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下雨時想念陽光》是一本由曾慧君著作,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39.8,頁數:304,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不要在下雨時想念陽光》讀后感(一):人生路上,晴雨皆風景
這是一本暖心的散文集,記錄下作者兒時的記憶,青春的懵懂時光,職場中的人來人往,最后都化為對人生旅途風景的感悟。
人生路上,我們會面對挫折和失敗,也會面對欺騙和別離,當然,我們還會面對欲望和陷阱。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勇敢、善良,這是幫助我們抵御外界誘惑的最寶貴的品格。就像《千與千尋》中的千尋,她始終真誠地面對自己和那個世界,才有了后來那令人歡喜的結局。也如中文版歌詞里唱的那樣,“就此告別吧,親愛的旅人,沒有一條路無風無浪,會有孤獨,會有悲傷,也會有無盡的希望。生命無限渺小,卻同樣無限恢弘,你為尋找或是告別耗盡一生,也足夠讓人心動······親愛的旅人,你仍是記憶中的模樣,你靈魂深處,總要有這樣一個地方,永遠在海面漂蕩,在半空中飛揚,永遠輕盈永遠滾燙,不愿下沉,不肯下降。”
每個人都不容易,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很用力了。那些別人看似風光的背后,是他們一次次的挑燈夜讀。那些別人臉上的云淡風輕,是他們背后緊咬的牙關。那些別人走路帶風的場面,是他們膝蓋上留下的一次次新傷舊患的結果。但我以為,青春就應該這樣拼搏,否則就是對生命最大的辜負。我們會被困難、挫折、嫉妒、謾罵圍攻,甚至被流言蜚語擊打得頭破血流,傷痕累累。但有一天,當我們走過風雨,看到自己還在一點點攀升時,我們會為自己的選擇與堅守感到無限榮光。
路遙《平凡的世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段話: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每天都要發生許多變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運了;有人在創造歷史,歷史也在成全或拋棄某些人。每一分鐘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這個世界,同時也把另一些人送進墳墓。這邊萬里無云,陽光燦爛;那邊就可能風云驟起,地裂天崩。世界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么不同;明天可能和今天一樣。也許人的一生僅有一兩個輝煌的瞬間,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無奇中度過。
細想起來,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小世界。再平凡的人,在他的小世界里,都曾有過高山低谷,他也要為他的那個世界而戰斗。從這個意義上說,平凡的世界里,沒有一天是平靜的。
《不要在下雨時想念陽光》讀后感(二):用斷舍離解決拖延癥
這本散文集的作者曾慧君,是一名主持人,書中收錄的文章是她關于人生、成功、財富、愛情、親情等方方面面的感悟。這些感悟被融入她細細道來的文字里,讓人看到她的真誠流露。她所說的這些話題,其實放在當下年輕人群體中會有很強烈的共鳴,尤其是那些符合當下整個社會現象的討論。而這其中,讓我感到有共鳴的太多太多,就拿拖延癥這個話題來講吧。
她寫到拖延癥,是從一個熬夜的話題展開。她說,現在都市人群都喜歡熬夜,包括她自己,最后熬夜把身體熬壞了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于是下定決心要改正熬夜的習慣。但等身體好了沒幾天,又開始熬夜了。好像是一種控制不住的行為。
