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西征時,一直往歐洲打的蒙古軍后來為什么停止了?
花剌子模當時位于亞洲和歐洲之間,成吉思汗在滅掉花剌子模的同時,也把兵鋒指向了歐洲。不過很快他就停止了向歐洲發動繼續的進攻的步伐。
(成吉思汗畫像)
成吉思汗當時在進攻歐洲的時候,并沒有遇到任何阻礙,那么,他為什么會停止征伐的腳步呢?有人可能會說,因為成吉思汗當時進攻的重心不是歐洲,因此,他沒有向歐洲發動繼續進攻。這個話,其實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前面說了,成吉思汗發動第一次西征的目的,是向花剌子模復仇。花剌子模當時是位于亞洲和歐洲之間的強盛一時的大國,不過在成吉思汗大軍的攻擊下,顯得有些不堪一擊,成吉思汗很快就把花剌子模的全境給拿下來了。
雖說已經拿下了花剌子模全境,但是,成吉思汗并沒有完成任務,因為花剌子模的國王摩訶末雖然被成吉思汗打死了,但是他的兒子札蘭丁卻逃跑了。而且又在哥疾寧等地,糾集了十多萬軍隊,卷土重來,要報復成吉思汗,實行復國。
這樣一來,成吉思汗不得不繼續和札蘭丁作戰。成吉思汗在和札蘭丁作戰的時候,打得異常艱苦,他最喜愛的孫子因此戰死沙場。但就算這樣,依然沒能把札蘭丁徹底消滅,札蘭丁在整個呼羅珊地區神出鬼沒,最終又向印度方向逃跑。后來,當他只剩下一個人的時候,他竟然縱馬跳進印度河里。而奇怪的是,他并沒有淹死在印度河,戰馬帶著他,渡過印度河,到印度境里去了。
(花剌子模之戰)
本來成吉思汗準備也渡過印度河,進攻印度的。不過當時包括耶律楚材在內的許多人,都勸說他不要再繼續打下去了。同時蒙古兵出外打了六年之久,都有些思念家鄉,無心再戰。另外他又遇到了一頭“神獸”,那“神獸”發出一種“汝主早回”的勸告聲,讓成吉思汗以為神靈不允許他繼續打下去了,所以撤軍回國。從這里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當時的重心,確實不是在歐洲,而是隨著花剌子模王子札蘭丁的腳步,一直往印度方向打去了。不過,雖然說成吉思汗實際上進攻的方向是往印度而去了,但是,并不表明他就放棄了向印度的進攻。因為當時有一支蒙古軍隊,一直在往歐洲方向打。這一支蒙古軍隊,就是他大兒子術赤的部隊。成吉思汗大兒子往歐洲方向發動進攻,是不是成吉思汗安排的呢?不是的。不是的,為什么他的大兒子卻往歐洲方向而去呢?這事就要說到成吉思汗在發動第一次西征之前了。
(術赤)
當成吉思汗帶領大軍,準備攻打花剌子模的時候,為了以防不測,他決定確立自己的繼承人,于是把兒子們召集起來,開會討論。當時最有希望繼承汗位的,應該就是成吉思汗的大兒子術赤。但是,由于成吉思汗二兒子察合臺不服,因此在會上和術赤打罵了起來。他說術赤并非成吉思汗親兒子,是野種,沒有權利繼承汗位。
察合臺之所以不惜拉下臉皮這樣說話,無非是因為只要術赤不當繼承人,按排序來說,就應該輪到他當繼承人了。不過,最終成吉思汗既沒有立術赤為繼承人,也沒有立察合臺為繼承人,而是立了第三子窩闊臺為繼承人。而且,成吉思汗并沒有懲罰胡說八道的察合臺。這在術赤看來,成吉思汗自己肯定也懷疑他術赤并非親生。雖然成吉思汗嘴上沒有這樣說,但是他的心中一定會這樣想。這讓術赤很傷心,因此,在前往攻打花剌子模的時候,他和成吉思汗就有些離心離德。攻打的路線,也并不太愿意按照成吉思汗的指揮來。成吉思汗要往呼羅珊方向打,要進攻印度,術赤卻偏偏要進攻歐洲。成吉思汗似乎也發現了術赤不太聽自己招呼。不過,他自己也覺得有些虧欠術赤,因而不但沒有懲罰他,反而還最先把花剌子模靠近歐洲的一大片土地,分給術赤,讓他在那里建立自己的王國。
(察合臺)
術赤在那里建立了王國以后,便更加起勁地往歐洲打,因為打下來的,都是他自己的,他當然很賣力了。
不過,后來成吉思汗返回蒙古后,決定拿下西夏。在興兵攻打西夏的時候,也向術赤征兵。然而,術赤卻并不愿意率軍前來支持成吉思汗,就以自己有“足疾”為由,拒絕了。加上察合臺等人又在一旁讒陷,因此成吉思汗很生氣,一度想先把西夏放在一邊,率軍攻打術赤。
這種情況下,術赤自然不好意思再攻打歐洲了,同時他也得準備軍隊,防止成吉思汗真的打過來。又過了沒多久,術赤自己又病死了。成吉思汗這才打消了打他兒子的想法,繼續打西夏。
經過這一番波折,歐洲因此得以幸免于難。蒙古人進攻歐洲的步伐,又往后推遲了十一年,直到第二次西征時,蒙古人就把矛頭完全指向歐洲了。
成吉思汗打到歐洲以后是什么原因使他沒有繼續打下去?
