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是對活著的獎賞,花開是對生命的虔敬。……”這是我走進家鄉(xiāng)春天的第一感受,也是對人生價值的再解讀。為了親近春天,我總會按下手頭所有的事,回一趟大山里的老家,去和春天對一對話,去做一株春風里的草,一朵春風里的花,這是我從童年至今都在完成著的夢。老家是大冶最大的山區(qū)——龍角山,那里有重重疊疊的山,有蔥蔥郁郁的樹,有花花綠綠的草,有飄飄逸逸的云,有碧碧藍藍的天……這些,是不是讓你馬上就聽到了騰格爾的歌《天堂》了?在那里,我滿眼只有美麗,在那里,我全心蓄滿力量。絡繹不絕的游人,醉在春光里,醉在花叢中,是太過給力的春天,把表征性抽象美具體化為一粒翠,一瓣花……
“特別是花好的春時最是迷茫時刻……”一同隨行的朋友老蕭總是語出意外,把所有美好都烙上惆悵的鄉(xiāng)愁。積極似乎在他的身上流逝,當一個人把白天也當成黑夜,他的心豈能安然存放?老蕭的人生觀我是一再唾棄。這么美的事物,穿過老蕭的瞳孔后怎么就變了顏色?
故鄉(xiāng)的草木是勤奮的,有花有果,不辜負春暉;故鄉(xiāng)的人也是勤奮的,人勤春早,不枉度此生。勤奮才有花開,花開就是本心,就是活著的最高獎賞。一個小山村,幾十來戶人家,劈山壘石,歷經(jīng)四年艱辛,投入資金280萬元,義務工幾萬個,在2010年終于修筑成功當時大冶民間最大的工程——龍角天路十八拐。
此刻的故鄉(xiāng),迎春花又開,桃花又著,菜花又黃……一株株植物都能斗艷,我們還有必要無病呻吟?幸福不是“躺平”,不是相安無事,而是奮斗。花開就是奮斗的最美時刻,展示活著的無限風景!
時下流行的一句話“活著就是折騰”,乍一聽,這話里充斥抱憾,細細思量,其實不然。折騰不是掙扎,掙扎里有太多無奈和絕望,折騰卻是一顆不屈不撓的平凡心中,永不言敗的自信。奮斗是強者的桂冠,所以普通人不敢受用,如我一樣,怕奮斗失去光環(huán),不敢輕言奮斗。折騰是平凡人對奮斗的現(xiàn)身說法。沐雨櫛風的農(nóng)民,頑強地勞動而獲得豐稔;戴月披星的上班族,在忙碌中得到中國制造;日理萬機的帷幄者,在上層建筑上打造復興夢。尼采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起舞”就是花開的瞬間,是全力以赴的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展示。
兒時記憶扎根蒂固。為了花開,每逢早春,爺爺總會赤腳插進有冰凌的水田,冰凌燃燒的聲音比鏵犁破冰的響聲更讓人動情,就這樣爺爺開始了他那周而復始的勞作。農(nóng)家人,一刻農(nóng)時也不得耽誤,一季接一季,所有人都是你追我趕,爭先恐后,錯過就是對時節(jié)的虧負。從菜花黃桃花紅開始,爺爺?shù)哪樋偸羌t的,滴酒不沾的爺爺,是什么使他過了量?原來是一茬茬的花開呀!爺爺?shù)奶飯@總是被打扮得花枝招展,那花開就是對他最高的獎賞,城里人享受不來的幸福,一個為花開而活的農(nóng)民的幸福。
兒時記憶扎根蒂固。花開的時日,奶奶的故事總會更新,那些關于花兒的故事帶著善念,把我的心空擦得雪亮雪亮。那故事里有星星,有月亮,有太陽,有云朵,有彩虹,有蝴蝶……所有美好都被包容……
奶奶說:據(jù)傳龍角山有一種花叫“仙若蘭”,似幽蘭若牡丹,似桃紅若粉杏。千年才有一遭,也只有胸懷大志,不計得失者才能一遇。文曲星五太爺就看到過,“仙若蘭”是能飄忽游動的,她帶著五太爺跑呀跑呀,最后消失在一叢何首烏下。后來五太爺在那叢何首烏下挖出了一個價值連城的“首人”,五太爺本不是貪婪之人,就拿那“首人”換得錢來為大家蓋了近百里最豪華的公共學堂。只可惜那學堂毀于多災多難的民國,毀在日本人手上。我說:后來再沒有人看到過“仙若蘭”了?奶奶一笑:幸運的人都有機會看到,只是在夢里,你奶奶就夢到過,夢到后就有了你這小調(diào)皮呀……多年以后,終于明白,“仙若蘭”呀,那是山村人們那顆奮發(fā)不屈的心呀!
我雖不是強者,但我不喜歡《用力地活著》那歌讓人壓抑和懶洋洋的調(diào)子,卻喜歡充滿活力的這幾句詞:“我們都在用力的活著,酸甜苦辣里,醒過也醉過,也曾倔強脆弱,依然執(zhí)著,相信花開以后,會結果……”
朋友呀,我們是不能決定月亮什么時候離開,但我們能決定自己什么時候掀開窗簾,讓清晨第一抹陽光照進來。努力者得到的幾率總是比等待者多得多……
努力活著,才有花開,在花開的路上,才有風景,花開是對活著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