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野外垂釣歸家,已經午后逾兩點鐘。飯后,筆者急忙打開電腦,收看一部原本就深感無聊至極的電視連續劇,借以消磨這難熬的暮年余光。
可是看了約10分鐘,筆者就覺得疲憊不堪。因室內開著暖氣,便閉上雙眼昏昏入睡。
待到一覺醒來,已近傍晚時分。筆者關掉那無聊至極的電視連續劇,打開微信,欣見現居貴陽頤養天年的仁兄、化學專家蔣秀波發來的微信如下。
有人出上聯“莫言路遙余秋雨”,此聯一出,很多人都開始動起了腦筋。但是由于這副對聯意境深遠,又有著幾層含義,下聯的確很難對,難倒了眾多才子。但是自古高手在民間,有一網友就對出了精彩的下聯,堪稱千古絕對。
首先來看這副上聯的難點在哪里。這副上聯里面有三個人名,分別是莫言、路遙和余秋雨,而且這三位都是目前知名度很高的大作家。上聯的巧妙之處是把這三位作家的名字串聯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意境,意思是:不要去說路途遙遠遇到綿綿的秋雨。其中的“余”是個諧音字,通“遇”,一語雙關,給整體的對聯加了難度。
看到這副對聯的意境,很容易聯想到蘇軾的《定風波》中的一句話,“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和此上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果想要對出下聯,首先下聯中要暗含三個人名,而且要有一語雙關的含義,最后還要有意境,三者缺一不可,還是十分不容易應對的。
但是有的網友的確很厲害,對出了一個下聯,堪稱是千古絕對,那就是“可染悲鴻林風眠”。這副下聯里面有三個人物:可染就是李可染,是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代表作《漓江勝境圖》;悲鴻指的就是徐悲鴻,曾畫了一幅《八駿圖》名揚天下,也是我國著名的畫家;最后一位是林風眠,曾經是中國美術學院的首任院長,繪畫作品有《江畔》、《仕女》和《春晴》等等。
而且下聯意境也很深遠,上聯的“莫言”和下聯的“可染”相對,“路遙”對應“悲鴻”,最后的一個“林”字還是一語雙關,可以讀成“臨”字,整個下聯連起來讀,有一種暴雨傾盆而泰然自若,心靜如水的感覺。面對困難和逆境,怡然自得,不慌張不忙亂,充滿了大無畏的精神。而且上聯是三位作家,下聯對三位畫家,對仗嚴謹,不得不驚嘆這位網友的才華。
再回頭讀此聯,似乎下聯比上聯在意境上更勝一籌,如此佳對,堪稱經典,細細品讀,越來越有味道。
**************
讀罷上聯“莫言路遙余秋雨”和下聯“可染悲鴻林風眠”,筆者肅然起敬,便立即回復微信道:“的確是一絕對!但一定還有另外三個名人之名,可以組成另一絕對。”
于是,老頑童筆者開始搜索枯腸、腦海探底;幾經周折,邯鄲學步,竟也冒昧地將狗尾續貂一拙劣之上聯放置于下,權當是筆者在江頭賣水,在關公門前耍大刀吧。當然,也旨在拋磚引玉,盼有民間高手出一下聯接龍,用于悅人悅己,何樂而不為哉!
原文上下聯
上聯:莫言路遙余秋雨
下聯:可染悲鴻林風眠
筆者寫的接龍上聯是:
上聯:散之米芾謝無量
解析如下。
1。散之,即近代書法十家之一者林散之;2.米芾,即古代書法十八家之一者;3.謝無量,即近代書法十家之一者。
查閱詞典可知:
1.散之,可指為“分散”“分給”“散發”“零散”等意思;2.米芾,其“芾”字的同音為“布”;3.謝無量,其“謝”字,不言而喻是指“感謝、道謝、致謝”等意思,而“無量”則可借喻佛教語中的“無量壽佛”,亦為“阿彌陀佛”的譯名。
筆者現將上述解析之本意串聯起來,實則應為:樂善好施之人,把“米和布”,“散之于貧困者免遭饑寒之苦,那么受施者或會用感恩之心,雙手合一地向樂善好施之人道一句佛語“無量壽佛,阿彌陀佛”。
【附】三位名人及其書法作品
贊絕對 寫上楹 求下聯 共愉悅
林散之(1898-1989):出生于江蘇南京。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贊絕對 寫上楹 求下聯 共愉悅
米芾(1051-1107):湖北襄陽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
贊絕對 寫上楹 求下聯 共愉悅
謝無量(1884-1964):四川樂至人。近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
贊絕對 寫上楹 求下聯 共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