在中國歷史上,成吉思汗是眾所周知的。甚至很多歐洲人都對成吉思汗很熟悉。
這是因為他是歷史上杰出的戰略家。他不僅統一了蒙古,還發動了一場征服東亞的晉、西夏和東歐黑海沿岸的戰爭。
那么,很多人就會懷疑,當年戰無不勝、席卷全球的成吉思汗,為什么在他襲擊歐洲后,不再繼續戰斗。征服和統一歐洲不甜蜜嗎?
事實上,成吉思汗之所以沒有繼續攻打歐洲,主要是因為他沒有征服歐洲的念頭。
當成吉思汗到達歐洲時,他的身體已經不如以前了。
俗話說,時間不饒恕人。
就連他那一代人的驕傲成吉思汗,不僅權力不如以前,而且雄心勃勃。
成吉思汗的軍隊已經離開家鄉很多年了,每個人都和成吉思汗一樣,不想征服,而是想消滅哈拉日穆,回到王朝。
胡拉孜木被成吉思汗摧毀后,秦察騎兵和羅斯公國也被擊敗。
古印度河和伏爾加河成了每個人的戰場。
瓦拉齊木親王扎蘭德率領殘余抵抗力量,甚至在巴魯灣戰役中摧毀了3萬多蒙古士兵。然而,華拉子木的大局已不復存在,扎蘭丁被沈河圍困。后來,他沖破包圍圈逃到印度。鐵木真的班主任回到了漠北。
回到蒙古草原的成吉思汗已經60多歲了。遠征西夏時,他因高燒受傷臥床不起,西夏皇帝卻派使者到成吉思汗求和。由此可見,成吉思汗在當時有著怎樣的威望。
然而,兩年后,成吉思汗病危。
成吉思汗生前留下三份遺囑:
1、 他死了,必不喪親,以致仇敵不知道他死了。
2、 他的三兒子沃闊臺繼承了大漢的職位。
3、 他利用宋金之間的恩怨,利用宋朝的疆域,統一了宋朝,毀滅了金朝。
這三個遺囑雖然沒有關聯,但都關系到整個蒙古國的前途命運。
成吉思汗的兒子按照他的意愿建立了元朝。
由此可見,成吉思汗雖然戰線太長,兵力不足,但并沒有繼續進攻歐洲。然而,成吉思汗沒有繼續進攻的主要原因是他從未想過征服歐洲,也沒有征服歐洲的計劃。
成吉思汗雖然年事已高,但他在64歲時能夠在西夏作戰,這說明他的年齡并不是成吉思汗沒有繼續在歐洲作戰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他沒有計劃。
成吉思汗攻打過歐洲??
他有沒有打到當時的羅馬帝國,誰能詳細的說一下那段歷史成吉思汗沒有打到過歐洲,更沒有打到羅馬帝國。但是他的后人忽必烈打到過歐洲,但也沒有打到過羅馬帝國。
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窩闊臺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元太宗九年(1237年)夏、秋,在伏爾加河以東休養士馬,決定征討斡羅斯(今俄羅斯歐洲北部的基洛夫州和韃靼自治共和國以西地區和烏克蘭、白俄羅斯)。
十二月,拔都等諸王率軍渡過伏爾加河,攻克烈也贊(一作“也烈贊”,今莫斯科東南亞贊州里亞贊城)、科羅木納(今莫斯科東南科洛姆納城)諸城。次年二月,圍攻斡羅斯弗拉基米爾大公國都城弗拉基米爾(今俄羅斯莫斯科東北)。
擴展資料:
成吉思汗十三年,遣先鋒將領哲別滅西遼屈出律勢力,掃清西征障礙。
成吉思汗十四年,花剌子模訛答剌城的海兒汗殺死了蒙古汗國的499名和平商人,其國王摩訶末又武斷地殺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以次為由,以軍事擴張和擄掠財物為目的,親率大軍約20萬分路西征。
數年間先后攻破訛答剌(在今錫爾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馬爾罕等地。遣哲別、速不臺率軍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迫其逃至寬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島,后病死。再命哲別、速不臺繼續西進,遠抵克里米亞半島;自率一軍追擊摩訶末之子札蘭丁至申河(印度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蒙古帝國西征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成吉思汗
打過歐洲和俄羅斯,俄羅斯自己認為他們屬于歐洲,包括伊拉克伊朗都打過。速不臺和哲別徹底掃平高加索山地后,毫無懸念地把兵鋒指向欽察人。
欽察領導人自偷偷離開盟友回到老巢后,把軍隊解散,各自回各自部落,望眼欲穿地等著蒙古兄弟送財寶上門。遺憾的是,蒙古人給他送來的是戰爭。由于沒有任何備戰,欽察各部在速不臺和哲別的閃電襲擊下,陸續崩潰,殘余勢力慌忙西逃。哲別和速不臺宣布欽察草原已被蒙古人接收,接收人是成吉思汗的大公子術赤,然后猛追欽察殘余。兩人循著逃敵的蹤跡,渡過頓河,沿亞速海北岸西進。
