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授說,對詩歌文學和小說文學作品的理解,并不是追求讀得透徹,而是讀你看似明白的東西的狀態。如果你有這種感覺,那么你可以讀一讀。
一開始,我不太明白這個。我總是問自己“為什么?”后來我慢慢意識到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閱讀文學作品不可能完全體會到,因為你無法完全解釋作者此刻的寫作心情。作者借的東西讓他覺得舒服,像一個人的意境。他想什么,想說什么,無法揣測,只有作者自己知道。
所以,看書的感覺和作者的心情很接近。 也就是說,你知道作者寫了什么,或者你隱約覺得他說的好像是這樣那樣的就好了。這次升值受益匪淺。
比如說“但是現在我還記得那個夜晚,那個暴風雨,我想知道有多少朵花被打破了 “你只要知道,孟浩然在春日清晨寫下了那一夜落花的感嘆。至于他心里想說的話,是不是借場景寫了人的安慰?還是真的在感嘆風景?誰也猜不出來。如果你問古人孟,你不會得到它。
灰蒙蒙的,辦公室已經很少有陽光跳入。對面的萬達總是忙碌,樓房一層層的加高,格子間一個個增多,這些奢華公寓不知道能挽住多少人的心。去年還是一片惹人垂憐的稼禾,而今卻是人人嫉羨的奢裝豪宅。唯一的綠地終于成了惹人注目的萬達,高樓林立,霓虹閃爍,吃喝玩樂應有盡有,只是再也沒有了那片安靜的綠色,誰都不會驚奇,也不會遺憾,順著時間走,大家都已經麻木了。
藍堡灣的花草總會被及時修剪,剪掉的枝葉也無法擁入泥土,只能被當成垃圾處理。這兒不是森林,沒有任何的自由生長空間,只能被定時修整,在這擁擠的城市不知他們能否抓住一方固土。
各種交織的東西阻擋行走的腳步,一棵樹想跨步奔跑,不是背負的太重,是阻擋的東西太多,總是邁不開腳。停下來吧,在原處也會有紛至沓來的一團團的東西,模糊,沉重,砸到身上,眼睛總是潮濕,不甘,委屈,哪兒來的委屈,環境,還是自己?
眼淚好像越來越珍貴,想要痛哭也要找一個耐得住的理由,好像這樣的理由越來越少,眼淚也越來越少了,最后只有看到電視劇里虛無的東西才會暢快的流淚,即便這樣也不是毫無顧忌。黑夜是最好的時候,它藏住了太多無聲的哭泣,夜越來越潮濕,啜泣的人越來越多。天漸漸亮了,另一個自己慢慢回來了,踽踽獨行。
頭痛,剛出門,冷風迎面而來,清冷,舒暢。
背包里習慣性的放本書,那是一扇門,隔絕身后一切雜亂。遁入其中,平靜,輕松。瞧,這也是一個月光寶盒,不為改變什么,只求片刻清凈。
早上太陽躲躲藏藏,越過高樓還是有陽光從縫隙處灑出來。剛澆過水的花草清新可人,這里是看不出冬天的,沒有雪,總不像個冬天。雪越來越少,我們越來越陌生。
看到小麗發的圖片,無意識的笑出了聲,這姑娘真是細心可愛,巧克力再好看也是讓吃的,我只會把它們吃完之后才會注意其他。不過,小麗也確實適合,簡單,些許凌亂。
冬天的太陽總是倍暖人心,陽光所到之處,連塵埃都能有微光閃現。站在陽光下,任憑其灑落周身,透過心田,哪有驅不走的煩憂。
街兩邊的商鋪都掛滿了過年的飾品,他們總是最先過節的,2015翩翩走來,陌生,卻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