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高三的理科生,我好像有點任性。
似乎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回到自己的——我不知道,那種或近或遠的中心思想。
你們都看到的變態,叛逆,個性,甚至病態,其實都是關于殼和形態的。 平心而論,我真的是一個很沒有人情味,很順從的人,更滿足于常態。 只是我們的起點,從開始到現在,從來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眾所周知,那些聲稱反叛的人,最常想成為這個秩序的共謀者。 那些最沒有個性的人往往表現出最有個性的一面。
害羞,內向,愚蠢,自卑,這應該是我性格中最深最硬的特質。 好像我一直在擺脫,在清除,在掩蓋,在盡我所能證明。 但結果是,直到現在,我還是深深的感覺到他們的執著,忠誠,甚至歇斯底里。 我該無奈難過嗎?我想我被感動了。我被感動得放棄了。 你們真的很強大,占據了我的小心臟。我不再反對和糾結你了。你一直占據著這個地方。我還在靜靜的,輕輕的穿越,拓展著自己可能性的疆域。
我是在逃避嗎?我害怕面對嗎?我是不是處于一種病態?那么醫生是誰,健康的標準是什么?除了在試卷上,我無法自信的給出答案和評分。 懷疑,沉默,隨波逐流,曖昧,有點曖昧,甚至神秘的交流,正是我認為最好的。 那些不能明確表達的,讓我高度傾斜的生活自動達到一種平衡,雖然這種交流只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詩和遠方,你需要用筆來寫,你需要用腳來走,這可能只是你眼前能做的。 他們從不反對或互相矛盾。 必須共生,而且只能共生。
今天跑步的時候,聽了一首楊丞琳的歌——《認識你自己》。最后一句歌詞是:“從想太多,我變成了笑得最多的人。” 我又忍不住笑了。 我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我拼命想把自己照成傻瓜的一面鏡子。以前看著路邊的汽車玻璃,現在好像什么都可以反光,這樣就可以抓到自己了。 不知道多久沒逛街了,努力擺脫依賴,試穿各種款式的衣服。我仿佛看到唯一不變的是鏡子里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溫柔,有點膽怯,有點軟弱,有點不吸引人。 直到我遇到了簡單,簡單和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