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我有幸參加了礦上組織的瓦斯燃燒事故應急演練,正在拍攝礦山救護隊整裝入井的畫面時,在拍攝畫面中突然發現一位礦工正在給工友講安全知識、安排部署當班工作,還不時幫工友整理工作服、檢查防護用品穿戴情況。那個身影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名礦工的一舉一動和我父親簡直一模一樣;陌生的是因為一身工裝拉遠了我們的距離,這和父親在家中的模樣是天差地別,也許是在入井前的準備工作中,那名礦工面容沾上了少許煤灰,輪廓不是很容易看清楚。
28個年頭了,那天還是第一次見父親被煤礦防護用品全副武裝,心里五味雜陳,感嘆萬千。短短幾米的距離我卻不敢上前與父親聊上幾句,心里無數個疑問,嘴邊的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
一直以來,我只知道父親每月要下25個井,下班后要向上級匯報當班工作開展情況,工作需要時,下班后飯都顧不得吃就要去辦公室補齊內業資料。因為知道這些情況,所以我自認為還是很了解父親的工作,現在看來,簡直是幼稚不堪,這種愧疚讓我一夜未眠,暗下決心要與父親長談,聽他講述他的工作環境,他工作上的開心與困惑。
“爸爸,那天中午你不是1點就去上班了嗎? 怎么3點過還沒入井?”第二天,看準父親有空閑,我迫不及待開口問起了他的工作情況。
父親見我第一次對他的工作如此關心,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耐心地對我說:“我們每次上班前都要開班前會,給員工講清楚當班工作重點、注意事項、安全措施,隊干還要在班前會上講一個安全故事,警醒大家。”
我聽得入神, 不停地問父親:“那井下工作環境到底是怎樣的呢?聽說工作面環境差、條件艱苦,是這樣的嗎?”
“以前在采煤隊工作時,有些工作面狹窄,只有趴著進入、施工,一個班下來,走路腿都不聽使喚了,真是筋疲力盡,一直沒給你提過這些,是怕你們擔心。但是下班后一見到你們,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再累、再苦也煙消云散了!”父親一直沒有直視我,而是望著遠處的山頂,簡單形容了幾句。我知道,他怕一個難受的表情、一句哽咽的話語,會引起我們的擔心,所以才三言兩語敷衍我。
父親越是不愿意提起他的工作情況,我越好奇,終于還是忍不住在電腦里查找了同事平時在井下拍攝的工作環境和施工情況的照片和視頻。在一段以前拍攝的短視頻中,我看到了井下的工作環境,井下工作面是沒有照明燈的,腳底踏的是凹凸不平的地面,員工在工作面施工時就靠頭頂那一束光亮照亮前方的路,他們說那是“礦工的眼”,靠它指引前進的方向,開拓美好的明天。
父親總是說:“當父母的再苦、再累都是次要的,子女平安健康就是極好的,你們開心我們就幸福。”簡短的言語里,埋藏了父親獨自承受的無數辛酸與勞累。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感謝那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和父親有一次這樣的“不期而遇”,讓我對他的工作有了進一步了解,知道了他更多的苦與樂。也讓我更加明白了以后關心家人的方向、方式,多陪在他們身邊聊聊家常,聽他們分享生活、工作上的近況,這樣,便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