想起以前和老公剛剛戀愛的時候也是,我們住在合租房里,本來周五晚上就計劃好了明天早起去跑一小時步,跑完步正好可以經過菜市場去買菜,周末可以在家自己做一頓火鍋,吃完火鍋下午就可以去爬山去寺廟燒香,晚上回來再去看個電影,看完回家睡覺。是不是看上去就非常完美非常充實的一天?結果,因為前一天晚上打游戲玩到太晚,第二天醒來已經快中午十二點了,跑步就別提了,連午飯也只能應急煮了兩碗泡面了事。下午倒是去爬了山晚上也看了電影,但一天是沒有早晨的,這種情況總是感覺一天過的太快,似乎沒有幾個小時又到了要睡覺的時候了,因為感覺一天太短了,沒玩夠,于是又變成心理上的惡性循環玩到很晚才睡,第二天還是前一天的樣子。年輕人都是沒有早晨的。有時候非常羨慕那些老太太老大爺可以起很早。偶爾自己能起一天早的,都覺得跟平時不一樣。其實這就是很嚴重的拖延癥,拖延癥把人的作息搞亂還損害健康。
之前也有人說,之所以拖延是因為心里老是害怕沒有準備好,不能急著去做會做不好。這種暗示是來自于中國式教育小時候就被灌輸的一個規則,那就是一定要做到最好,不允許失敗。就像小時候爸媽老是教育我們說,要考一百分才是好孩子,才是優秀的,其他都是不夠好的。這種心理暗示從小被灌輸進孩子心里,導致長大后進入社會依舊會有這種心理在作祟,所以導致我們形成一種完美傾向的拖延癥,害怕不完美,害怕失敗,害怕做的不夠好。但其實呢?我們做事情更應該抓住時間去做,不管到底有沒有準備得十全十美,要去動手做才是王道,很多時候事情到底做得好不好或者成不成功,是在做的過程中來慢慢積累經驗的,而一直拖著不做,往往后面可能就放棄了,可能時機錯過了,可能即便做了也不一定能像預期的那么好。
所以兩種情況綜合來看,還是拿自己已有的準備立刻去做更劃算。并且要在內心認識到,并不是什么都要追求完美,什么都一定要成功,要允許自己失敗,允許自己不完美,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好地去生活。這也是書中作者所說的像邁克爾喬丹一樣,成功都是一步步去積累而完成的。
經過我自己多年的經驗,要擺脫拖延癥,除了要認識到作者說的這種心理外,還要從生活上從簡。比如少用電子產品如手機,因為我們被手機控制了,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手機,只要減少手機的使用保證你的時間一下就會多起來,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去做另外的事情。少買一點化妝品甚至少買一點衣服鞋子,比如以前我化妝桌上是一大堆,不光自己買的,還有老公朋友送的,光是口紅就有七八只,每天出門上班都要糾結好久到底用哪只口紅,糾結完口紅,又要糾結穿哪件衣服哪雙鞋子。現在生了孩子后,化妝品幾乎不用了,衣服鞋子也不買了,反倒是發現多出了很多時間。可能也正是因為有了孩子后才意識到這點,把不重要的東西都可以斷舍離。
總而言之,拖延癥,就是成功道路的絆腳石,只要我們一方面做到斷舍離,一方面能夠控制自己遠離電子產品,一步步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唯一一件事情上,我們就離成功不遠了。
《不要在下雨時想念陽光》讀后感(三):陽光總在風雨后
“生命的溪流流入磅礴的江河,你會更加感謝沿途崇山峻嶺,帶給你踹息的機會和無限風景。”這是《不要在下雨時想念陽光》這本書封面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無論是在閱讀此書之前,還是之后,我都會認為,生命是無窮無盡而又充滿未知的,它無時無刻不在帶給我們驚喜,而其中所遇到的大風大雨將會是生命旅途一道靚麗的風景,亦是人生一筆寶貴的財富。閱讀完此書,你會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作者曾慧君,一位擁躉百萬金話筒主持之稱的知心主播,溫暖、治愈,與希望同行,作者用最真摯細膩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直擊內心,解決我們內心的疑惑;重塑自我,開啟人生新的征程。讀一遍,解決你心中的意難平;讀兩遍,頓悟人生的真諦;讀三遍,重新定義自己。正所謂,我們每個人都是掌燈人,掌燈自渡,自助助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真正能幫助自己的,是自己遇到的風雨,是風雨過后的彩虹,容顏易老,心境卻由人。
