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史》是一本由[英]諾曼·戴維斯著作,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78.00,頁數:336,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歐洲史》讀后感(一):享受閱讀的快樂
第一次這樣系統地去讀關于歐洲的歷史,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拿到書之后先去網上看了下,這本書應該之前是以上下冊的形式出版過,這本書也已經出版20多年,受到不少讀者喜愛,自從買了幾本所謂的暢銷書之后,發誓一定要買經典的數據,可以少踩坑,這對我選擇閱讀書籍來說很友好,并且中信出版社出品,又為購買增添了保障。
此次再版,則將其分為古典時代(史前-公元337)、帝國時代(約330—1493)、轉型時代(約1450—1914),我看完的是第一本,想著從頭開始看會比較有感覺。
因為是第一次正式接觸國外的歷史,雖然以前上學的時候也會有部分接觸和學習到,所以正式開始閱讀之前,對作者也做了一些了解:諾曼 ·戴維斯。
公開資料顯示,諾曼·戴維斯,1939年生于英格蘭。曾獲波蘭克拉科夫大學博士學位,原倫敦大學東歐斯拉夫學院教授,在倫敦大學執教多年,主要研究方向為中歐與東歐史。現任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研究員、教授。
這里是為了方便了解本書作者對歐洲史內容的了解,而在另一個介紹作者的資料中,也提到作者在寫作《歐洲史》之前,他的波蘭史研究作品就已經名揚歐美,該作品更是被波蘭政府指定為歷史教科書。
此外,看到網上評論是之前有些翻譯作者的版本并不是很好,而這次再版的翻譯作者劉北成也是國內歷史領域比較知名的老師,此前已經翻譯了不少的歐洲作品。
聊聊這本書的內容。
作者在一開始的導語部分就強調,本書沒有包含多少原創性內容,因為這個題目的大多數方面都被以前的歷史學家徹底研究過,它的獨特性在于對內容的選擇,重新安排和表現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設計出一種時間和空間的坐標系統,并通過由一系列豐富多樣的主題所構成的框架,表現出一種難能可貴的整體史印象。
古典時代中,內文框架分為3章,來講述古典歐洲時代,也就是“歐洲”正式亮相之前這篇陸地的歷史,有半島:環境與史前時期;希臘:古代希臘;羅馬:古代羅馬,從內容分成來看,較大部分的篇幅給了注釋以及援引資料的說明補充,這也體現出它作為一本學術性書籍的嚴謹,而“知識窗”部分則以小篇幅相對較短,讓《歐洲史》的閱讀更具趣味性。
導言部分,作者以《歐羅巴的傳說》開啟了本書,歐羅巴是希臘神話中的腓尼基公主,也是歐洲最初的人類,是歐洲人共同的母親,因此歐洲全稱為“歐羅巴洲”,話說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的小知識。接下來是之前讀書時經常碰到的愛琴海、古希臘等熟悉名字,通過這本書有了全新的了解與認知,更多的內容不做劇透啦~
總體來說,十分推薦這本書,好看!
《歐洲史》讀后感(二):《歐洲史 古典時代》歐羅巴的傳說
《歐洲史 古典時代》歐羅巴的傳說
在《歐洲史 古典時代》這一輯中,作者要從萬物初始講起。500萬年之前,這塊三面環水,長而曲折的陸地,作者把它稱之為半島,近代地理學家將它像印度一樣歸類為歐亞板塊次大陸:“舊大陸之角,亞洲的西部之尾”;只有它的東面連接著世界上最大的一塊陸地,這塊歐亞大陸橋,使得所有的民族和所有的文明都從這兒發展過來。 尼安德特人和克羅馬農穴居人,成了這塊半島上的第一批定居者。歐羅巴是古典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傳說之一的主角。而“歐洲”則是一個相對現代的理念。 在講述歐洲“半島”的史前時期時,作者多從地理以及地質學,引用比較科學的,關于這方面的知識,來講解了歐洲這塊半島的演變。作者旁征博引,講述了這塊大陸上怎樣孕育了文明。
