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香,繞屋梁,艾蒿香,香滿堂。”小時候,我常常唱著兒歌盼望著端午節早日到來,因為端午節不僅有美味的粽子可吃,而且有好看的香囊可戴。
說起做香囊,母親可是一把好手。她能根據現有的材料大膽創新,翻出平時攢下來的小布頭,挑些色彩艷麗的小布頭拼成心形,用五色線連起來,再剪一些如指甲蓋大小的圓形布片和蒜桿,將它們編成長長的一串,下面綴上五色線作為流蘇,通常一個香囊下面會綴三串,也有五串的。
母親做的香囊針腳均勻、細膩,花色搭配恰到好處,香料填得飽滿、勻稱,在整個村莊一枝獨秀。我喜歡戴著香囊到處跑,喜歡看別人羨慕的眼光。因此,每年距端午節尚有一段時間,我就迫不及待地催母親做香囊。香囊讓清貧的少年時光多了些色彩,成了我快樂的源泉。
有一年,母親做的香囊特別漂亮。王妞、小海、大妮很想要,我讓他們拿心愛的圖書和玩具交換,他們猶豫不決,當我決定和大妮換糖時,剩下的兩人不樂意了。我們幾個爭論不休,扭打起來,我仗著個子高,三兩下便把他們打哭了。母親弄清原因后,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通,承諾給那三人一人做一個香囊后,他們才止住了哭。
他們戴著母親做的香囊,笑了起來。此后,每年端午節,母親在給我做香囊時,都不忘給他們幾個。
如今,商場里的香囊讓人眼花繚亂。工業化生產的香囊盡管漂亮,我卻總感覺少了些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