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蟲圓夢記》是一本由施則行(文) / 曾思琪(圖)著作,寧波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50.00元,頁數(shù):112,特精心從網(wǎng)絡(luò)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蟲蟲圓夢記》讀后感(一):像蟲蟲一樣圓夢
你有多久沒讀過一本童書了?于我是好久好久沒讀了。 尤其是疫情加上孩子的叛逆,自己的各種壓力和身體機能的衰退,都在提示我:我不可以再像孩子一樣,我需要面對的是更多的責任和壓力。 放假了,是時候找到自己的本心,找回自己的童心了。《蟲蟲圓夢記》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 作者施則行是一位10歲的男孩,用孩子的話題和視角展開了一幅幅動物的歷險記。 作為成年人,我常常感覺自己在走夜路,在叢林里獨自闖蕩,那份緊張和興奮交織在一起。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和書里的螳螂小蘭一樣,獨自覓食,獨自收獲。 還有蝎子小黑也是一個人,需要面對生存,面對勁敵,需要勇敢,需要成長。 或許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長長的忍受,都需要獨自承受諸多的挑戰(zhàn)。 童書的意義不僅給人帶來了思想上的放松和飛揚的感覺,在心理上也能體會到如何成長,如何忍受成長中的孤寂和困難。并且看到書中的每個人都圓了自己的夢,也會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暗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向圓夢的地方出發(fā)。 作者小小年紀也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在書中每個故事后都附有創(chuàng)作手記。展示了作者靈感的來源,對我們成年人寫作也是一種提示。 例如生活中遇到自己飼養(yǎng)的蟲蟲跑掉了,作者會猜想他們會經(jīng)歷什么事情呢,又是如何逃跑的呢? 對于滿腦子被現(xiàn)實問題塞滿的成人大腦,我們或許也應(yīng)該去思考,身邊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怎樣的故事呢?每個人一定有他的不容易,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善待自己遇到的每一個人,友好地對待每一個人,或許就能給對方帶來一刻的好心情。 能完成一部作品,還需要細心地觀察生活。作者不僅觀察了自己飼養(yǎng)的好多的小昆蟲,遇到問題還會及時向?qū)<艺埥獭?這真是一個好習慣。大人道理都懂,做著做著就忘了。所以時不時讀一讀童書,回歸那些最基本的道理,我們的人生也會走得更輕松、更愉悅,更有效果。 童書中,蟲蟲們除了歷險,除了圓夢,還有一條共同的線索,那就是對愛的探尋和追求。 作為成年人,我們走著走著,不要忘了為了什么。一路尋愛,一路奉獻愛,才會走得溫暖而有力量。 你說呢?你有多久沒看一部童話了呢?
《蟲蟲圓夢記》讀后感(二):科普 幻想童話,打開一扇蟲蟲世界的大門,走進精彩的蟲蟲世界
大自然的每一個領(lǐng)域都是美妙絕倫的。——亞里多德今天要讀的是一本兒童科普書,書名是《蟲蟲圓夢記》。
由寧波出版社出版的《蟲蟲圓夢記》為16開,787*1092,由施則行創(chuàng)作,插圖是由曾思琪所繪。
《蟲蟲圓夢記》采用擬人的手法,介紹了三種小昆蟲:中華大刀螳螂小蘭、帝王蝎小黑、橙巴布小橙。
這種寫作手法,一是讓這些蟲蟲變得更生動形象,二是增加了親切感。當孩子去閱讀時,會覺得這些蟲蟲更活潑,產(chǎn)生親近感。《
蟲蟲圓夢記》可以看作是一本橋梁書。相比較于繪本,這本書的文字量有所增長,基本上一頁文字配一幅插圖。文字簡單易懂,插圖靈動有趣,適合孩子從親子閱讀向自主閱讀過渡時期使用。
《蟲蟲圓夢記》整本書由四十五個小故事組成,每一個故事的篇幅不是很長,這個長度的故事恰好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閱讀。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jīng)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是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比較短的,而這段時間恰好可以閱讀完一個小故事。
《蟲蟲圓夢記》的作者是一位少年作家,其文字生動有趣,對于生物知識點,講解得讓人一聽就懂,激發(fā)孩子探索的熱情。
比如為什么螳螂媽媽生下小螳螂就死掉了?為什么螳螂會蛻皮?為什么母螳螂要吃公螳螂?比如巴西大藍蛛屬于昆蟲嗎?雨林蝎出生的時候是什么顏色的?
