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和老媽結合在70年代,兩個人雖然是自由戀愛,卻是異地戀,老爸在部隊服兵役,老媽在家鄉工作。兩個人通了三年書信,自以為對對方知根知底。
婚后,老爸和老媽才發現兩個人的性子南轅北轍,那些紙上談兵了解的只是皮毛。老媽為人謹慎小心,從不惹是生非;老爸性子耿直火爆,眼里揉不進沙子。老媽天天擔驚受怕,生怕老爸把持不住脾氣,在外面惹事生非。以前,老爸深夜不歸,老媽夜不能眠,一宿一宿地抱著年幼的我在家等他。老媽的良苦用心感化了老爸,慢慢地,老爸下班就回家,和老媽一起分擔家務。
老媽在娘家是老小,從小到大沒進過廚房,到了婆家,她連煤爐子都點不著,更不會蒸饅頭、搟面條。結婚以后,老媽看著廚房一籌莫展,急得直掉眼淚。老爸手把手教會了老媽生爐子,做面食。別看老爸大男子主義思想嚴重,在家里卻最愛下廚,給老婆孩子做美食。
老爸和老媽在持家理財上觀念也不同,老媽偏保守,喜歡儲蓄,最多買點國債。老爸則大膽激進,上世紀90年代末就投資房產,只要他看中的房子,想方設法借錢也要弄到手,老媽為這事沒少和他起爭執。后來證明老爸的眼光是對的,我們家當初購置的房產都升值了。
如今,老爸和老媽已經攜手走過了40年,從單位退休后,老媽變得越來越愛嘮叨,老爸變得越來越會玩,老爸帶著老媽四處游山玩水,老媽一句話重復好幾遍,老爸從來不嫌煩。
電影《失戀33天》里有句臺詞:買臺冰箱,保修期才三年。你嫁個人,還要求這個人一輩子不出問題嗎?柴米油鹽,家長里短最能考驗一對夫妻能否白頭到老。老爸常說:我這輩子做得最對的事就是娶了你媽做老婆。老媽則說:兩口子過日子和修補衣服是一個道理,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