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滿清末年同時期的英國女王維多利亞(1837~1901),盛世長達64年之久,社會經歷工業革命及殖民地擴增,迎來了英國最強盛的繁榮期,大量生產的食物、飲料,有了蒸汽火車得以快速運送,日落后有了煤氣燈得以照亮黑夜、暖爐有了煤炭點燃得以抵抗寒冬,街上的商鋪滿是貨品,日常生活變得相當便利。
就在這個鼎盛時期,有一群人也迅速發展起來,她們知道家里每個人的秘密,從男主人翹班找小三、女主人打牌輸銀彈,到少爺健身只求上C位、小姐絕食只因被人騙,她們像是鐘擺般固執而穩定的存在,不因寒冬而賴床、不因酷暑而貪涼,她們是看不見的精靈,家里的整潔、飯后的甜點,全都仰仗她們的辛勤,更隨著主人的榮耀一同欣喜、主人的悲傷一同憤慨,不然為什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保姆、司機、家庭教師、女仆、廚子、管家會一同涉案?她們就是現在只有在電影里才見得到的—服侍英國貴族的女仆。
這本《女仆的秘密生活—黑衣、圍裙、白緞帶,揭開英國上流底層的隱藏真相》,為我們帶來十九世紀后半葉到二十世紀初的英國龐大勞動階級生活的模樣,重現外表看似光鮮亮麗的女仆,他們真實的人生樣貌。您好,歡迎來到《聽說你很棒》,我是你讀書時唯壹的朋友,現在就請您跟隨我一起回到那輝煌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
在掃地機器人、烤箱電鍋微波爐、洗衣烘干機等家用電器還沒發明之前,家里其實有很多家務需要人工處理,而由貴族和地主組成的上流社會是無須自行勞動、無須為金錢煩惱的階層,他們從土地和利息上獲利,個個富得流油,就像《長日將盡》里的勛爵,他們只需要花時間在社交、運動、慈善,裝模作樣的擔任國會議員或各種酬庸的職位。到了十九世紀,因為工業革命而快速累積財富的富豪、律師、軍人、各科醫師、教師等新興的中產階級,為了向朋友圈炫耀自己脫離了勞動階級、已經躋身社會上層成為名流,縱使雇不起一位正經八百的管家(butler),在虛榮心作祟下,就算拼了老命,也要雇用一個低薪、無經驗的少女來滿足他們最起碼的虛榮。
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的鼎盛時期,全英國合計起來大約有一百三十萬名女性,從事著上述的勞務幫傭工作,這是當時勞動女性從事行業的最大宗,大約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從事女仆的工作,無疑地,這是當時最主流的女性勞動行業。
貴族與有錢人的家庭階級就如同金字塔的結構。一般來說,女主人必須負起管理仆役們的最終責任,就好像軍隊中的指揮官一般,但是女主人個個嬌生慣養、哪里懂他們都該做些什么。如果家中擁有很多仆役,大家把工作自行分工完成或許還不成問題,但如果是假裝胖子、只請得起一名仆役的小氣家庭,那這個可憐的仆役就成為了苦力、只能大事小事瑣事全部一手包辦了,你心里有沒有浮現智利電影《女仆》中樂格(Raquel)的身影了?
