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起去年秋天的水鄉周莊之行,那里陳列著色澤紅潤、光澤亮麗的“萬三蹄”,不禁讓我思念起已故的爺爺。爺爺是一位鄉間廚師,他在周邊幾十里的村落中,總是被邀請到各家喜事場合擔任主廚。盡管他擅長烹飪多種菜肴,但我最喜歡的是他的紅燒蹄髈。
小時候,我們家的葷菜很少,但只要有了油燜肉丸和糖醋排骨,就能讓我們興奮得跳躍不已。我因緣際會地沾到了爺爺廚藝的光芒,從小就吃得油膩,也學會了自己烹飪,這都是受到了爺爺影響。
鄉間生活淳樸,鄰里之間熱情好客,每次慶典都要設宴款待眾人。在這樣的場合下,最忙碌的地方就是大型飯店中的廚房:煙霧繚繞,鍋鏟揮舞,汗水滴落;服務員穿梭于桌椅之間;灶火映照著忙碌的人們面龐。我雖然常隨父親出門幫忙,卻始終無法適應那緊張繁忙的環境。因此,我決定在自家廚房學習和模仿爺爺制作蹄髈這道美食。
蹄髈猶如牡丹,以其富貴氣質自帶喜慶之意,即便貧窮家庭也會在年夜飯時特意準備一盆。這次,我將親手操刀,大塊豬腿肉已經被清洗干凈,并切成了花刀形狀,便于入味。大鐵鍋中倒入黃澄澄的菜籽油,然后放進冰糖熬成深色糖稀,再加入蹄髈、醬油、料酒、醋及食鹽等調料,以及香料包煮至熟透后,再轉小火慢燉數小時,使得最后呈現酥而不柴、肥而不膩的一口鮮美。
回到老家過年時,我們通常下午四五點開始用餐,一般早些吃完才能放鞭炮搶彩頭。那時候紅燒蹄髈上撒滿蔥花,不禁我的饞蟲又被勾起來。但按照傳統習俗,我必須等到最年長者先動筷,然后才是我可以嘗試一大塊肉。盡管最后輪到我享用,但剩下的骨棒卻總是歸我啃咽,讓我能夠盡情享受那份難忘的心靈觸動。
親人的離世每隔十年一次,在忌日舉辦聚會或祭拜,是我們的傳統。而當大家回憶起那些美好的記憶時,他們提到的往往是那些由前輩留下的美味佳肴,如今輪到我們這些后輩來繼承和發揚他們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在這個節日期間,每個人都覺得應該盡快將老輩人的手藝傳承下去,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保持與過去連續的情感聯系,而不是只是空談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