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婆婆就開始著手籌備中秋節了。對于這件事,婆婆總是事無巨細,像是在搞一個隆重的儀式,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腌咸鴨蛋。
婆婆對于鴨蛋的品質要求之嚴苛絕不亞于一個專業的質檢員。選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早,婆婆跨個籃子來到菜市場,拿起一個鴨蛋,瞇上一只眼睛,把鴨蛋遠遠地舉在眼前仔細端詳。和愛人剛結婚的時候,婆婆總是自己挑選,近幾年,隨著婆婆年齡增大,眼睛也越來越花,因此每當有這項任務的時候婆婆總是拉著我。
婆婆告訴我,把鴨蛋對著太陽,如果透過青色、白色的蛋殼,隱隱看得出里面緋紅的蛋黃,這種是水邊散養的鴨子產的蛋,這種蛋口感好,脂肪飽滿,能腌出油,是鴨蛋中的上品,如果蛋黃微黃,這是散養的旱鴨子,口感也不錯,但是脂肪含量低,不容易出油,這是鴨蛋中的中品……
鴨蛋選好后,就可以準備腌制了。先將鴨蛋浸炮在清水里,然后燒一困稻草,小心翼翼地收集好稻草灰,放在大盆里細細地攪拌,待稻草灰完全溶解,大盆中的灰水泛起濃濃的泡沫就停下來。在等稻草灰水自然沉淀的同時,婆婆麻利地將浸泡鴨蛋挨個清洗干瀝干。然后將鴨蛋逐層碼放在一個大壇子里,隨手抓一把鹽,然后將稻草灰水倒進壇子剛好沒過鴨蛋。所有這些流程操作我都能熟練操作,但是至于放多少鹽,婆婆從來不數鴨蛋,也不衡量鹽量,十多年來卻從沒失過手,而我做過的幾次不是太咸了就是太淡了。
忙完這些,婆婆將一個碗倒扣在壇口,加些水密封起來就完成了。然后婆婆如釋重負地坐在馬扎上默默看著這些壇子,好像完成了一項重要的使命,眼里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感和期盼感。
中秋節前后,鴨蛋就能腌好。但是婆婆總是要等到中秋這天才“開壇”。原來以為婆婆是為了舉行一個儀式,后來才知道僅僅因為這天大家在團聚,是為了讓她的每個孩子、每個孫子都能品嘗到她的美食,分享她的勞動成果。甜美的月餅吃膩了,磕開一個咸鴨蛋,晶瑩剔透的蛋白包裹著油汪汪的蛋黃,抿一小口,蛋白彈脆勁道,蛋黃入口即化,久久口留余香。
據老公說,他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這種現在看來特別奢侈的上品咸鴨蛋在小時候就是全年的主菜,不論是佐粥還是下飯,一年到頭餐桌上都有,逐漸的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味蕾記憶。現在我的女兒也年年吃這種美食,不知道會不會也在她小小的腦袋里形成這種“可怕”的記憶,要知道我的手藝可是和婆婆沒法比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