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演講》是一本由[英]湯姆·伯德(Tom Bird) / [英]杰里米·卡塞爾(著作,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48.00元,頁數:224,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利害演講》讀后感(一):演講的精神是真誠
書封面上是一只孔雀,其實就很明確地指出了演講的要點,那就是自信。當你站在講臺上時,面對臺下眾多的觀眾時,你就要像一只孔雀那樣張開你華麗的尾羽驚艷眾人。并且演講者也必須要具備這種孔雀的驕傲、自信的心理,才能把演講做好。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信?書中其實沒有直接對自信做解釋,而是將自信與坦誠相連接在一起。坦誠,的確是演講的基石。也可以說是演講的至高精神。
在這里可以舉一些例子。我想起小時候的自己,是一個非?;顫?、很善于在同學之間拉動氛圍的孩子。那時候喜歡給座位前后的同學或其他小伙伴講故事,一般是從大人那里聽來的民間傳說一類的鬼故事,或者很多時候就是胡亂編造,比如說發現家旁邊的一棵樹晚上會發出女人的哭聲,再把事情的前后經過具體化、夸張化,講給同學們聽。依舊記得自己講得眉飛色舞,而同學們也被嚇得不輕,甚至有時候講著講著這些鬼故事,連自己都被自己嚇到了。
現在回想起來,這其實就是最好的演講,它具備了所有好的演講所需要的品質:有結構、語言生動、配合身體語言、語調、真誠、自信。但現在回想起來,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真誠,這種真誠是自信的前提,因為這種真誠中的真,不止讓自己也相信了自己,也同時讓周邊聽故事的人被感染而百分百地信任了講故事的人。所以我覺得演講的精神就是真誠。和書中的觀點一致。
成年后進入社會工作,反而因為接受到的信息太多,導致心中有了很多雜念,現在想再次回到小時候那種能把一個事情說得以假亂真,反倒是變得困難了。而且這種困難讓人變得緊張,而緊張是演講最大的敵人,也是我覺得最難以克服的困難。
書中也講到了關于緊張的問題,但作者給出的解決方法就是兩個字:練習。所以,其實沒有捷徑,就是需要一遍遍地去練習,有條件的可以到現場彩排。換句話說就是做好充分的準備。要知道,許多大人物和管理者在演講時依舊會緊張,這是事實。所以,他們依舊是靠的一遍遍的練習。書中提供了一些小技巧,比如把臺下的人看成坐在馬桶上,或者是一個個戴著鴨舌帽的唐老鴨。這樣會讓人神經放松一些,并且可以微笑,而這種表情語言也可以傳遞給臺下的人,因此讓整個氛圍變得輕松起來,有利于整個演講的成功。
總而言之,這本書從演講的定義到對觀眾心理的分析,再到具體的操作步驟,都一一作了詳細的分解。比較人性化地一點是,每一節的重點還用大字標識出來,一目了然。如果自己馬上要有一場演講,看看這本書是有幫助的,尤其書中每一節還用舉一反三的反問模式讓演講者可以更好地從觀眾的視角去審視自己,更利于規避自己演講時可能出現的問題。
《利害演講》讀后感(二):《利害演講》——提升演講技能,實現人生進階
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與演講密不可分,我們所經歷過的開會、面試、授課教學、商業談判、商業融資、年終總結、上臺主持等活動都是演講的不同表現形式。那么要想在職業上展現出自己的優勢,要想在職場中達到自己的目標,精彩的演講將是我們實現人生進階的助力。 《利害演講》是一本實踐性和指導性都非常強的演講工具書。這本書通過指導我們的演講創意、技巧和方法,幫助我們提升表達力和影響力。
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演講之前,我們首先要認清“我是誰”,這其中包括我們的觀點,也包括受眾對于我們的看法。我們要了解自己的觀點與立場,也要認清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而這些正是我們演講所必需的基石。 演講時,我們要做到以受眾為中心,帶入受眾的視角去思考演講的主題,提煉自己的觀點,并通過更多地考慮受眾的現實問題形成與受眾的密切的關聯性。同時,我們還需要在規劃、構架、內容管理和表達技巧上全面下功夫。運用清晰且關聯性強的結構、提煉有說服力和吸引力的關鍵信息、利用關鍵詞濃縮中心思想、通過適度的內容去分門別類地傳達信息以實現最佳的演講狀態。
為實現演講的最佳效果,我們還應該提升演講中的自信感、公信力和關聯性。通過利用技巧和工具,加之有效地練習和彩排,擺脫恐懼與焦慮,展現游刃有余的狀態。利用外表、身體語言、眼神交流、面部表情的方面增加公信力,同時通過接受提問、展現幽默感、開放的態度、充滿樂趣等多樣化的溝通達到與受眾的有效連接。 當我們有意識地提升自己演講技能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先錄像后觀察的方法來審視自己。通過對自己的形象以及聲音的研判,可以幫助我們直觀地找出自己的不足,幫助我們有針對性地做出修正。同時尋還可以通過尋求別人的反饋或意見來實現改進后的自我演講瓶頸的突破。
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就在于它在每一章節的前面都為讀者提出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不但讓讀者關注演講的效果,也將目光投向自身的狀態和技能。然后當讀者帶著問題去閱讀的時候,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同時還提示我們如何繞開演講中一些具有負面影響的失誤,也我們介紹了許多演講的實用小技巧,通過全方位的指導,全面提升我們的演講技能。 演講從這一刻開始,讓我們展現我們的能力,去實現人生的進階吧。
《利害演講》讀后感(三):《利害演講》:你可能不需要演講,但你肯定需要說服
喬布斯生前,每一場發布會演講都有數以億計的人翹首以待。
后來雷軍把這一招學會了,在中文互聯網創造了諸多歡樂源泉。
再后來,羅振宇、吳曉波、吳聲、李善友、劉潤等一大波人興起了年度演講的風潮。
可惜,我一個現場都沒聽過,在線直播也只是偶爾喵幾分鐘。
我的生活,跟演講可以說是毫無關聯。
所以,我為什么要看關于演講的書籍,為什么要看《利害演講》?