欽察人發現一大群人逃跑,目標太大,于是分為三部逃跑。一部逃入匈牙利,被匈牙利人同化;一部渡過多瑙河,進入巴爾干半島,后被拜占庭帝國吸收;另一部很有骨氣,逃進俄羅斯邊境,向俄羅斯人乞求援助,俄羅斯人不知蒙古人的分量,欣然同意,決定和這支東方來的野蠻人較量一番。
速不臺和哲別暫時還沒有時間和俄羅斯人親密接觸,兩人率領兵團推進到克里米亞半島,自然而然地和熱內亞人交上了火。熱內亞是意大利西北部的一個自由城邦,擁有一支所向無敵的海軍,但陸軍幾乎沒有戰斗力。蒙古兵團和它交手的第一個地點是熱內亞要塞——蘇達克,它由一個大城堡和十四個塔樓組成,雖然易守難攻,卻有一支爛泥扶不上墻的守軍。結果,在蒙古兵團的猛烈攻擊下,蘇達克陷落。速不臺和哲別保持蒙古傳統,焚毀了此城。
當他們在廢墟上跳著蒙古舞慶祝勝利時,歐洲已經得到他們到來的確切消息。
實際上,當時基督教世界中心拜占庭帝國早就得到了蒙古人東來的消息,古兒只被攻時,拜占庭帝國里的教皇就收到了古兒只女王的信。之后不久,欽察難民渡過多瑙河南下,帶來了更確切的消息。緊接著,熱內亞人又帶來了蘇達克陷落的噩耗,拜占庭帝國惶恐,整個歐洲震動。
雖然知道大敵將來,可拜占庭帝國和歐洲各國毫無辦法,下面就是原因。打到東歐,神圣羅馬帝國東部今天捷克那一帶。
蒙古西征之戰是公元13世紀上半期蒙古帝國征服中亞和東歐的戰爭。成吉思汗和他的繼承者以驃悍的武功征服了歐亞地區,以蒙古為中心,建立起由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組成的橫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
不知道這答案中不中..
1196年,鐵木真和克烈部脫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東方省烏勒吉河)打敗塔塔兒人 1201~1202年,鐵木真和王汗聯兵,與札木合聯盟(塔塔兒、乃蠻等部落聯盟)大戰獲勝,札木合投降王汗。
1204年,鐵木真消滅了乃蠻太陽汗的斡魯朵,成為蒙古高原最大的統治者。
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舉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納女請和。
1211年,又率領大軍南下攻金。
1215年,蒙古軍占領中都,在遼西消滅金守軍,攻占北京(在今內蒙古寧城西)。
1218年,滅西遼。
1219年,成吉思汗率20萬大軍西征,向花剌子模發動了侵略戰爭。
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等城。 哲 別、速不臺率軍繼續西侵,遠抵克里木半島。
1221年,拖雷占領呼羅珊全境。成吉思汗追擊新算端札闌丁至印度河,不獲而還。
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
1227年夏歷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臨終提出聯宋滅金的戰略。一、攻打的國家
西夏、金國、西遼、花剌子模、呼羅珊、
二、大事記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開忽里臺大會,即蒙古國大汗位,號成吉思汗。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對此起了積極的歷史作用。
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舉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納女請和。
1211年,又率領大軍南下攻金。
1215年,蒙古軍占領中都,在遼西消滅金守軍,攻占北京(在今內蒙古寧城西)。
1218年,滅西遼。
1219年,成吉思汗率20萬大軍西征,向花剌子模發動了侵略戰爭。
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等城。哲別、速不臺率軍繼續西侵,遠抵克里木半島。
1221年,拖雷占領呼羅珊全境。成吉思汗追擊新算端札闌丁至印度河,不獲而還。
1222年,在占領區置達魯花赤監治。
1223年,還撒麻耳干駐冬,次年起程還國。
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
1227年夏歷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臨終提出聯宋滅金的戰略。
成吉思汗已經打到了歐洲,為何卻不繼續打下去?
