時候,我們傾向于把所有問題都歸結于“鬧鬼了”。但是當像作者這樣的明白人把所有的事情給你掰開揉碎了說的時候,你就可以明白不尋常事件背后的人心復雜及險惡
最喜歡的是紅柱子。。。
1.鬼子母火
日本人認為,往生之人不能成佛,是因為有怨念
就像本故事當中的母親
因為孩子一直留著他的頭發,他怕孩子收到疫病的傳染,而一直跟著,一有機會就將頭發燒掉,最大限度的杜絕孩子被傳染的風險。這也就引起了火災
鬼魂怨念就在于,孩子還處于危險當中
要知道,阿勝母親已經火化了,頭發可能是孩子對于母親最后的念想和紀念。為了子女能夠平平安安,母親甚至不惜抹掉子女所有的念想
這是一個挺悲哀的故事,讓人動容
從技法上來說,作者沒有集中筆墨對當事人進行正面描寫,但是卻用阿豐的視角,把一個天性不諳世事,但是異常孝順的小姑娘(火災了還在睡覺),極其敏感又無依無靠(發現闖禍之后立即逃跑)表現得非常生動,我見猶憐
2.紅珠子
我看這個故事的時候,剛是在“雙減”政策落地不久
雖然跟日本那個反奢侈的政策有本質區別,但是強硬而突然的一刀切政策,往往會給之前身處其中的平民帶來深刻的影響
例如故事當中的男主,本身承擔著生活的重擔。但嚴控之下,既不能再從事自己的專業,又為了不荒廢手藝,不得不謹小慎微的進行私下練習。甚至對于送上門的意外之財,也異常防備
這個故事發生在江戶時代,但看上去就那么熟悉,那么感同身受。中年人的生活,可能歷來就是這樣危機四伏,壓力重重,且枯燥
但如果僅僅是這樣,那么這個故事的表現力,其實也就一般
神秘武家老人的出現,像是男主生命當中的一縷圣光,照亮了他對生活的所有期望,自我價值的展示,自我肯定以及后續生活的保障。。。
但是終究還是錯付了
小人物的悲哀就在于此。在整個社會當中,小人物是最被忽視,最沒有依靠的階層。他們只能充當社會、傳奇故事當中的背景板。他們的價值,僅僅是工具人的價值,沒有人在意他們的死活
水野不在乎,鳥居甲斐守不在乎,貌似忠實寬厚的武家老人也不在乎
歷史和傳奇當中可能會對這種“有骨氣的武士”大書特書(就跟忠臣藏一樣)
但是誰會在乎事件當中被無辜牽連的男主們呢?
故事的戛然而止,表現出一種選外之音的悲慘,讓人有一種如鯁在喉的難受
3.春花秋燈
體裁很獨特,通篇沒有對話、場景以及人物描寫,完全是通過一個老店家單方面的喋喋不休的待客與商品介紹,完成了故事的敘述
結尾是點題的一筆,二手店“買賣的都是些沾滿別人欲望和污垢的東西 ”,這句話很有深意
對于賣方來說,好像做一場法事,把這個東西賣走,就可以當成之前糟糕的事情沒有發生一樣
但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即便做過法事,飛龍燈仍然被鬼附著著作祟。而且老店家面對客戶也是不慌不忙的娓娓道來。。。這些事情是不應該,也完全不會被遺忘的
對于店家而言,就是這種想隱藏的污垢,想抑制的欲望,滋養了他們的生意。這是不是也在說,世界上貪得無厭的欲望和污垢的數量,已經多到可以支持若干個二手店欣欣向榮活下來的地步了
4.看中相貌
我理解,前期可能真是由于女鬼作祟,但是后期,應該是大家已經在先入為主的印象下,對女主的樣貌習慣了
況且,172的女生耶,即便顏值不高,但是身材好啊,再加持一些捯飭,很容易就鶴立雞群了
這個短篇的故事性很一般,但是女主和女鬼都挺蠢萌的,尤其是女鬼。。。這種程度的懲罰,我不知道算是懲罰、作祟、還是羞辱?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怎么看都覺得吃虧得是他自己吧
5.莊助的夜著
最終也沒有給出答案得羅生門
作者留下得線索,其實也并不夠我們去猜測,到底是人人之間得暗戀,還是人鬼之間得邪戀
但是從文字之間,可能作者傾向于前者吧
要真是這樣,編出女鬼事情得莊助可真的是有點辛苦
個人不是特別喜歡這個故事
6.走失孩子的路標
我覺得這個故事中的阿妙,倒真有點像鬼子母
自己孩子丟了,就拐帶一個別人的孩子。這是一種類似于瘋狂的,選擇逃避的病態心理:好像只要有一個孩子在,自己孩子丟了的這件事情就可以被遺忘。說白了,還是不想面對冰冷的事實吧。雖然悲慘,但是故事中阿妙這個人物,卻絲毫讓人同情不起來
真正讓人同情和憐惜的,可能還是木匠夫妻的長次。對于阿妙來說,他只是一個替代品,一個幫助阿妙遺忘過去的避難所;對于親生父母來說,多他一個少他一個,好像都無所謂,因為孩子丟了這么久,也沒見親生父母大張旗鼓的來找他;而真正愛護聯系他的阿艷,卻最終沒有成為他的監護人
很多內地的棄嬰被外國人收養,并獲得了成功(就像這次奧運會的那個華裔美籍運動員)。這樣的孩子非常幸運,因為他們找到了自己生命當中的阿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