正常來說仆役是有組織、有編制的,為了讓繁雜的家務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通常由女管家(housekeeper)協助女主人管理家中事務,女管家通常都是沒嫁人的半老徐娘,在所有恐怖片里不像鬼也是鬼的角色,就像由妮可基嫚主演的驚悚片《神鬼第六感》中的女管家,妥妥一名鬼呀。女管家之下是家務、客廳、雜務這些被女管家頤指氣使、各司其職的年輕女仆役。
有規則就有例外,女管家的魔掌無法控制的是廚師(skilled cook),因為掌管餐飲,他的地位雖然在女管家之下,但是并不受女管家的管轄,在沒有雇用女管家的家庭中,也有由廚師來兼任女管家的情況。
擁有特殊地位的還有女家庭教師(governess)或保姆(nursemaid),他們有別于其他部門,不處理日常庶務,專職負責貴族子女的教育,包括語言、藝術、科學、針線活等,他們扎在主人家,與天真無邪的小主人朝夕相處、休戚與共,甚至會產生猶如親人一般的濃厚情感。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里、參與為三歲小女孩黛西報仇的兇手之二,就是主人家的女老師與后來轉行做傳教士的保姆。
如果不想象女管家忙得像鬼、或整天周旋在柴米油鹽這些家務上面,反而能時不時出席宴會、增廣見聞,那就應聘貼身侍女這個職位吧,貼身侍女(lady’s maid)直屬于女主人,協助女主人妝扮及管理女主人的衣服、首飾,因為會陪同女主人出席社交活動,打扮也較其他女仆來得得體,是所有女仆都想爭取的職位。
仆役人數取決于家族規模以及莊園主人的身份地位,沒有一定的標準,但以住著一個家庭的大莊園而言,除了高階的管理者與初階的仆役,加起來至少有二十五至三十人不等,看一下《長日將盡》里的宴會、狩獵場面,賓客和仆役人數同等壯觀。
現代的家事勞工是依據自由契約,在主雇平等、保障雙方的權益下從事這項工作,但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的仆役們,他們都是絕對的下等公民,除了上教會,幾乎沒有任何特定休假日,也不大可能因為說有事就要求額外的休息,萬無一失的理由就是看醫生!不論古今中外,有錢人對仆人的健康狀態都格外的關心,只要是以去看醫生為理由,無論何時都會被允許出門,畢竟有錢人什么都不怕就怕死,任何病對他們來說都是急性傳染病,潛臺詞就是能滾多遠滾多遠。
由于仆役們多半與主人家住在一起,因此還必須嚴格遵守門禁時間,一般說來冬天是晚上九點半、夏天則是十點,如果違反規定,可能會被解雇,雪上加霜的是,如果拿不到雇主的介紹信,仆役將來就很難找到新工作了。
姑且不論適不適用,不少家庭都會訂立類似這樣的規矩,「如果你是家事女仆,不只要安靜地做事,還要盡可能地不讓人看到你的身影。」例如家事女仆,在主人沒有傳喚時,就必須到寢室為他們準備好晚餐時換穿的服裝,并在更衣通知的鑼聲響起之前迅速完成并離開寢室,在主人們進入寢室更換衣服的期間,她會回到接待室和撞球間整理報紙和雜志,讓靠枕回到飽滿狀態,打掃暖爐、點火,接著在主人們開始用晚餐的時候,又趁機跑回到寢室整理床鋪。你瞧,他們的存在是否在大多時候都不被看見?就像童話故事里的小精靈們,在你還沒察覺到之前,就已經幫你準備好所有事情了。
請了仆役的雇主們,總希望能恰巧讓左右鄰居看見女仆們從正門階梯迎接「紳士淑女賓客」的身影,突顯自己有能力雇用女仆這件事,「接待女仆」便是專責接待工作的職位,餐桌服務和玄關接待都是他們的工作范疇,也是主人招待賓客中最為在意的環節。
中產階級家庭大都會雇用兼任打掃和服務的家事女仆,他們在樓上的宴客廳及樓下的玄關之間來回穿梭,雖然在賓客前炫耀家中穿戴整齊清爽制服的女仆能彰顯主人的地位,不過矛盾的是,主人們卻又害怕被人瞧見女仆那一身卑微的辛苦模樣,因此又希望他們盡快消失在視線之內。有了錢就有了煩惱,在這里我算真的看懂了。
不過做仆役也不全然都是辛苦的,偶而也會有開心的事。中產階級的住家不如莊園占地廣大,以樓上為主人起居、樓下為仆役的工作地點作區分,樓上主人一家的飲食餐點,當然都是從樓下廚房送上去的,而上流階級的家庭會以請來具備頂尖手藝的法國廚師自豪。這個時候就是仆役們的福利時刻了,他們可以從鍋底的殘渣中嘗到一流料理的食物風味,而洗碗女仆或廚房女仆就要負責挖冰淇淋,雖然這是個體力活,但是在家庭成員分配完之后,享受剩下來的、使用昂貴新鮮水果制作的冰淇淋,就是仆役們殷殷期盼的佳肴了。