古希臘時期。古代希臘有著一種無與倫比的卓越品質。也許說它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驚訝的時期也甚是恰當。在最初的史前時代,包括米諾斯和麥錫尼兩個文明中心,它結束于公元前12世紀,它的后期就是所謂的“英雄時代”,那些我們所熟悉的名字:赫拉克勒斯,愛阿斯,阿克流斯,阿加門農,英雄時代以“特洛伊戰爭”標志著達到了一個傳奇的巔峰。 而希臘的城邦文明黃金時代,從公元前八世紀持續到公元前4世紀,也分為幾個不同的時期,古風時代已經有了第1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記錄--公元前776年,而這一年也被當成了希臘年代學的起點。 希臘的最輝煌的核心時代開始于公元前5世紀,這個時期有希波戰爭,有伯羅奔尼撒戰爭。當然此時最耀眼的恐怕就是希臘哲學。愛智慧是在與傳統的宗教觀念的對立中成長起來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歷士多德,從最初的認識論的開端,到柏拉圖的著名的洞穴的比喻,再到集大成的亞里士多德,“可以說希臘人給予西方哲學的遺產是西方哲學”。 希臘的文學,史詩無異是最輝煌和最成熟的作品形式。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無可匹敵的,荷馬也被公認為是歐洲文學史中第一位最具影響力的詩人。在那個時代,詩歌的朗誦和音樂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七弦豎琴的旋律通常是與劉韻步詩歌的朗誦相伴的。三大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將神話和傳說轉化成了世界文學的奠基石,戲劇在阿里斯托芬的引導下,給人們帶來了歡聲笑語。希臘人正是通過了藝術-生活之路,使得他們得到了拯救! 古代羅馬,作者說到希臘是從一些分散的城市成長起來的,而羅馬則是從一個單一的游集體中成長的。所以羅馬的世界具有一種內聚性的品質。羅馬人你念整體性和內聚性。作者從它的建筑風格,材料使用,甚至它的軍事據點以及城市內的石板道路網絡,把他們的這一品質做了充分的印證。羅馬人就是這樣,善于組織、利用和保衛疆土。
作者分析,也許這跟羅馬人在肥沃拉丁平原上的定居有一定的關系,羅馬人更固守和親近于土地,同時這也養成了羅馬人的美德:有責任感,對家庭和祖國的獻身精神,遵從自然法則的意識。
對希臘和羅馬的文化比較,他們有這樣的一種觀點,希臘文明講質量,羅馬只講數量,希臘是原創性的,羅馬是演化而來的,希臘有風格,羅馬有金錢,希臘是發明家,羅馬則屬于研究和發展部門。從此可以看出希臘對羅馬有著巨大的貢獻。當然羅馬人的天賦和智慧總有用武之地,他們在法律軍事組織,行政管理和工程領域,盡顯了他們的長處和優點。 羅馬時代大概可以分成王政時期,共和國時期和帝國時期,時間上,作者按照比較寬泛的界定,從公元前753年“永恒之城”的建立到公元1453年,羅馬最終的瓦解。古羅馬的政治是延續了有2206年。這樣的庚長和綿泊,也是人類文化日趨成熟的表現。
《歐洲史》讀后感(三):《歐洲史:古典時代 》:帶“知識窗”的歐洲通史
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讀到,克羅馬農人腦容量平均為1660毫升,在現代人平均腦容之上,腦內的紋褶與現代人幾乎沒有差別,具有相當高的智慧。
克羅馬農人是歐洲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3萬年前,現代的歐洲白種人就是由克羅馬農人發展而來的。因為對這一知識點印象深刻,所以在閱讀英國歷史學家諾曼·戴維斯的著作《歐洲史》時,對克羅馬農人格外留心了一些。
不過,諾曼·戴維斯在著作中對克羅馬農人并沒有過多著墨,而是將目光瞄向了歐洲半島的地貌、氣候、地質和動物群落,從歐洲半島的形成開始,以更縱深、以廣闊的視角帶領讀者走近史前歐洲。
公元前85萬-前70萬年,在溫暖的間冰期,歐洲最早的人類蹤跡出現了。隨后,人類進化開始經歷直立人、智人、新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
《歐洲史》三部曲之一的《歐洲史:古典時代 : 史前—337》分三個章節講述古典歐洲時代。寫在《導言》之前的《歐羅巴的傳說》,相信對歐洲略有了解的朋友都會有所耳聞。歐羅巴是希臘神話中的腓尼基公主,是歐洲最初的人類,是歐洲人共同的母親,正因為此,歐洲全稱為“歐羅巴洲”。
歐羅巴坐騎出發的起點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宮廷是世界上第一個“海上帝國”,米諾斯文明在克里特島的全盛時期長達1000年。繁盛時期,米諾斯王在克諾索斯修建了一處豪華宮殿群,也就是米諾斯王宮。米諾斯王宮有五層高,里面有1300多個房間。
英國考古學家于1900年在克諾索斯王宮發現的國王御座,被稱為“歐洲最古老的座椅”。不過,諾曼·戴維斯在知識窗“座椅”一節對這一說法給出了自己的見解。諾曼·戴維斯認為將克諾索斯王宮發現的國王御座描寫為“歐洲最古老的座椅”并不十分準確并給出了自己的理由。
