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清明前后,人們掃墓祭祖,寄托哀思。清明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有著行清墓祭和郊游踏青的習俗,既體現了人們對于孝道的傳承,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彰顯了我們民族對于遵循自然與和諧發展的內涵思想。
如今,我們國家改革與發展的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無論是經濟建設、社會進步還是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取得了不小的新成果。而越是在此時,我們越不能忘記傳統文化的根基,越要牢記和弘揚傳統文化,用文化樹立理想,用文化武裝思想,用文化開創未來。
一方面,我們要有著對于傳統文化的更深刻理解。文化和傳統歷來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而文化和延續和發展也將讓一個民族的血肉更加鮮活,讓精神得以永固。回顧過往,我們所取得的諸多發展成果固然可喜,但無論何時,祖先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不能丟,這份根植于內心深處的這份對于家國、對于親人、對于生活的這份熱愛更不能舍,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將讓我們在愈加紛繁的外部環境中認清形勢,守住本心,統一信念,克服難題,一步一腳印,讓改革與發展的前行步伐走得增加牢靠,取得更好更多的發展成果。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善于學習和實踐。文化是我們思想力量的根基和源泉,而運用文化則需要我們在學習中加以領悟,在實踐中加以反饋,用與時俱進的眼光去啟發和思考,讓思想和行為跟得上形勢發展的需要,這需要我們更多的耐心細致和不驕不躁。當前,我們國家的改革與發展面臨著很大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既需要繼承文化的脈絡,更需要用傳統文化服務全局,例如,在清明節賞春踏青,祭奠先人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當前在環境修復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任務要求,不能因為自身原因而破壞了環境,不能因為自身的不慎留下了火災隱患,更不能因為以一味的傳承習俗為由影響和擾亂的城市管理的正常秩序。傳統文化和習俗的繼承是為了強思想,統心志,我們不僅要繼承和發揚,更要結合時代發展需要進行思考和反饋,真正讓文化服務于生活、服務于發展、服務于未來。
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力量,用更多的團結與實踐去開創前行之路,相信我們的民族傳統文化必將發出更加璀璨的時代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