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80后被稱為“昭和男兒”
“昭和”是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是日本第246個年號,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80到89年出生的小孩都可以稱作昭和男兒。
“昭和”是日本各年號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于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13天,出自中國的《尚書·堯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擴展資料:
大正15年(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病逝。同日,裕仁(昭和天皇)繼位,公布改元詔書,改元為昭和。1926年12月25日既是大正15年,也是昭和元年。另外,12月25日發生了東京日日新聞(每日新聞)刊登新年號為“光文”的誤報事件。
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上午6時33分,昭和天皇駕崩,明仁繼位。日本政府基于《元號法》的規定公布了《改元政令》(昭和64年1月7日政令第1號)。翌日(1月8日)施行該政令,改元平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昭和
昭和是日本裕仁天皇的年號,取自《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對于中國人來說這位裕仁天皇肯定是不受歡迎的,但實際上作為侵華戰爭的最高指揮官,戰后他并未退位反而成為了日本在位最長的天皇。而平成則是日本現任天皇明仁的年號,平成是出自《左傳》、《史記》;《五帝本紀》中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今天我們要來討論的是現在網絡上對這兩個時代的一種看法,現在網絡上許多人都把平成時代的日本青年叫做“平成廢物”。至于為什么,請看下面這個故事。據報道在一次陸軍演習中,一輛坦克的車長趁著休息時間用坦克內的顯示器放動漫打發時間,被抓到后上司訓斥他說:“這樣怎么和中國開戰?”,結果他說:“如果我們陸軍都和中國開戰了,那說明我們的空中和海上自衛隊都已經完蛋了,我們還是直接投降比較好吧!”
怎么樣,是不是覺得日本的軍人好像和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但是這實際上就是平成時代日本年輕人的現狀。我們印象中崇尚武士道,殘忍兇狠的日本軍人實際上是昭和時代的老黃歷了,當時的日本男人是以高倉健為代表的昭和男兒。他們通常是魁偉有力、沉默善良的大丈夫, 積極向上、勤懇勞動、敢于擔當、沉穩自信 是當時中國女性對于日本男人的看法。在當時的中國,高倉健可謂是全體男士的共同敵人。不少婦女同志一邊抱著電視機,一邊深情的呼喊:“我的高倉健!你究竟在哪里!”
說實話在我們這一代的中國青年的成長當中,關于鄰國的新聞永遠是最多的。什么中日夏令營,日本人喝馬桶水,日本盤子刷七遍,東京灣儲存了夠用幾百年的資源等等的新聞早已是屢見不鮮。總而言之,關于日本人的任何一個行為,我們好像都比不過他們,所以在這個大環境下我們這一代對于日本一直都是有點敬畏加仇視,但是當互聯網的發達與留日的國人越來越多,我們發現隔壁一直被以“鄰居的孩子”存在的生物,似乎連自己的一半都不如....
作為戰后覺醒的日本青年,他們對于國家的概念可謂是讓國人大開眼界,甚至有青年直言如果國家讓我們犧牲那這個國家還不如滅亡。現在日本的青年越來越沉迷于各種各樣的二次元產物,甚至連日本自衛隊招兵都要用二次元形象,說實話我并不覺得這樣貼地氣或者很有趣,反而有點為日本的未來感到悲哀。現在的日本人把自己父輩的戰艦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女性人物,甚至有日本死宅在爺爺祭日對著爺爺服役的船的娘化本子意淫了幾十次的傳聞。
可能就是因為這些相對于他們的父輩畫風完全不同的平成青年,平成時代的日本才被認為是最頹廢的一代。我們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一定也要注意不要重蹈覆轍,民族的血性千萬不能丟棄,我們可不能成為我們最討厭的人!昭和”是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是日本第246個年號,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80到89年出生的小孩都可以稱作昭和男兒。那個回答那么多的你想表達什么東西?證明你愛國嗎?有種就去做不要BB 嘴巴說愛國有用?招核嗎畢竟第一個也是唯一 一個背核打擊的國家(核試驗自己炸的不算)現在有被很多網友調侃
身為昭和男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皇國在二十一世紀初的幾年就提出了F3和F2超改的概念,然而十幾年過去了,項目的推進依然不緊不慢,時隔接近二十年才完成了四代機的子系統技術驗證機的首飛。顯然,在黨國可以在東海投入的三代機規模壓倒空自,四代機原型機首飛五年之后的今天,皇國對于一種先進的制空機的要求是極度迫切的。所謂的遵循規律,不過是因為戰后皇國從來沒有完成一架戰斗機的預研-設計-制造-測試的全系統流程罷了。所以對于皇國來說,可能在幾個子技術和子系統上取得突破(實際上皇國的技術驗證機也是屈指可數,完全沒有帝國和黨國種類繁多的型號牽引/技術牽引驗證機),但是沒有完整設計并制造一架戰斗機的項目管理經驗的欠缺,是無論如何也要補課的。即使科研實力強悍如可以把F15從原型機首飛到批量服役壓縮在四年時間的帝國,F-22項目從1982年開始研制,在研制過程中經歷了6次調整,從80世紀初的“任務需求確定”階段探索四代重型隱身機的作戰能力與未來戰爭態勢的結合,到歷時五年探究武器與航電子系統的“方案論證”,再到兩大競爭陣營都開始對各自的方案(YF-22和YF-23)進行初步設計,研制驗證機進行對比試飛,最后F22完成十四年的工程驗證階段,終于于2005年投入批量服役。所以,傳說中的F3想要在在2025年前服役,就已經是昭和男兒才懷有的對于帝國榮光與大和魂的信念了吧。我們現在達成了共識,也就是說對于皇國的四代機項目而言,心神的首飛的意義和以下兩位近似(心神的設計遠沒有當時的X31和X29激進而超前)有什么具有昭和感的事物?