現(xiàn)代進步教育的理念,不僅是要關(guān)注孩子讀書,寫字,計算,還要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這本《蟲蟲圓夢記》旨在引導孩子走進大自然,走進動植物的世界,去發(fā)現(xiàn)蟲蟲的微觀世界。
當然,可以在閱讀前,提出問題,引發(fā)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閱讀。同時,也可以在閱讀后,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提問,一是看孩子對故事的理解能力,二是看孩子對故事細節(jié)的掌握能力。
每一個小故事都是蟲蟲的一段難忘而獨特的經(jīng)歷,是蟲蟲了解世界的一種可能性。而孩子通過閱讀每一個小故事去了解蟲蟲的樣子,了解蟲蟲是如何捕食的。
《蟲蟲圓夢記》中出現(xiàn)了少數(shù)生僻字,比如蠼螋,在文中都用拼音標注,方便家長查詢,也方便孩子通過拼音自己拼讀。
“一本好書,就像一輪太陽”。是的,閱讀一本有益的書,就是打開一扇知識的大門。讓孩子們通過閱讀《蟲蟲圓夢記》就是打開一扇生物的大門,打開一扇蟲蟲世界的大門。
《蟲蟲圓夢記》讀后感(三):蟲蟲圓夢記:10歲天才少年作家,帶你走進奇妙的蟲蟲微觀世界
喜歡童話故事嗎?喜歡!曾經(jīng)有人做過一個調(diào)查,幾乎所有人都喜歡童話故事。
說起童話故事,我們都會想到世界級大師愛迪生,很多人童年都是在愛迪生大師的童話故事的陪伴下長大的。大家對童話故事的熱愛,沒有年齡限制,很多人從孩提時代的孩子,到成長為大人,亦或者是老人,都對童話故事有一種天然的摯愛。我想這種摯愛是源于對孩提時代的童真的懷念,讀童話故事,讀的是一種情懷。
在這里我要推薦一本10歲天才少年作家的童話故事書《蟲蟲圓夢記》,用10歲孩子的視角,帶我們走進孩子眼中的童話世界。
著名昆蟲學家張巍巍這樣評價《蟲蟲圓夢記》——這是一個關(guān)于蟲蟲的童話世界,雖然有些內(nèi)容還略顯稚嫩,甚至算不上嚴謹,但還是吸引了我。阿則只有誰,能了解這么多世界的蟲蟲,真的很棒!
10歲天才少年作家——施則行:大家眼中的“少年法布爾”
施則行,出生于寧波,品學兼優(yōu),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少年法布爾”。他喜歡動物,尤其喜歡昆蟲,家長對此也非常支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是最好的引導者。為了支持施則行的愛好,爸爸與他一起培育過30余種昆蟲,并因此去過國內(nèi)外很多地方,與專家、學者一起進行野外自然探索,為夢想起航奠定了基礎(chǔ)。
如果說施則行是一匹千里馬,那兒童文學作家鄒敦憐則是慧眼識馬的伯樂。2019年,他鼓勵施則行進行創(chuàng)作,開啟了“蟲蟲文學”的創(chuàng)作之路。
天才的成功,離不開家庭、社會、朋友、伯樂的共同努力,“少年法布爾”就是這樣“煉成的”。
童言童語,童真、童趣——勇敢的螳螂小蘭
讓我們打開《蟲蟲圓夢記》跟著作者看一看兒童筆下的童話小故事:
螳螂小蘭出世了
“哎呀!今天我怎么是一個人出來的呢?”
螳螂小蘭奇怪地自言自語。她東張西望,正找尋自己的伙伴。可是,她剛出生,毫無力氣,好想見自己親愛的媽媽。
突然,一個同她一樣大的螳螂也蹭破卵鞘來到了這個世界。小蘭跟他打招呼后急切地問:“你知道我們的媽媽在哪里嗎?”小螳螂無奈地搖搖頭。這時,一只成年大螳螂飛了過來,對他們說:“寶貝們,媽媽生下你們后去世了。她希望你們能夠自力更生,早日成為真正的昆蟲之王!”
