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病了,我連夜趕回。醫生說胃上出了問題,不過已無大礙,出院后須細心調理,要以溫熱、柔軟食物為主,有助消化,才會快速康復。我謹遵醫囑,回家后與父親一道為母親燉湯、熬粥,餐餐如此。可半個月后,母親依然一身皮包骨,沒有明顯改善。有村鄰建議說,野生魚蝦營養豐富,是養生補虛的上品,不妨捉來煨湯煮粥試試。
我聽后,仿佛得到了“真傳”,立即著手準備捕撈魚蝦的工具。對于鄉村而言,野生魚蝦并不少見,尤其夏天。
夏日鄉村綠樹環繞,田園稻浪此起彼伏,遠望村舍似一張眉清目秀的俏臉,無污染,不焦躁,甚是清涼。我與父親帶上魚框、瓢盆、鐵鍬等工具來到一段溝渠邊,先將上游的水堵住,就用鐵鍬鏟泥砌成堤壩,然后在距離堤壩五六米遠的下游再用泥土堆砌成壩,最后就是將中間這段溝渠里的水用瓢盆舀出去。當我們使出一股翻江倒海的力氣后,中段溝渠的水就舀干了,那些魚呀蝦呀完全**裸暴露在溝渠底下的淤泥上,驚嚇得亂蹦亂跳。我與父親抓緊時間將魚蝦往魚框里撿,撿完魚蝦的時候,上游的水也差不多蓄滿堤壩了,我與父親就用鐵鍬搗垮堤壩,還原溝渠,讓水流順暢。
回到家,母親見我與父親滿身泥水,關切地問長問短,心疼不已。我與父親提著收獲的滿滿一筐魚蝦,相視而笑,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母親喜歡喝鯽魚湯與河蝦粥,我與父親每天就跟上班似的準點帶上工具出門捉魚摸蝦。下了暴雨就去溝渠或稻田里捉,沒下雨就去河邊撈。不下雨的日子,魚蝦喜歡躲在河邊水草下面,享受一番清涼。父親說,這是撈魚的好機會。我與父親各持一個編織得很密實且口徑很大的魚簍,悄悄走到水草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魚簍對準水草罩下去,每次都能收獲三五條,半天下來,就有好幾斤鮮活的魚蝦提回家。
每餐一缽濃濃的鮮魚湯加兩小碗河蝦粥,母親吃得津津有味,食欲明顯大振,精氣神逐漸轉好,整個人看起來容光煥發,身體恢復得的確不錯。
母親身體好起來,我也該回單位上班了。遠行前,我踩著清晨的露水,呼吸著鄉村野草的芬芳,踏遍曾經捉魚摸蝦的山澗、溝渠、河邊,似在感恩道別,又似在留戀那有滋有味的鄉村時光。只覺得:魚蝦多,幸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