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詞人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曰:“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而我,在思念的情愫瘋長時,來個稻花香里說父親,以銘記與感恩濃濃的父愛。
盛夏,既是水稻茁壯成長的好時節,又是父親格外忙碌的時候。不是嗎?稻草長得綠油油、健壯,在太陽的刺激下,不經意間便抽穗、揚花了。那些稻花一朵朵,白白的,星星點點的,熠熠生輝,煞是可愛。一陣風兒吹來,淡淡的稻花香味彌漫開來,醉了稻草,醉了鳥雀,醉了前來巡查的父親。
父親是沖著稻花來的。他喜歡看稻花潔白的色澤和別致的樣兒,喜歡稻花的靈動,尤其愛聞稻花的清香,一呼一吸中便沁人心脾,情不自禁地翹起了大拇指:爽得很!
再環顧四野,父親發現所有的稻田里都趕趟兒似的綠中泛白。原來,都是白色的稻花點綴得恰到好處所致。空氣中都有了芳香,原來,皆是稻花香的功勞。那時那刻,父親的心里不單樂開了像稻花一樣的花兒,還頓生了崇敬之情。所以,他會把鼻子湊得近些再近些,把注目禮行得虔誠再虔誠些,甚至以為眼前的這些稻花就像一個個乖巧、懂事的孩子,香得那么迷人與可愛。
不僅如此,父親的思緒開始飄飛起來:再隔一段時間,稻花就會被風兒趕跑或掉入水中,換來一顆顆谷粒的次第飽滿,乃至迎來金燦燦的豐收場景。一想到這些,父親就自信滿滿,心里如吃了蜜餞般快樂無比,以至于“啊哈——啊哈”地嘆息起來。
“我要把稻花香的消息帶回去,讓一家人都來分享!”突然,父親有了靈感。
說動就動,父親一點也沒耽擱,把我和母親叫到了稻田邊。
“啊,這個是稻花,香著呢!注意聞喲!”父親吆喝起來,透出細心的品質。
喔!面對如此眾多的稻花,呼吸著如此清新的香味,我和母親還能說什么好呢,唯有照著父親的吩咐,盡情地看、聞,以不負父親的心意。漸漸地,我的心情豁然開朗,直嘆“稻花香,香稻花”,直呼“爸爸好,好爸爸”。母親也不例外,感激父親的及時提醒、良苦用心。此時的父親用手指了指稻花,繼而笑了笑,滿臉的欣慰。
還是我讀的詩詞多,一下子就觸景生情,想到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那詞句,聲情并茂地朗誦起來。
嘿嘿,父親又笑了,表達了對我能背誦詩詞的肯定。或許是話癮被打發了的緣故,父親滔滔不絕地講種水稻的艱辛與不易,希望我好好讀書,早日不當黃泥巴腳桿,做個體面的人;母親接過話茬,鼓勵我不斷奮進、有所出息,稱贊父親確系種田的一把好手、家里的主心骨;我自然是聽眾的份、點頭的份,不過,打心眼里感激父母,特別是感激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
好了吧,該讓稻花們歇歇了,不要打擾它們了。父親提出倡議,盡顯真誠。
我們心領神會,積極響應,與稻花作別。
那些稻花借助夜色,在露水、溫度的提攜下,竟然越來越香,越來越有詩意。這是我最先發現的。告知父親后,他二話沒說,徑直帶著我與稻花們謀面,互訴衷腸。
父親發揮善做思想工作的長處,指著稻花對我說:“兒子啊,你就要像稻花們一樣,花兒開得熱烈、執著、美麗,盡管時間不長,但開出了尊嚴與價值。值得一提的是稻花開后,就會結出谷粒、飽滿谷粒,你也要開花結果啊,咱等著那一天的到來!”
我牢記父親的教導,感慨萬分,自然而然地捏緊了拳頭,鼓足了干勁。
有志者,事竟成。經過打拼,我考上了中專,參加了工作,還逐步有所建樹,應驗了父親的期盼與母親的教誨,著實可喜。
本來,父親可以跟我到城里居住、生活,享受天倫之樂。但是,他以不習慣、農村空氣好、柴方水便等為由,依然與母親一起住在老家,每年夏天都看稻花、聞稻花香,說著過去辛酸的往事,道著豐收在望的喜事,侃著兒子的龍門陣,彰顯著無盡的牽掛。在此基礎上,父親說自己的命運,嘆趕上了好時代與兒子的爭氣,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母親還是那口吻,點贊、激勵著父親,希望來年稻花更多、香得更為悠遠、稻谷收成更大。就連親朋、鄰居們目睹稻田邊的父親后,也在稻花香里予以了褒揚。
作為上班一族的我除了感動外,就只好在每年盛夏的稻花香里深情祝福、魂牽夢縈,述說著父親的故事,感恩著如山的父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