如果不說,你能不能看出這出自10歲孩童的手筆?看看我們身邊10歲的孩子,他們在做什么?他們的作品是什么樣子的?有沒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小橙到來,無比美好的——新世界
新世界
早晨,太陽從馬賽馬拉大草原東邊升起,整片草原反射出耀眼的金光。
小橙在小青的懷抱里漸漸地閉上了大小不同的八只眼睛。不知不覺間,小橙來到了一個新世界……
讀起來,是不是很美?作者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作者手里有一只可以寫出優(yōu)美文字的筆,作者心中有一顆可以醞釀美好的心靈。
《蟲蟲圓夢記》——蟲蟲們的奇妙之旅
《蟲蟲圓夢記》是一本關(guān)于歷險與成長的兒童幻想小說,作者施則行是一名10歲的昆蟲愛好者。他以親身飼養(yǎng)各類昆蟲為主角,展開蟲蟲們的奇妙之旅。
書中講述了三個蟲蟲的故事。樂觀自信的中華大刀螳小蘭、英勇好斗的帝王蝎小黑,還有堅強勇敢、珍視友誼的橙巴布小橙。他們歷經(jīng)了人生的挑戰(zhàn),在探險中不斷成長,最終都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蟲蟲故事充滿想象、趣味橫生,又貼近孩子的世界,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一體。
《蟲蟲圓夢記》讀后感(四):一部兒童寫給兒童的科普和童話
前些天我和五歲的二寶做親子閱讀,遇到一個小尷尬。講童話時,小熊和小兔子是好朋友,相親相愛,互相幫助。做科普時,熊是食物鏈的王者,分分鐘吃掉兔子。
二寶不解地問我,媽媽,小熊和小兔子不是好朋友嗎,為什么他要吃小兔子呢?搞得我一頭黑線,連忙解釋童話故事和自然現(xiàn)象的分別。
童話故事講得太早、太多,已經(jīng)深入娃心,生活中見到熊和兔子的機會太少,同框更是完全為零。看著二寶似懂非懂的樣子,我有點撕裂,也許,這就是孩子需要面臨的理想與現(xiàn)實吧。
如果有一本書,既能像童話一樣,用貼近兒童的視角講述人間情感、生活智慧,又能像科普書一樣呈現(xiàn)自然生態(tài)就好了。
有人聽見了我的心聲嗎?不久后,我在朋友家看到了這樣一本書《蟲蟲圓夢記》,看了幾頁,我果斷借回家給孩子讀。
《蟲蟲圓夢記》以中華大刀螳螂、非洲帝王蝎、橙巴布捕鳥蛛為主人公,以第一人稱視角真實講述了蟲蟲短暫而精彩一生。這本書采用無注音插圖版,圖文比達到2:3,適合4-6歲的孩子做親子閱讀,7-10歲的孩子自主閱讀。
萌意十足的主人公
看到作者施則行的簡介時,我的心著實被震了一下。這是一個剛滿十歲,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對于很多孩子,五年級還在發(fā)愁寫作文吧。
施則行不僅文章寫得好,專業(yè)性也不必擔心。他是一個蟲迷,看過大量關(guān)于昆蟲的著作,親自飼養(yǎng)的昆蟲達30多種,他還跟隨專家、學者一起進行野外自然探索。同學們都叫他“少年法布爾”。
這是一本靠譜的科普書。書中出現(xiàn)的蟲蟲,施則行幾乎都養(yǎng)過,書中的情節(jié),他幾乎都見過。他介紹蟲蟲的形態(tài)特征、生活習性,抓住關(guān)鍵時點,刪繁就簡講述了他們平凡卻不平庸的一生。
小蘭是一只中華大刀螳螂,當她蹭破卵鞘來到這個世上,說得第一句話是“哎呀!今天我怎么是一個人出來的呢?”她想見自己親愛的媽媽。一只過路的成年螳螂告訴她,她的媽媽生下他們后就病死了。小蘭忍住悲痛,獨自面對風雨。
