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洛神舞刷屏,平均年齡74歲的清華校友合唱《少年》,書法展開到菜市場,一首《漠河舞廳》帶紅一座北方小城,新晉網紅“張同學”某短視頻平臺的粉絲突破了1400萬……在行將告別2021之際,《中國青年報》盤點了一年的中國十大文化創意事件,文化的力量讓人在這樣的季節里感到溫暖和從容。(據12月14日《中國青年報》)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血脈,是每一個人念念不忘的的靈魂家園。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公眾的物質追求相對豐裕起來,對精神文化的需越來越迫切,尤其在互聯網已經嵌入公眾生活的今天,一些文化創意總會通過一塊塊屏幕在社會上引起精神世界的狂歡,在很多人的心里激起一片片漣漪,在歲月的河床上留下一段佳話,或者記憶。
《中國青年報》在歲末年終盤點2021年的“十大文化創意”事件,盡管眾口難調,未免有遺珠之憾,但縱觀這些事件,無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曾經,每一個文化創意的推出,也都讓人們津津樂道。
無論是書法藝術家在煙火氣十足的菜市場開展,從而讓藝術更加貼近生活、貼近百姓的嘗試;還是“世界讀書日”里,黃平等一些作家、編輯走上脫口秀舞臺,通過話筒放大自己思想鋒芒的努力;無論是水下洛神舞刷屏,解讀中國風的時尚密碼;還是一曲《漠河舞廳》和其背后憂傷的愛情故事,讓中國“最北小城”漠河市成功出圈;無論是新晉網紅“張同學”在寒冬走紅,從而引起人們關于“互聯網需要什么樣的網紅”的討論;還是平均年齡74歲的清華校友合唱《少年》的酷、帥、硬核、熱淚盈眶……“十大文創事件”讓文化創意真正走向了廣大民眾,走向了生活深處,走向了尋常巷陌,勾勒了2021年的記憶圖畫。
文化深深熔鑄于悠久的歷史和民族的血脈之中,具有物質難以匹敵的力量。“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已經為我們明晰了方向。而讓別具匠心的文化創意擁抱我們的生活,筑牢我們的文化自信,給廣大公眾以“詩意的棲居”,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宏大課題。
毫無疑問,這幾年,我們的文化創意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繁花似錦”的成績。《國家寶藏》將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開,“唐宮小姐姐”從古老畫卷中走出,“考古盲盒”讓人體驗考古工作的艱辛與驚喜,《經典詠流傳》讓電視屏幕充滿文化氣息……傳承與創新、互動與共鳴、線上到線下,文化創意、文化創新正在點亮公眾的生活和消費空間,不少人不僅成為文化創意的受益者,也成為文化創意的踐行者……2021年“十大文化創意”事件只是我們文化創意發展路上的縮影,是我們文化創新歷程中的見證。
相信,只要更多的人去懂得公眾對文化的所需所盼,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富礦,用新穎巧妙的構思去引領風尚,那么,文化創意就能激發出以文化人的力量,給公眾帶來層出不窮的驚喜,繼而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樊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