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8》是一本由楊照著作,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出版的圖書,本書定價:48.00元,頁數:,特精心從網絡上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8》讀后感(一):論點輯要
趙宋政治體制針對的是晚唐五代武人亂政而制定,但矯枉過正; 內藤湖南“唐宋變革論”,貴族社會變為士紳社會,外向型文化變為內向型文化; 崇文抑武的國策,皇帝權力的集中與中央集權,重文的價值觀念深入人心; 祖宗家法:“以防弊之政,為立國之法”,武官多由文人充任、軍隊直升武官必須迎合文官的文化取向,宮禁森嚴、男性外戚不能入宮,宦官看似權大只能管武人、不得讀書識字、人數定額,文人待遇優厚、但不懂治國之道、文人審美; 文人的教養身份,琴棋書畫:室內活動、生活化,琴:宮廷化→精英化→平民化(音樂與戲劇融合); 棋:文人專享的思考雅事; 書:字如其人觀念深入人心,書法貴在“神氣”,法帖的大量刻?。号R摹→領悟古人筆法,瘦金體:硬筆書法先驅,姜夔《續書譜》:整合書論專用語言,近世書法價值高、求精,追求法度中的自由; 畫:即文人畫意念精神的復合體,三標準:功夫、形象、動機,書畫同源,去華取實的美學追求,宋以前“游觀山水”→北宋之后“書齋山水”:表達生活意趣,樸實、自然、個性的核心價值; 禪宗:佛性之前人人平等,不立文字:降低佛經的權威,世俗化,打機鋒:破除以往的一切權威;棒喝**:佛與非佛無法分辨、催生造作欺詐,宗杲:禪學理學化; 理學:生命之學,追求一種自在心安的決定的自由,面對的問題:在佛道之前安頓存在,基本信念:沒有事物是沒有道理的與事物的道理都是相關的,朱陸異同:功夫異而本體同,理佛之異:應然與實然,《五經》→《四書》:獲得知識→個人修養,致命缺陷:缺乏歸納的邏輯建構。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8》讀后感(二):楊照老師總能給我驚喜
就像催更一樣期待著這套書一本本上新,每出一本就會像發現寶貝一樣推薦給斜陽君~楊照的書,越看越快,但依然能收獲不少驚喜——我覺得這是他最厲害的地方。
這本書是楊照寫宋朝的開端,第一講直接以“我們應該持怎樣的史觀”這樣宏大嚴肅的主題開始,作者先立:“教歷史不應該堆砌史實,而是要呈現歷史變化的趨勢,并闡釋歷史變化的意義”——打破歷朝歷代24史的范式。接著坦言自己并沒有直接研究第一手傳統史料的能力,自己的史學主要建構在現代即民國以來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這種直接的坦誠,與太多國內學者把自己那點有限的東西說的玄乎其玄,高下立現。
現代史學家里,楊照老師極推崇錢穆,他的這套書里多處流露,這本書里干脆直接把兩位“錢先生”比較:錢鐘書態度輕佻,刻意聯系眾多書籍炫耀學問,并未真正停留、與自己的生命關聯,而錢穆從傳統史料里不斷發掘新的視角去看中國歷史……看到先生這么認真推崇自己偶像的行為覺得蠻好玩,哈哈~
說回正題,在上述趨勢視角下,對于如何看待“宋”,作者用前2講明確了兩個核心觀點。
一、宋朝的文人治國是對五代十國(不能用傳統中央集權朝代傳承來強行套用,實質是藩鎮割據的更高階段)的矯枉過正。
二、內藤湖南提出宋開始進入“近世”,并明確這種史觀并不是對當時西方史觀的牽強套用而是激進的觀點,因為當時西方漢學基本以“非歷史”或“反歷史”的主張來對待中國知識的(此處的“歷史”主要基于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相關闡述),同時也不是中國古代以來朝代循環的史觀。
3、4講展開闡述了重文抑武的過程和具體表現。5-10講分別是琴棋書畫禪宗和理學,其實也可以看成是重文的延伸,都是從這個視角來看的。
這套書的第9本5月份也出來啦,已買,期待看如何繼續講宋。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8》讀后感(三):琴棋書畫與禪
本篇主要內容如題。東方出圣人,西方也出圣人,此道同,此理通,殊途同歸。我一直喜歡這類“中西合璧”的書籍。
摘錄:
平民、自由民崛起的背后,是唐宋經濟的歷史轉型。宋代出現了更活躍的貨幣交易,關鍵就在于貨幣擺脫了以貴重金屬為材料的限制,有了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代替形式。最主要的突破當然是紙鈔的運用與流傳。貨幣發達,交易擴張,經濟活動也就愈加頻繁,循環刺激了貨幣的進一步廣泛流通,為自由民開放了許多過去不存在的行業機會。
“少就是多”,這不是西方現代主義美學最重要的口號嗎?是的,現代主義美學和中國傳統“文人畫”有許多相通之處,可以在作品和思想上進行多層次的呼應對話。
真正“淺”的是炫耀學問的“學霸”方式,這樣學到的東西和自己的生命沒有關聯,讀得再多學得再多,不會改變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不會影響你如何做生命上的決定。所學都是為了讓別人知道,“為人之學”而不是“為己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