所謂的昭和感,其實就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種既視感。而且并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感受到這種既視感的,必須得是要么事先經歷過那個時代,要么對過去那個時代的事物風貌有過一定的了解,然后在當代看到了一些包含那個時代風格的事物,產生了一些感慨.
這種感受是建立在個人經驗的基礎上的,如果一個人沒有任何經歷和了解,憑空看到一個具有昭和感的事物,他是不會產生什么感慨或者感受的,只會認為是個和其他事物一樣普通的東西。我個人對昭和感最多的了解主要在日本的動畫作品上,日本很多早期的老動畫昭和味道十足,非常正宗。這種味道主要體現在動畫的故事背景以及動畫的畫風,人物的造型風格和言行舉止上。
因為這些老動畫作品其誕生的時代就是很久以前了,所以我們現在看老作品會有非常濃厚的年代感。通過動畫作品的世界觀設定,通過人物在劇情中的性格表現,通過作品傳遞出的一些觀念,就可以體會到什么是昭和感了。其中最具代表性了兩個日本老動畫片就是《宇宙戰艦大和號》和《機動戰士高達》,這兩部作品都有涉及到宇宙,戰爭,資源的內容。尤其是《宇宙戰艦大和號》描寫的是整個地球全人類的滅頂災難。
并且如果能了解一下兩部作品的誕生年代就可以明白,當時的日本正處于戰后的困難時期,人們生活壓力非常大,資源也很匱乏,每一天都缺乏安全感,好像在宇宙中流浪一樣,但又要憑借不放棄的精神堅持活下去,正好與動畫作品的主題思想相吻合。再加上動畫中人物之間的對話和行事作風無一不透露著那個時代特有的精神面貌,如此一來,純正的昭和感就產生了。
說到家庭里有昭和感的物件,【黒電話】可以算一個。我們常見的老式【黒電話】的前身是一種叫“3號自動式卓上電話機”的機型。和服,和服非常具有昭和感,很優美,好看,日本人都會穿。具有昭和感的事物有琺瑯看板、団地、弁當、駄菓子屋。昭和是日本之前的年號,昭和男兒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說起具有昭和感的事物,我覺得就是奧特曼了,奧特曼是日本昭和時代拍攝的特攝片,影響了一代人。從”昭和男兒“到”平成廢物“,日本到底做錯了什么?
在平成時代中,雖然不能一言以蔽之地將日本年輕人描述為徹底的廢物,但是與昭和時期相比,在最近的三十年來,日本確確實實少了許多發展的銳氣和血性,沒有了令人驚嘆的發展速度,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如下幾點:一是生育率的下降;二是工作壓力巨大;三是產業發展的阻塞。一、生育率的下降發達國家似乎總是無法逃脫生育率下降地命運,而日本也不能除外。當人們在社會中更需要去謀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而生育下一代的各種成本與付出會極大地阻礙這一途徑時,人們往往會選擇前者,這就會直接導致日本生育率的大幅下降,而缺少了新一代的支持與填充,可以說是讓日本社會很容易出現斷層的現象,導致一種惡性循環的產生。
二、工作壓力巨大在日本,往往存在一定的自殺率,而這是與日本工作文化相聯系的。特別是年輕一代,因為日本的企業中論資排輩的現象極為嚴重。
而年輕一代進入企業之后,只能在一聲一聲的“長輩”中按部就班,做著機械化的事情,卻很難看到未來的發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未來的事業上有所建樹。在這樣的迷茫與庸碌中,年輕人創造的天性就逐漸被消解了,這也就間接導致了整個企業乃至整個產業的下滑。
三、產業發展的阻塞在九十年代,日本與美國競爭電子制造業失敗之后,可以說是被美國徹底打壓,永遠地活在了美國的陰影之下,而之后,日本又沒有敏銳地嗅到新型產業的發展前途,依然在傳統行業中死磕,從而導致了日本一個階段的落后。在互聯網行業中的缺席,也進一步導致整個產業結構的落后,從而在一個短時期內失去了競爭力。
日本只是封閉思想,沒有再進行更多的改革,所以社會生產力得不到發展,在時代發展中,日本社會就逐漸衰落。日本昭和時期發展迅速社會財富積累很快。過度追求GDP,整個社會金錢論至上,大型公司的資源壟斷加上家族式管理,使得無數青年人被動稱為社畜,社會風氣很差貧富差距巨大,相應的宅經濟順應時代產生,平成一代的人為了躲避巨大的生活壓力就成了平成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