饑餓是最好的老師,她鼓起勇氣第一次捕食,就捕到了比自己強壯的蠼螋,足足吃了半個小時。三周后,小蘭開始蛻皮,兩個月后,她完成最后一次蛻皮,長出了輕盈的翅膀,比出生時大了幾十倍。
中華大刀螳螂是我們的童年好玩伴,草地里、麥田里,只要草木茂盛的地方,到處都有它的身影,小伙伴們時常撲一只拿著玩,我們稱它為刀螂。后來我見過中華大刀螳螂的標本,有一雙翅膀,和小時候見的不一樣,現(xiàn)在才知道是成年和未成年的分別。唉,作為大人,有時候也需要被科普。
母螳螂為了產(chǎn)卵會吃掉公螳螂,我年幼時曾為此震驚過。其實,吃掉配偶繁衍后代的動物有很多,比如非洲帝王蝎。
小黑是一只出生于雨林蝎群的非洲帝王蝎。他像鴨群中的丑小鴨一樣,遭到雨林蝎的排擠,獨自從雨林流浪到草原。
蟲蟲的世界處處潛藏危機,小黑前一秒剛捕到食物,美餐一頓,下一秒就被比他大一倍的黑肥尾蝎盯上了,而且盯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清晨,黑肥尾蝎帶著十幾蟲的隊伍圍攻小黑,小黑被對方的毒針刺傷,撕心裂肺的疼。千鈞一發(fā)之際,一陣大風吹倒了黑肥尾蝎,小黑一擊致命,反敗為勝。
書中有很多精彩的獵食場景,蟲蟲的一餐一飯來之不易,是速度、耐力、韌勁的比拼,經(jīng)常上演時空競速、生死對決,成王敗餐,立竿見影。我不禁感慨,蟲生真是比人生還殘酷啊。
二寶對弱肉強食、物競天擇的生存法則很有感觸,他總結(jié)道,蟲蟲要想安穩(wěn)的生活,必須要努力練習本領(lǐng)。
通過讀這本書,我們還知道了有好聽名字的昆蟲獨角仙,捕鳥蛛的制敵絕招踢毛,龍眼雞不是雞而是一種昆蟲。二寶說,真是太有趣了。
讀《蟲蟲圓夢記》,我自然而然想到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是一部集大成之作,有評論說,《昆蟲記》的知識、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人性與蟲*交融,兼具詩情畫意的散文筆調(diào)和人文精神。
作為優(yōu)秀的文學著作和科普讀物,《昆蟲記》是小學生的必讀書目,我家大寶上二年級時,我買了一本,本想讓她開闊視野,結(jié)果成了家里吃灰最多的書。問及原因,大寶說,她對昆蟲實在不感興趣,別說讀,翻都懶得翻開。
對于低齡段的孩子,《蟲蟲圓夢記》的童話色彩更容易拉近距離。在這里,蟲蟲不再是被觀察的對象,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物。書籍的插畫將蟲蟲變得具象,卡通形象既尊重事實又萌意十足,表情動作傳神到位,孩子一眼能看出蟲蟲的處境和心情。
生動的戰(zhàn)斗場景,貼近孩子的認知
施則行借蟲蟲之口,將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情感的訴求、未來的希望悉數(shù)表達,讓我們既看到蟲蟲世界的奮斗與無奈,又感受到孩子的喜樂哀愁。
比如:帝王蝎小黑剛出生時被其他的雨林蝎合伙欺負。
為了繁衍后代,小黑被母蝎阿紫吃掉,
這是孩子對愛的認知,勝過一切,能抵擋所有痛苦。
小黑被人抓住,封在一個透明盒子里:
孩子衣食無憂、生活富足就是幸福嗎?不,他們還有精神追求。如果孩子不開心,千萬別覺得他矯情,蹲下身來聽一聽他的想法,才能更好的與他溝通。
捕鳥蛛橙巴布生產(chǎn)后,
母親對孩子的疼愛、期望之情滿溢。只有深切感受到母愛的孩子,才能做出如此貼切的表達吧。媽媽的付出,孩子們懂,足以讓人欣慰。
除了豐富的情感流露,場景描寫也很精彩。
螳螂小蘭第一次吃飽飯后,