答案只有一個:演講是一場關乎說服的行為。
我可以不演講,沒法不說服。
近到今天中午跟同事去吃什么,遠到哪一天突然和偶像的粉絲吵架。只要我在人群里,沒有用不到“說服”這個能力的地方。
為此,我得經常學練說服。
《利害演講》就是這個過程中的一個極好選擇。
我很喜歡“利害演講”這個概念。它不玩虛的,直擊本質,以結果為惟一衡量標準。無論是去吃小炒肉,還是爭取到項目資源,又或者不被粉絲辯論打得暈頭轉向,都是可以直接影響到日常生活的事情。核心概念重復一千次都不算多。
劉潤老師說,要進行說服,首先要牢記四個基本要素:立場、信仰、事實、觀點。
信仰比金剛石還堅硬,所以我們進行說服時,都會很明智地避開它。
《利害演講》很誠實的地方就是,把“立場”擺在第一個要考慮的地方。當然,作者換了種說法:“作為演講者,你是誰?”應該來說,這個問題實在是很基礎。但奇怪的是,這樣基礎的問題我們很少思考,也并不容易給出一個清晰且本質的答案。
尤其在日常進行說服行為時,我們都理所當然地忽略掉這個問題。比如孩童必須聽從父母、學生必須聽從老師、員工必須聽從老板、甚至地位低的必須聽從地位高的,如是種種。忽略掉這樣一個問題,最顯而易見的結果就是說服失敗。后果就是青春逆反期、壞學生、難搞的員工在討論中變得越來越普遍。
“作為演講者,你是誰?”這句話用到自己身上,并經常反省,才是最有力的工具:【作為說服者,我是誰?】,由此延伸出的問題是“說服時,受眾會對我產生怎樣的認知和判斷?”這兩個問題,都是前置性問題,我們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是:如何管理受眾的認知?
正式演講也好,日常說服也罷,與人交流,本質上都是在『管理認知』。正式演講之所以看起來很復雜,是因為整個周期與流程都拉長了,每一個步驟都有充分準備期。日常說服之所以看起來很簡單,是因為整個過程被無限壓縮,甚至很多時候都只有脫口而出的一句話。
一個日常生活里的說服高手,即便第一次做演講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因為很多相關因素都已經被潛意識訓練過了。但一個不善于說服的人,按照正式演講的方法訓練自己,則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同時,我發現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無論是講思維的書籍也好,講溝通的書籍也好,講寫作的書籍也好,又或者是這本講演講的《利害演講》,都特別注重一個概念:**結構**。這是我們離快速訓練出成果非常近的一個工具。缺陷是我們常常忽略,要想運用好它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最后只能感嘆“一學就會,一做就廢”。
《利害演講》給了一個萬用結構,然后細細描述了這個結構的每一步。在我所閱讀到的同類書籍(溝通/寫作)中,屬于少數派。甚至作為讀者,完全可以用這個結構作為主體來閱讀作者在書中的內容闡述。
演講和說服畢竟不一樣,也可以說演講是說服的一個分支模塊。所以針對正式演講,不能只考慮“說服”這一個要素,還有諸多其他要素需要思考。不過這都是《利害演講》這本書的內容,不在本篇書評的討論范疇之內。
查理·芒格說,簡單和快都是長期訓練的結果。無論是提升說服力也好,還是提升演講力也好,都先練起來。
《利害演講》讀后感(四):《利害演講》:掌握演講技巧,提升職場領導力
《利害演講》:[英]湯姆·伯德(Tom Bird) / [英]杰里米·卡塞爾(Jeremy Cassell) / 許一多 / 湖南文藝出版社 / 2021-10 /
文丨云海
作為團隊管理者,演講能力是領導力大小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艾森豪威爾有一句名言:“讓別人心甘情愿的完成你想讓他做的事情,這就是領導的藝術?!边@句話所說的,就是在人與人的互動過程當中,通過語言對他人產生影響的能力。
