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春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沒有工作的煩惱和憂慮,沒有學習的壓力和辛苦。 只有家里溫暖的交流,無論外面風有多大,無論雪有多急,都改變不了家里火爆的人氣。
在我們那里,春節前后家家戶戶都要擺桌子,祭祖,扣頭,燒紙,撤燭臺,請親戚吃飯。 羊肉必不可少。養了半年的羊肉很嫩。還是殺了它吧,煮一鍋紅燒羊肉,放幾個青菜在上面壓壓羊肉。紅綠搭配更是讓人垂涎三尺,食指大開。這肉吃起來肥而不膩,還能保暖。 我想再次提到的是香腸。香腸是有人做的。肥瘦最好吃。有嚼勁,潤滑。臘腸在11月和2月曬干,春節前后最好吃。
也許一桌菜感覺不像是饕餮盛宴,但也是一年難得見幾次的親人。男人總是喝得滿臉通紅。每年都有一只雛鳥被拉去強迫喝酒,說他的酒量是訓練出來的。 喝著喝著,我開始說起我的童年。去了河邊,抓了麻雀,抓了龍蝦,吃了玉米粥,就這樣從記憶中拉了回來。雖然變黃了,但我不能錯過那種觸感。 春節期間,尤其是除夕和初五(財神的生日),噼里啪啦的聲音總是會響起。也許只有在鞭炮聲中,年的味道才會變得更濃。璀璨的煙花依舊,看的人卻變了。每年這個時候,看著夜空中的煙花,總要感嘆一番。又一年過去了,很尷尬。聽,是貪玩的孩子在玩鞭炮。與大型煙花不同,孩子們手中的玩具更有趣、更花哨。吃完飯,大人就抓不住了。他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想象力在那一刻馳騁。當孩子們玩得開心時,他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
中國人的春節總是和春晚聯系在一起的。是的,它已經成為中國春節的一個新傳統。 除夕夜,家家打開電視,等待這個節目的開始。他們在家里準備一些干果零食,蓋好被子,打開暖氣,看節目,很過癮。
不是節目有多好看,而是這種感覺一年只能感受一次。 人們不會擔心明天要早起工作。他們可以看著,被眼睛迷住,就等著午夜的鐘聲響起。后人不會通過短信等聊天工具給親朋好友發祝福。 當然,春節的傳統還有很多,比如給紅包、觀年、掃塵、貼春聯、貼祝福、拜年等等。
寫這篇短文已經是春節的尾聲了,似乎年味還沒有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