這本書包括“彩色的光芒”和“閃亮的日子”兩部分,兩部分的內容都是以積極向上的筆觸向我們展示了作者在一些所見所聞所遇中得出的人生道理,記錄真實的故事,描述形象的人物,故事是生活中我們都會經歷或者聽說的,我們會很容易的代入自己,而每一篇故事中的人亦是這世間的蕓蕓眾生,就是像我們一樣的平凡人,有的甚至比我們活得更加艱難,所以,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情不自禁地代入自己,然后潸然淚下、深感同情、頓然大悟、治愈自己……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亦是作者本人的細膩所在。
書中有一句話,“你本一無所有,卻依舊善良如初”,這不正是生活中大部分人的真實寫照嗎?我們也許還正在遭受這個世界對我們殘酷的剝削,但當我們看見一個摔倒的老人還是想要彎腰扶起老人,亦或是看見一個乞討的老人還是會忍不住捐出自己為數不多的金錢,人性本善,我們總是會做一些善事,即使我們一無所有。
除此之外,這本書還有警示作用。作者引用大量的真實事件讓我們看到別人的不幸和后悔,從而警醒我們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不要以為自己還年輕,就肆無忌憚地浪費機會和光陰。你等著去看世界,世界未必會等你。
行在今天,做在當下,才能走好未來的路。
《不要在下雨時想念陽光》讀后感(四):不要在下雨時想念陽光
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話:多讀書,你就不孤單! 這句話中的“不孤單”指的是,內心充盈、滿足的狀態。那么,什么樣的書才會使我們的內心很快達到這種狀態呢?在這篇文章中推薦的這本書就很適合。
《不要在下雨時想念陽光》這本隨筆,是播音員——曾慧君的作品,里面有她溫馨而富含智慧的文字。 我們每個人都是掌燈人,掌燈引渡,自助助人。 你們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黑夜中趕路的書生,突然看見前方有一盞燈籠亮著,便興奮地走了過去。他發現掌燈人是一個雙目失明的僧人,書生很不解,便問僧人:“你雙目失明,本來就看不見,為什么要白白浪費燈油呢?”僧人回答:“我掌燈有兩個好處:第一,我雖然看不見,但可以在夜間為別人帶來光明。第二,在為別人帶來光明的同時,也可以讓別人注意到我的存在,不至于撞上我。我掌燈既為他人提供了方便,也同時保護了自己,一舉兩得。” 《為你掌燈的人》是本書的一篇隨筆,在其平凡的文字中卻閃著智慧的光芒。 我們總是在困難面前躊躇不前,迫切希望有一位“掌燈人”出現,照亮我們的人生。世間困難重重,掌燈人少之又少,不如強大自己,迎難而上,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用強大的內心武裝自己,為自己點亮內心的燈塔,我們也可以做自己的掌燈人。
愿你白發蒼蒼,依然風度翩翩。 在《保鮮》這篇隨筆中,作者對“女性容顏易老”的話題表達了自己的見解:美麗的容顏是每一位女性渴望得到的珍寶,但它卻不是永恒的。隨著時光的消逝,再美麗的容顏也會被摧殘得不復存在。然而,如果能夠把心力花在培養自己的心靈或品質上,這種內在美會使你在面對生命的無常和人生的不如意時,順其自然,坦然處之。對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不抗拒、不害怕、不回避,表現出對生命的豁達。 化妝與面部調整只能換來一時的美麗,若要一世的美麗,不妨從注重內在美開始。 堅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你一定有所收獲。 球星邁克爾?喬丹曾說:“我向來都以登峰造極為目標,不過凡事我都按部就班進行。我向來都訂短程的計劃,回顧過去,每一小步,每一次成功,都引領我走向下一步、下一次成功。” 其實生命的意義就是,確立自己的目標,然后朝著目標一點一滴的進步,一天一天的積累,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攀登。 比如,我自己在2017年前還是一個寫作小白,但我確定要寫書評的目標后,一直堅持到了現在。回首這幾年的光陰,每看完一本書并寫下一篇書評,便是一小步的積累,唯有這樣的積累,才能讓我實現如今紙質書閱讀的自由。 我僅選取了本書中的三篇隨筆在這里做個簡單介紹,希望本書文字的溫度與深度可以為你排解一些煩惱與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