一個吃到美食后心滿意足的可愛孩子形象躍然紙上,哪一個孩子能抵擋美食的誘惑呢。
捕鳥蛛橙巴布與螳蛉的戰(zhàn)斗場景:
一個回合、四個招式,戰(zhàn)斗經(jīng)過交待的干凈利落,凸顯快準狠,充滿畫面感。
橙巴布接到毒王大賽的通知:
講到這,二寶驚奇的瞪大眼睛,期待后面發(fā)生的故事。我心里已經(jīng)笑開了花,哈哈,送報紙的,這孩子太可愛了。
就在前兩天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中國少年說》節(jié)目上,施則行作為第二季首位嘉賓登臺亮相,生動講述了他的蟲蟲奇緣。他和我想象中的一樣,彬彬有禮,充滿靈氣。
作者施則行在央視中國少年說
施則行講了很多蟲蟲的奇趣故事。你家鬧過蟑螂嗎?我家鬧過。這種頑強的史前生物趕不盡、殺不絕,即使被拍死,蟲卵也會長為成蟲。我家用過洗衣粉、蟑螂藥、生黃瓜等不下十種方法,總是滅了又生,嚴重時我甚至想賣房子。
施則行輕輕松松一招搞定,他知道白額高腳蛛是捕食蟑螂、蚊子的能手,拿個捕蟲網(wǎng)到陰暗潮濕的下水道口捕捉白額高腳蛛,將蟑螂吃得干干凈凈。自然偉大的力量、孩子豐富的知識讓人嘆為觀止。
除了新奇有趣,施則行的演說還讓人動容。
他說,每一種生命都是一種循環(huán),父母是最偉大的奉獻者,我想把我感受到的生命的頑強和偉大傳遞給我的小讀者們,告訴他們即使再小的生命也值得珍惜。
他說,蟲蟲像人類一樣,在短暫而充滿挑戰(zhàn)的一生中各自完成了使命,是一個圓滿的生命旅程。
他說,其實這個宇宙很美,這個世界不僅有人類,還有昆蟲和大自然,是一個值得探索的世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耐下心來去觀察、去理解、去愛每一處細小的存在,你會發(fā)現(xiàn)世界處處都是美麗。
多么溫暖而深刻的感悟啊!施則行在與蟲蟲做伴的過程中,不僅細心觀察,學習了自然知識,更進行著對生命的探索和人生意義的探究。
讀施則行的書,聽他演說,我不禁感慨,是怎樣一對父母,培養(yǎng)出這樣優(yōu)秀的孩子啊。我們常說尊重孩子,支持孩子的個性發(fā)展,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施則行喜歡昆蟲,他的父母就讓他在家中飼養(yǎng),其中不乏毒蟲。一次,他養(yǎng)的帝王蝎和巨棘蜈蚣逃了出來,不知藏在家中的哪個角落,這樣的場景,我想一想都毛骨悚然。換做是我,我會讓他養(yǎng)嗎?絕無可能。
對于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們存了太多的功利心,琴棋書畫,考段考級,投入金錢和精力,等待獎牌和證書。孩子真得喜歡嗎?和結(jié)果比起來,似乎沒那么重要。
今天,這個十歲的孩子給我們上了一課,讓我們看到了課本外豐富的世界,感受到了熱愛迸發(fā)出的強大力量,告訴我們教育的另一種方式和無限可能。
和孩子一起讀《蟲蟲圓夢記》,我仿佛置身于周日上午的小區(qū)花園,清風微拂,陽光正好,一個叫施則行的孩子拿著透明盒子,里面裝著一只刀螂、一只帝王蝎、一只捕鳥蛛。
他的身邊圍了一群孩子,有的比他高出一個頭,有的只能踮起腳,還有的被抱在媽媽懷里。他們不斷發(fā)問,施則行一一回答:刀螂是昆蟲中的刺客,善于偽裝,出手必中;捕鳥蛛最勇敢,挑戰(zhàn)比自己大很多倍的生物,絕不退縮。
孩子對孩子說的話,比家長說的更易入心。我想,這是《蟲蟲圓夢記》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