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上,一陣電話鈴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接通電話,母親焦急的聲音響起:“東花,咱家里廚房的門鎖壞了,關住就開不了,你老爹在發脾氣呢,快過來看看!”
我一溜小跑趕到母親家,鄰居已經幫忙把門鎖卸掉了。我輕聲安撫一臉愁容的母親,保證上午把門鎖修好!說著,我趕忙打開微信通訊錄,找熟識的換鎖師傅,讓他給我發門鎖的圖片,挑選了合適的鎖。談好價錢后,我再三交代他說,我母親平時節儉慣了,一會見了面,一定把鎖的價錢說成原價的三折。
師傅發過來大笑的表情:只要老人家開心,比啥都好!姐,放心吧,一定照辦!他告訴我,剛給老家的母親買了臺全自動洗衣機,說是商場抽獎送的,老太太逢人就顯擺,夸兒子手氣好,懂事孝順!
十分鐘后,師傅背著工具箱趕到。我一邊招呼師傅,一邊和母親解釋,師傅是同學的弟弟,老熟人了,只收成本價!母親聽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連聲向師傅道謝。師傅干活很麻利,不一會工夫,門鎖就安裝好了。他沒有急著離開,細細檢查各個屋的門鎖,有的緊緊螺絲、有的噴噴油,忙得滿臉是汗。我悄聲表示要給師傅加錢,他憨厚一笑,拒絕了!
母親看著修好的門鎖,臉上的愁云仿佛被風吹散了,笑開了花,不停地跟父親嘮叨:“咱閨女就是會辦事,可找對人了,花一份錢,修三個門鎖,太值了!”說完,樂呵呵地哼著豫劇包餃子去了。
近年來,母親常愛說:“歲數大了,心眼越來越小了,有一點不順心的事,一連幾天吃不好、睡不好的!”
此后,我們兄妹商量,大小事情向父母匯報時,要講策略——有時需要“偷工減料”;有時需要“聲東擊西”;有時需要“添油加醋”,總之報喜不報憂!
有一次,哥嫂去逛街,給母親看中一身套裝,顏色款式都特別適合母親,只是怕母親難以接受一千多元的價格,悄悄地把價簽取了,給母親報價時去掉一個零。母親穿著新衣服,在院子里來回溜達,見人就講:“俺兒媳婦買的,這真絲面料就是好,穿著可舒服了!”
前幾天,我上山游玩時,不小心把腿磕破了,膝蓋下邊全是黑紫青,我去母親家時,特意換上長裙子遮蓋。一見母親,怕她看出端倪,先開口自夸:“媽,快來看看你閨女的裙子多漂亮……”
還有一次,妹妹打電話給母親,今年又漲工資了,母親忙問漲多少,妹妹那邊笑呵呵說,一個月多好幾百呢,以后想吃啥盡管打電話,你閨女有錢!我在旁邊聽著,不禁抿嘴偷樂!
小時候,我們累了痛了,在外面受了委屈,都會習慣性回家撲向母親的懷抱,對她撒嬌、訴苦。那時,母親的安慰總是如春風一樣暖。那時的母親是一棵大樹,總能為兒女們遮風擋雨。如今,母親年邁,她額頭的皺紋日漸增多,她的腳步變得蹣跚,身為兒女的我們留不住母親老去的腳步,不如當好母親的 “報喜鳥”,讓她帶著兒女滿滿的愛享受溫馨的晚年生活,這才是我們做兒女的最大的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