說到這里,必須要提一提《歐洲史》系列中的“知識窗”。“知識窗”是一篇篇獨立的文章,篇幅相對較短,語言精練簡潔。“知識窗”是對正文內容的補充,涉及的內容五花八門,有史前食物海蓬子、有葡萄收獲學、有野蠻人、有紙草,等等。
在這里,分享兩個“知識窗”。
第一,野蠻人。
野蠻人是古希臘人對所有外來人的貶稱。在古希臘人看來,沒有人能夠與智慧、勇敢、有見識和熱愛自由的希臘人相比,他們認為只有希膜人擁有進行統治的權利和天生的氣質。諾曼·戴維斯指出,古希臘人的“優越感情結”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后來的種族中心主義和仇視外國人的觀念。
第二,托倫。
托倫是丹麥奧胡斯附近的一片沼澤地的名字,這里曾發現了一具保存得相當完好的史前時代男尸。這具男尸面部特征保存完好,胃中的物質也被保存了下來。研究顯示,這具男尸是2000多年前的祭祀儀式中的犧牲品。
“知識窗”版塊的加入,在提高《歐洲史》的閱讀趣味性的同時,也讓整部作品的內容更加豐富,我個人非常喜歡這一版塊。
諾曼·戴維斯是英國傳奇歷史學家,因史學上的成就被英國女王授予英國圣米迦勒及圣喬治三等勛章,波蘭國家勛章、白鷹勛章。《歐洲史》是諾曼·戴維斯應牛津大學出版社之邀,歷時九年打磨的一部全面體現東西歐的通史著作。諾曼·戴維斯在梳理歐洲歷史的同時,加入了神 話傳說、文獻資料、考古研究等諸多元素,令整部作品讀來絲毫不感晦澀枯燥,是非常難得的歐洲通史作品。
--END--
《歐洲史》讀后感(四):“歐洲史:古典時代”,描述整個歐洲史的發端起源之作
諾曼·戴維斯,英國傳奇歷史學家,原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知名中東歐史專家。主要著作:《起義在1944年:華沙之戰》《上帝的操場:波蘭史》《歐洲的心臟:波蘭當代中的歷史》《不列顛群島:一部歷史》《微觀世界:一個中歐城市的肖像》,作品被翻譯成波蘭文、德文、法文等十幾種文字,暢銷全球。因其對歷史研究的貢獻,戴維斯獲得了歐洲多項學術性獎項和勛章,他是名副其實的整個歐洲史研究領域的權威。
《歐洲史》是諾曼·戴維斯的代表作,是諾曼·戴維斯應牛津大學出版社之邀,歷時九年打磨的一部全面體現東西歐的通史著作。它為歐洲歷史設計出一種時間和空間的坐標系統,呈現出難得一見的整體史印象。它將傳統敘述方式與特寫結合,容納了經常被嚴肅歷史學家忽略的各種奇特事物和思想,成為近年來深具價值和說服力的歐洲通史作品。中信出版集團推出的《歐洲史:古典時代(史前—公元337)》正是該三冊系列的開篇之作,也是“歐洲”正式亮相之前這片陸地的歷史。
這本書共分三個篇章部分,分別是第一章半島:環境與史前時期,特地從地貌、氣候、地質和動物群落等方面入手,指出歐洲不是獨立的“大陸”,而是一個“半島”,共同的地理區域和文化風情共同營造了一個良性的環境,這是理解歐洲歷史的基礎;第二章:古代希臘,古希臘的歷史跨越了1000多年的時間,在其全盛期,希臘人在各個領域爆發式地取得了驚人的成就;第三章羅馬:古代羅馬(公元前753年—公元337年),講述以內聚力著稱的羅馬的崛起則預示著一種新型陸上強國對“海岸線文明”的征服。吸收了希臘文化的羅馬,成了一個文化混血兒,主宰了此后數百年的羅馬帝國政治文化生活,直到新的文化基礎——基督教出現。
作者將歐洲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敘述,用明確的線索幫助讀者重新認識一個完整的歐洲如何從無到有,從分裂到融合。本書甚至全系列的歐洲歷史從歐羅巴的傳說開始入手寫起,在作者看來,歐羅巴神話可以看作是整個歐洲的象征,整個歐洲史的起源皆發端于此,歐洲得名于傳說被宙斯帶到克里特島的歐羅巴,米諾斯文明則得名于她的兒子。驅動古典世界向前發展的,不是我們對他們歷史的了解,而是先民們自己對歷史的了解。鑿出我們如今所說西方文化基石的古希臘人、古羅馬人,也有他們的神話,他們的過往,他們自己的記憶和歷史。要理解他們的世界,就要先理解他們的記憶。就在今天的歐洲議會門前立著一座歐羅巴的雕像,那是21世紀初克里特島居民的捐贈,意在彰顯歐羅巴神話在歐洲歷史上的地位。
作者視野宏大,立意深遠,文筆細膩,語言生動風趣。在這本書里,不僅提供了自己的寫作理念,還將歐洲史研究和書寫的路徑、趨勢、方法以及派系、弊端一網打盡,讀者不僅能為自己的閱讀找到方向和切入點,還能掌握歐洲史書寫的發展動向,為進一步閱讀提供科學參考。讀完既長見識又增談資,讓人有想去實地一探究竟的沖動。所以說,以本書為代表的這套《歐洲史》三冊版套書是極具歷史文化價值、極有說服力的歐洲歷史讀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歐洲史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