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一度認為,我是媽媽眼中多余的孩子。
小時候,因為家里姊妹多,經濟困難,為了讓我們生活得更好些,在我出生不久,父母思量再三,決定將我送到經濟條件稍好的大姨家生活。
媽媽隔三差五會去看我,用省吃儉用下來的錢給我買些生活用品和營養品。但因長期沒在媽媽身邊,幼年的我,只認為養育我的大姨才是我的“媽媽”,而我的媽媽只是來串門的“陌生人”,對媽媽沒有太多的認知。
七歲那年,哥哥姐姐們都漸漸長大,家里經濟條件也有所好轉,父母才將我接了回來。可在大姨家生活了好幾年的我,早已將那個家視為自己的家,而這個真正的家卻與我格格不入,我對它也毫無感情。媽媽對我的批評管教,我總當作是她在故意針對我,為難我。于是開始叛逆,對她的話總是反著來。媽媽拿我毫無辦法,只有唉聲嘆氣,后悔當初的決定。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發恨媽媽當初怎么會那么狠心,可以忍心將我送走。任憑她怎么解釋和彌補,我始終無法釋懷,覺得自己在她眼里就是一個多余出來的孩子。在家里,我與媽媽的關系一直很緊張和尷尬,除了非常必要的公式化交流,我們基本沒有交集,更無法像別的母女那樣親密無間。媽媽對我越好,我越覺得那是她對我的愧疚和虧欠。對于我的無理取鬧和冷漠,媽媽通常都是漠然視之,還是一如既往對我好。
畢業后,我想快點離開家,迅速結了婚。懷孕時,媽媽高興得像個孩子,一邊馬不停蹄為我準備著孩子的用品,一邊不斷囑咐我應該注意的事項。當一次次撕心裂肺的孕吐折磨得我茶飯不思時,當我的肚子越來越大、行動越來越遲緩、身體也越來越辛苦時,我好像突然懂得了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
那時,媽媽總是陪著我產檢、散步,為我搭配各種不同的營養餐。我開始想起大姨曾經告訴我的話,她說媽媽送走我是迫不得已,當時生活實在困難,連飯都吃不飽,為了能夠生下我,媽媽吃盡了苦頭。親戚朋友都勸媽媽將我拿掉,可她還是堅持要生下來。要不是當時家里實在無能為力,他們也不會出此下策。在我被送到大姨家那天,媽媽抱著我哭成了淚人兒。
我的孩子出生時,媽媽溫情脈脈地看著她:“我的外孫女真漂亮!”眼里充滿了憐愛和淡淡的憂傷。她在病房里忙前忙后,給孩子喂奶、換尿布,為我做月子餐,一切那么嫻熟自然??粗唏僦械暮⒆犹煺鏌o邪的一剎那,似乎有什么東西觸動了我心底最柔軟的角落,我想:從今以后,無論是怎樣的困難和磨難,我也會毫不猶豫地為她遮風擋雨。也許,媽媽曾經也是一樣。
那年的母親節,我特意買了一束最大最鮮艷漂亮的康乃馨,帶上女兒,雙手捧到了媽媽手里,告訴她:“媽媽,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這些年來我對您的不敬,您永遠是我最愛的媽媽!”媽媽接過鮮花,喜極而泣,不斷搖頭:“不,是我虧欠你,我從未怪過你……”那一刻,我們相擁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