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年烈狗》是一本由不問三九著作,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49.80元,頁數:2021-8,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陳年烈狗》讀后感(一):陶淮南是小哥的,永遠都是
看完真的又感動又難過。陶淮南一個那么可愛軟萌的小麻煩精,嬌里嬌氣的小瞎子。他就該一直被保護著,呵護著長大啊.他那么可愛善良溫柔。可是命運總是捉弄他,明明和小哥幸福的長大了,可是長大卻意味著分裂。長大竟然是要扒骨抽筋的。從高考他和小哥鬧別扭的那段開始,看的時候就一直忍不住哭,開始埋著伏筆,不知道小南聾了,但還是能從文字里感覺到他的惶恐和無助,他那么膽小,經歷了什么才能這么歇斯底里啊。后來真相揭開的時候,就像小哥說的那樣,感覺窒息了。小麻煩精好慘啊,從小眼盲,還要經歷耳聾。還有小哥,他肯定心疼到心都碎了吧。他那么從小捧著護著的人,受一點兒傷都心疼到生氣好幾天。他的南南經歷了那種日子那么久了,怎么可能能釋懷啊。
他們兩個人都太好了,他們只有彼此,他們的愛已經融入骨血,就是本能。陶淮南永遠都是小哥的,小哥也永遠是陶淮南的。他們會相愛到老,會幸福的過一生,一定會的。
《陳年烈狗》讀后感(二):動人的少年維特之煩惱
這文后勁真大啊,三九太太溫吞絮叨的筆調寫竹馬意外的合適,每一層情感的遞進都有跡可循。情節不動聲色地嵌在淮南遲騁的成長里,連而不斷。比燎原可好多啦。
人物身上那點不食人間煙火。在這里也化作了某種恰到好處。又或者是自己遠少年久矣,歲月的濾鏡加上成為長輩之后的某種篤定,覺得少年人可不就這樣?不是這樣也得像這樣。
是不是滄海和巫山,只有走出去了見識過才知道。淮南可比哥哥有主意多啦,縱然蝶變的過程將兩人撕裂,但淮南和小哥都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好的愛情理應如此。
那么作天作地天雷地火生死一線的兩個人。伴隨著一旁的陶媽湯爸卻該吃吃該喝喝,感嘆當真是一種無為而治的大境界。
很高興陶媽的眼睛穩穩當當的,基因類型也立項了,提前退休成為了一個不務正業的富貴閑人。
《燎原》加《烈狗》,一鏡到底倒也不失為一種理想主義的完滿。
很開心圍觀過那么好那么美的一群人。
《陳年烈狗》讀后感(三):吸引我的只有前面兩章
大概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垮掉的,應該就是從小遲為了小陶中考故意考砸的時候。
前面的細膩文筆和互相糾纏都非常令人心動。尤其是剛開始兩個人相遇在那一張農村的土炕上,窗外是寒冷的天氣和細長的冰溜子。小陶和小遲說的第一句話讓他給他拿尿盆的時候。
為什么我覺得這里非常動人,一是從開始人設就豐富飽滿了,一個是被家里照顧很好的真瞎子,一個是小小年紀飽受人間疾苦的假啞巴,但是卻愿意把自己的飯碗拿給小瞎子當尿盆。把飯盆當尿盆這個點真的安排巧妙,有一種尊嚴的踐踏感,有一種關系的不平等感,也讓“小狗”這個從頭貫穿全書的支撐點開始成立。
從這次之后兩個人的關系就有了微妙的親近,小陶把自己的飯給小遲,小遲拿了窗外的冰溜子逗他玩。這個開頭真的讓人贊嘆,而且作者細膩的筆觸也讓我瞬間感受到了東北農村的那種生活氣息。兩個偶然相遇的小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
前面去盲校,到后來的小學生涯一直都很好。但是從中考之后,我就看不下去了。
首先后半段節奏有點慢了。兩個人五年的糾纏不清到后面的時候已經讓看客有點沒耐心了。(問題主要是在小遲身上,我后面細說)
再一個,前面的小遲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外冷內熱的酷哥,他有柔情的一面,但是卻因為從小到大的家庭環境關系把自己用厚厚的外殼牢牢鎖住。他應該是從小到大都覺得自己低于小陶一等的。(這個純屬個人意見,如果你有不同看法也別來杠我)包括他后面又反復提到,“我是你的狗,我愿意給你當狗。”長大的時候提到,“我的人生就是為了你之類的等等。”一個不平等的關系里,我實在想不出來小遲后面大學的部分為什么要對小陶那樣,雖然書里一直在用小陶的視角強調,遲哥很溫柔,遲哥是個溫柔的人。但是作為讀者我絲毫沒有感受到遲哥的溫柔。如果不是小陶的死纏爛打,這本估計只能be.