在工作當中,我們有很多的情況需要通過演講的方式,來統一意見、下達決策、鼓舞士氣,從而凝聚起團隊的力量以推動實現團隊的目標。比如,很多戰爭片在大戰開始之前,都會有主帥在陣前發表演說的片段,其目的就在于激起高昂的士氣以贏得戰斗;很多團隊比賽開始之前,教練也會發言為隊員們加油鼓勁。這些情境,英國培訓師、演講家湯姆·伯德(Tom Bird)和杰里米·卡塞爾(Jeremy Cassell)在《利害演講》一書中,將其稱為“高利害性環境”??梢?,高利害性環境下發表的演講,關系到能否調動團隊成員積極地為團隊目標而努力,進而影響到團隊目標的達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如《利害演講》一書的英文名The Leader's Guide to Presenting所示,該書旨在為領導者提升演講技能提供指引。作者指出,團隊領袖所做的演講通常都是高利害性的,所以需要“站在椅子上的”領導力(相對于指令型領導力),也就是在成果指標和行動方式都不清晰的時候,要能夠給團隊展現出可見的、強有力的領導能力。該書的目標就在于通過提升企業領袖的演講技能,幫助領導者在關鍵時刻展示這種領導力。
該書開篇即強調,“人們首先會從情感上接受某個觀點,然后從邏輯上去證明它。”這是作者貫穿全書始終強調的一個觀點。也是說,我們在試圖從邏輯上說服他人之前,要先管理好他人對我們的認知。
管理認知是比錘煉具體演講技能更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當我們需要吸引關注、激勵行動或者推銷新思想的時候,就必須對演講過程中的情感部分格外留心,在規劃演講的時候就要更多的考慮情感而非邏輯。而想要管理他人的認知,就必須先弄清楚自己想要如何被認知。在我們想要傳遞給他人的認知中,信任、尊重、核心價值觀、性格、情緒,都是可以定義我們給他人留下印象的重要因素,比如,自信、可靠、堅定、熱情,等等。而要習得這些特質,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記憶、模仿他人的演講來學習。
演講結構
在演講內容方面,作者主張進行結構化的演講,以便于受眾清晰感覺和事后回憶。同時,為了提升演講的結構和影響力,作者提供了演講的5項關鍵原則,包括:(1)有一個或多個引人入勝的關鍵信息,如提升、節約、解決、增長、減少等強有力的詞語來說服。(2)利用三的原則,盡可能將關鍵信息組織為三個要點,因為信息被分類為正好三組時最容易被記住。(3)少即是多,精簡內容。(4)當要傳達的信息有很多時,運用7±2原則進行分類。(5)使用可以吸引和激勵受眾的情感結構。
對于實現演講目標而言,作者認為整體結構是異常關鍵的。整體結構不僅可以在演講一開始就有效地吸引觀眾,有助于演講過程中清晰地表達,而且能夠增加受眾記住內容的概率。對此,書中提供了一個演講的高級結構,這個演講結構包括開場(釘“釘子”,提出“為什么”,解答“對我有什么好處”以吸引關注)、主題內容(運用三的原則表達關鍵點)、結尾(總結三個關鍵點,重申“為什么”,發出行動號召)三個部分,三部分內容可以分別用10%、80%、10%的時間來分配。這個演講結構,可以用一句格言來概括:“告訴他們你要表達什么,然后表達,最后再告訴他們你表達了什么”。
此外,為了讓演講者的表達達到最佳效果,作者總結了能夠更加長久地影響更廣泛人群的三個因素:即自信感、公信力、關聯性,并據此提出了一個C3影響力模型。作者指出,三個因素都演講都至關重要,而一旦演講者同時具備了這三個因素時,影響力將會呈指數增長。同時,對于如何成為一名自信的演講者、如何建立演講者的公信力、以及如何連接每一位受眾,書中都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作為一本旨在提升企業領袖領導力的工具書,《利害演講》針對高利害性環境這一領導者經常會遇到的關鍵場景,就提升演講能力提供了非常實用的演講結構和提升技巧,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璣。就此而已,不僅對于企業領導者,任何對演講有興趣的讀者,該書都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