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那會,因為行業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單一專業性強,別的也不會,十分迷茫。找了幾份工作都不成功,那年工資也低也沒有積蓄,一家四口生活十分困難。最后在朋友幫助下來到臨沂城市里,租了一間房子住下,在西郊市場附近搭建臨時小棚,計劃賣水餃。
說是容易做起來難,一家四口租住在12平方的地方,還有些隨身物品,媽媽和兩歲的閨女住唯一一張床上,我和兒子晚上睡地鋪,白天就收拾起來。
包水餃的地方是市場一個角落,找了市場管理員每月繳納一定的費用才可以。因為是臨時搭建的地方,沒水沒電。每天早上三點左右就得去拉好水,和面調餡子,基本就緒了,天也亮起來,陸陸續續有生意人走動,沒有冰箱,水餃需要現包現煮,這樣味道也好吃。
從來沒干過這些,現在不得不親自去做,慢慢的都學會了。包餃子也是很有學問的,面皮厚了不好吃,薄了會煮破。調餡更是麻煩,咸了淡了的,每個環節都要一絲不茍。最重要的是煮餃子,煮餃子要的是火候,煮時間久了發粘,熟不透客人不答應了,小小水餃大有乾坤呢。
我們是農村出來的,骨子里透著淳樸實在,我們買的肉餡是正常十元一斤,自己回來一刀一刀的剁的,調餃子餡的油全是自己老家的花生油十多元一斤,成本相對就高,利潤很小,除了費用落有結余而已。當然要是學著周邊的同行們用的二三元一斤的油,買的肉餡是絞好送上門三四元一斤肉那樣,效益肯定會好多了,但我不會這樣做。
就這樣,我們也是忙碌著沒有改變的堅持了下來,因為我們不甘心再回到山村種地,不甘心交不起孩子的學費,還有生活在延續,更因為還相信路在腳下。
回首那段不堪的日子,累和快樂并存,從那時起知道什么是堅強,學會了忍受,懂得生活的艱辛,更體會最底層人們的無奈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深藏心底深處的這段經歷,無時不在鞭策自己,警醒自己,做人要堂堂正正,勞動很光榮,只要是正道的人生就是無悔的人生。
我一直懷念和感激那段凄苦的歲月。
【編者按】:歲月留痕,留下的是真誠、樸實、善良、厚道,因為作者就是這樣的人。行走在世間,我們一定不能丟掉這些寶貴的財富。有了這些真誠、善良、堅強的陪伴,幸福一直環繞在我們身邊。作者的語言樸實,讀來內心一陣溫暖,因為帶著真誠寫作,所以文字有了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