從遲哥的角度來看,一段從開始就不平等的關系,我做一切都是為了你。然后你卻放棄了我,沒理由的放棄,(放棄的時候他還不知道小陶聽不見了),這個一直是我日思夜想也想不到原因的事情。后來倆人再次見面之后遲哥還一直問小陶是什么原因放棄他,可見他對此非常耿耿于懷。作為小遲,他的心路歷程太長了,后半段的主要情節都在小遲身上,感覺小陶那里已經沒啥好寫的了,除了死纏爛打。而小遲又沒有什么特別浮動的情緒和語言,制造不出大的沖突,所以讓本書的后半段全部垮掉。冗長而無聊。
說一下結尾吧,結尾處理得非常好,穿插了兩個人從小到大的經歷,看完這些似乎讀者根本他們一起長大了,小瞎子的成長非常動人且豐滿,讓人看到了一個脆弱又堅強的男孩在愛情的滋養中慢慢長大的樣子。還給了讀者一個彩蛋,彷佛時間就定格在那個炎炎夏日,在那間見證了一切的老房子里,小陶和小遲又變回了少年的樣子,他讓他好好長大。
陪伴是最打動人心的地方,這也是竹馬文的一個亮點。個人覺得不問三九老師還是非常會寫農村,田地,具有很強的煙火氣這樣的故事的。因為《還潮》也是一樣。
希望以后有幸能多讀到不問三九老師的好的故事。以上。
《陳年烈狗》讀后感(四):《陳年烈狗》小孩兒,你可以不長大
陶淮南是個漂亮瞎子,八歲那年,他哥撿回來一個臟小孩。那小孩成了陶淮南小哥,改名叫遲騁。
陶淮南小時候養過一條狗,死了。他摸著老狗已經涼了的身體,有些孤獨地呢喃,我怎么辦呀。遲騁抓著他的手放在自己蹲著的膝蓋上,跟他說,我做你的狗。
八歲到十八歲,陶淮南和遲騁,這兩個小孩兒就是字面意義上的,手牽著手一起長大的。陶淮南不需要盲杖,遲騁就是他的盲杖,是他的眼睛,是他的狗。四千多個日夜,陶淮南在遲騁的手心里,一寸一寸長大。他們同悲共喜,他們骨血相連,這不是簡單的一起長大,這是仿佛連體嬰兒一般的共生,以至于后來的分離,真切得像剜心削骨,血肉橫飛。
兩個小孩兒捆綁著,纏繞著面對世界。旁人尚且有戀父戀母情結,他們的依戀自然順理成章地全給了對方。他們是兄弟,是戀人,是對方的狗。這三種似乎相互排斥的情感關系,此刻水**融。
愛情最好的樣子,是兩個獨立的人走到一起。陶淮南和遲騁卻完全無法獨立于對方存在,這并不是一段健康的情感關系。可我覺得,它那么完整,那么純粹,那么**,那么美。
在不知道愛是什么之前,他們就先學會了親密和占有。睡前要說肉麻的悄悄話,要抵著額頭碰碰鼻尖,要貼貼臉蛋摸摸肚子。像小雞互啄般地親一親,碰一碰,純粹得不摻任何情欲,就像面對粉嫩嫩的嬰兒,或是毛茸茸的小動物,忍不住要上手摸一摸,親一親。
擁抱和親吻發生得那樣合情合理和理所當然,親密仿佛是與生俱來的。小瞎子成熟得太晚了,他看不見別人是怎么做的,根本就不知道青春期的男孩子再也不會那樣親昵,他不知道原來這些事情不被允許,只是遲騁一如既往地縱著他。
即使到后來,他們對情欲的探索仍是那么坦然,那么干凈。親吻和擁抱不夠用了,就依著身體的本能反應去摸索更多,顫著聲兒問,......咱倆還能更好嗎?
還能怎么好呢?都已經好成那樣了。
我非常喜歡不問三九對這段感情的處理,沒有給愛情和親情之間劃一道明確的分界線。因為沒必要,就該是這樣的。親情與愛情為什么不能同時存在?情感的流動變化萬千,為什么要將它狹隘地框死在同一個固定的模子里?這和血緣不血緣沒關系,他們既是兄弟,又是戀人,如此理所應當,如此天經地義。
很多人覺得分開是必然的,成長是必然的。他們綁的太緊了,就該分開那幾年,學會獨立,學著長大。可我憋著勁兒想,人為什么一定要長大呢?小孩兒,別長大,別長大,就停在最好的時候吧。我真希望他們一輩子都停在這樣的好時候。
這個故事獨一無二。如果陶淮南是女孩,男女有別,他倆從一開始就壓根不會睡一張床,在單純得還像一張白紙的年紀,就已經被大人被社會規訓了。如果他是個正常人,不是瞎子,這個故事很可能演變成千篇一律的青春故事。只要錯位一點點,這種共生的親密關系和對這種親密的坦然,這些最打動人的部分,都不可能成立。
很多時候,我都能從字里行間看到作者的影子。有些作者就是這樣,會不自覺地從故事里面跳出來,但不問三九仿佛是把自己完全隱去了,我只能看到她的故事,她的人物。太順暢了,行云流水,自然舒展,我幾乎要以為沒有文風才是不問三九的文風。
最后說一句,這倆小孩都是東北的,一口一個這可咋整,冰溜子,禿嚕皮,太有喜感了哈哈哈,期待早日聽到廣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