其實關于成吉思汗為什么不繼續打下去有很多個原因,畢竟當時成吉思汗也已經打到了歐洲的邊緣,也就是烏克蘭地區,但是烏克蘭一直都受到了歐洲的排擠,再加上當時身邊的士兵實在是人手不夠,所以他們就把軍隊給撤了回來,畢竟就算是占有了這個地方,依然缺少人力,經過考慮之后成吉思汗便決定撤了回去,也把目標定在了西夏國,不過除了這個還有其他原因:
01、成吉思汗的身體狀況也越來越不好
那個時候成吉思汗的身體狀況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再加上他也比較的思念自己故鄉,所以也想著回家,故沒有繼續在歐洲打下去,這個原因其實是主要原因,畢竟人都是在最脆弱的時候最想家,所以也導致他下令便把軍隊撤了回來。
02、兵力不足,已經無法支撐再繼續西征的需要
在戰事上,成吉思汗是一個很有能力的領導人,他一路西征,拿下了那么多的地方,但是也是因為這一路的西征導致手下的兵力也越來越少,畢竟打仗的時候需要的最多的就是兵力,如果兵力都無法滿足的話,那就很難能夠繼續下去,就算是打起來也很難成大氣候,成吉思汗念及至此也只能撤兵。
03、蒙古內部軍事緊張,矛盾較多
當時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把自己的大將木華黎留在了中原,但是木華黎在成吉思汗十八年的時候卻因病逝世,這個時候西夏國和金國開始相互勾結,在背地里暗搓搓的準備對付蒙古國,這也讓當時的蒙古國兩面受敵,所以成吉思汗在知道這個消息之后,并撤回歐洲,回到國內。
雖然成吉思汗本來就是崇尚武力,然后那時候國家實力非常的強勁,但是在達到歐洲之后,成吉思汗的身體已經不如以前了,而且他已經年老了,所以不會繼續打下去了。部隊離開家鄉好幾年將士思鄉情緒嚴重。而且成吉思汗西征的目的就是消滅花剌子模,已經消滅了當然回程。成吉思汗沒有要征服歐洲的計劃。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他的年紀比較大了,并沒有想去做太多的事情,還有就是他們的部隊并不適應在歐洲的那種環境,畢竟還是比較冷成吉思汗西征的目的就是消滅花剌子模。他當時根本還沒有征服歐洲的計劃!成吉思汗南下,統一中國的目的要強的多。成吉思汗為什么當年打到歐洲不繼續打?
他是如何做到無敵的?打便天下無敵手?又為什么回來了?原因是內斗。1.成吉思汗沒有打到歐洲。他只是統一了蒙古草原,滅了西遼和花剌子模。西夏和金國都不曾被他滅亡。
2.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后人才打到歐洲,他死后60年,忽必烈才滅亡了南宋。
3.忽必烈動用武力爭奪汗位,并沒有獲得蒙古帝國大呼里臺會議的承認,于是蒙古帝國從此四分五裂。元朝的中央政權地位沒有得到承認。各個蒙古汗國各自為政,帝國失去了統一指揮。自然失去了統一戰略。
4.忽必烈武力奪取汗位的行為,給蒙古帝國造成了內部爭奪的戰亂局面。統一的帝國名存實亡。
4.這些獨立的汗國,也從未停止對外侵略,只是戰斗力已經衰弱了,從此風光不再。次年,遣先鋒將領哲別滅西遼屈出律勢力,掃清西征障礙。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國殺蒙古商人和使者為由,以軍事擴張和擄掠財物為目的,親率大軍約20萬分路西征。數年間先后攻破訛答剌(在今錫爾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馬爾罕等地。遣哲別、速不臺率軍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迫其逃至寬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島(后病死)。再命哲別、速不臺繼續西進,遠抵克里米亞半島;自率一軍追擊摩訶末之子札蘭丁至申河(印度河)。十九年,班師返漠北。
二十一年,率軍10萬殲滅西夏軍主力(次年西夏滅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1227年8月25日)在六盤山下清水縣(今屬甘肅)病逝,年66歲。臨終遺囑: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聯宋滅金。其子窩闊臺和拖雷遵此遺策,于窩闊臺汗六年(1234)滅亡金朝。誰說他無敵啊 因為打的好好的他自己的家里又出現在了內亂 所以就沒有在打下去了````因為他打到阿富汗那一帶地區就病死了,沒有辦法再打下去其征服了大半個亞歐大陸,以騎射和“細菌戰”摧毀了眾多抵抗者。當蒙古騎兵打倒多瑙河流域時,聽信當時歐洲人的謊言,認為再往西去就是世界的盡頭,沒什么好掠奪的,再加上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亡以及種種原因,所以西征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