曾經有貴族和地主跟他們的朋友們吹噓說自己在對待仆役們的飲食上多么的慷慨大器,因為他們認為這是真正紳士的修為教養,仆役們則以能吃到肉類當作是主人仁厚的指標,有仆役曾經私下說:「因為給家族吃的料理總是過剩,主人會允許我們把前一餐他們用剩的食物讓我們當成下一餐來吃,有雞肉、不同肉類的冷盤,或冷掉的烤肉。」
不過外表裝闊的小氣家庭就沒有這個待遇了,仆人的食材和樓上主人的料理完全不同,伙食是便宜的魚類,就算有肉類,也是使用邊角料與其他食物一起燉煮的大雜燴,加上主人家剩下的小塊起司與冷了的面包,一起丟進烤箱加熱,意外的造就了到今天都還是標志性美食的烤起司吐司。這一點跟臺灣的鹵肉飯很類似,當初是因為日本殖民地的身份吃不起紅燒肉,于是拿下腳料當紅燒肉解饞,沒想到意外卻成為了臺灣美食的代名詞;在中國大陸也一樣,以前清朝的王爺家里吃羊肉是一大塊一大塊的吃,仆人們就把切肉剔下來的骨頭拿來紅燒、也過過吃肉的干癮,結果被某位王爺意外撞見了,嘗過以后贊不絕口,因為那一整條脊椎骨看起來像特大號的蝎子,又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羊蝎子,從此成為了北京的美食代號之一。
這些基本上不出門的仆役應該無法想象和體驗,作為女主人的貼身女仆每天都在上流社會中穿梭的日子。貼身女仆一整年跟著女主人繞著地球跑,紐約、佛羅里達、百慕達、瑞士、巴黎、維吉尼亞,橫越東歐、北歐、南非等地,大宅邸、王宮、豪華客船、私人飛機,入住一間又一間五星級以上的飯店,第二次大戰結束后,麗茲卡爾頓飯店特別為某伯爵夫人準備了一間仿佛花園的房間,里面擺設來自美國友人送的鮮花和水果,其中就有女仆從未見過的香蕉,當他不由自主地拿起一根香蕉品嘗時,碰巧夫人進門看見了,夫人可能是帶著施舍的態度大發慈悲的說:「你可以把它全部吃完!」畢竟在1946年,香蕉對于英國女仆而言,是黃金一樣的熱帶水果。
十九世紀的上半葉,也就是1850年之前,仆人們的薪水都是一年支付一次,因為他們等于是家里的長工,況且人手上有錢了就會作怪,因此主仆之間對這樣的支付周期也都相安無事。直到二十世紀領月薪才成為主流,當時一位14歲、初入職場的少女工作一周可以得到1先令,也就是說若想買下女仆必備的制服、圍裙、內衣等布料,鞋子、手帕等小物都齊全的話,不吃不喝耗時1年半可以達到目標,在他們拿到人生第一個5先令后,就會覺得自己是「有錢人」了,真的是好傻好天真,好在主人家里會幫女仆備好第一套制服。和現代職場一樣,薪水的行情會因為職位、技術純熟度或工作所在地而有很大的差異。用現在的眼光看,那個時代家里想要聘雇女仆的要求還真不高,男主人每星期有1英鎊以上的收入就足夠了,在現代呢?1英鎊只能買1瓶可樂、2根玉米或3個甜甜圈。
拿到薪水之后,如果沒花完的當然就是把錢存起來,有情人的就準備當結婚基金,如果突然失業了,還能當作生活備用金,不過女人都愛美,英國的女仆竟然可以忍受喝不加糖的紅茶,然后將買砂糖的錢存起來去購買夢想中的外出洋裝、鞋帽和緞帶。1896年的雜志上刊載一篇購物推文「年輕女仆該買些什么衣服呢?」就是這么說的:「為了去教會或放假日外出時,擁有一件明亮色彩的外出洋裝,多么令人開心……」可見古今中外,商人們賺女人的錢還真的都是絕不手軟啊。
整體來說,勞動階層維持社會運轉、促使各行各業的經濟活絡,女仆成長于中規中矩的勞工家庭,若不是開始幫傭,也不會有機會接觸富豪的世界,不難想象她們在第一次進到富人階層的豪宅的時候,會如何驚嘆于各種事物華麗的外觀、和各種用品的奢華高級與精致,而他們又同時能夠在自己的底層生活中自得其樂、安身立命,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都是安分守己、大隱隱于市,真正值得尊敬的高檔人群,就像你我一樣。
今天的解讀希望你會喜歡,也歡迎你加入我們一起聽書一起說書。最后請支持我為您付出的努力與誠意,花一秒鐘點贊、并訂閱這個頻道,然后將我的解讀轉貼給你的朋友,讓大家都知道,聽說你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