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爺生于1898年,排行老四,是家中老小。姥爺的二胡拉得很好,前半生隨縣戲班子跑江湖去過很多地方,后來種過幾年地,因我們家孩子多,父母親都工作,從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姥爺就跟著我父母到太原照顧我們兄妹,直到去世。
姥爺是母親的繼父。他沒有親生兒女,待我們兄妹特別親,我們無論做了什么錯事,他都舍不得責罵。母親脾氣不好,有時我們犯了錯,她一生氣就要打我們,姥爺總是母雞護小雞似的把我們攔在他身后說:“你要怪,就怪我吧,怪我沒管好他們。娃們還小,什么也不懂。”他這樣一說,母親看在姥爺的面上,就不打我們了。
姥爺很會做飯,那時我們家是個大家庭,父親、母親、姥姥、姥爺、我們兄妹六人,還時常有親戚過來小住。姥爺負責做飯,總是變著法讓大家吃飽吃好。我們住在郊區,離農民的菜地不遠,每天早晨他總是起得很早,到地里幫人家干些活,人家送他些菜,他就拿回來洗凈與面和在一起蒸成菜窩窩頭,做成紅面蒸餃,很香很好吃。姥爺還把土豆埋在燒完的炭火里,待聞見土豆味的時候就烤好了,分給我們吃,那是我記憶里最好的小吃。在那困難年代,我們個個都長得高高大大的。
姥爺因跟過戲班子,會講很多故事,每天晚飯后我們最大的樂趣就是聽姥爺講故事。姥爺微閉著眼,娓娓道來,講到精彩處還用手腳比劃幾下,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楊家將、花木蘭、劈山救母……我們百聽不厭,平淡的童年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姥爺喜好喝幾口酒,但從來不張口問母親要錢,而是到工廠附近的廢鐵堆上拾些廢鐵賣掉換錢買點酒喝。
姥爺一生很勤勞,把我們兄妹撫養大后,又為我們看孩子。1975年我和二妹同時有了孩子,姥爺已經77歲了,我們同時把孩子送到母親那里,姥爺幫著照顧,直到孩子滿一歲。
我記得很清楚,1983年春節前夕的一天晚上我回家去看姥爺,他和我說了很多話,誰知第二天早晨他就沒醒來。姥爺走得很利落,沒為我們添任何麻煩。
姥爺去世多年了,他勤勞淳樸、樂觀幽默、安于奉獻、慈祥善良的品德永遠留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