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饒雪漫的《沙漏》是一系列的痛,但我看完三本書總覺得暈。
那些青春的故事,盡管“交替暴食癥和厭食癥”,盡管死亡和分離,在我看來都是淡淡的。我不相信那些東西的真實性,但我相信,它們都是當事人對添加新詞的悲傷的強烈表達,是某些青春期孩子自以為是的痛苦。
17歲,哪里有那么多愛恨情仇?
總不能像蘇醒一樣,哪怕是第一個女主角——太自私了!
怎么能就這么占道原則呢?不管有沒有愛,都不行。
然后是江愛迪生,作者太喜歡她了。不軟弱的人應該被保護。沒有父母的人,應該有一個又一個王子。如果是這樣,那么我們所有人都不應該學會堅強,面對生活。
我喜歡叫米砂·米埃爾,這么純潔善良的女孩,怎么會沒有完美的結局呢?
即使你愛上了李露,李露也永遠是瘸子。我不相信書上說的什么“真正的男人”之類的。我只希望他們兩個安靜一點,一起過點小生活。然而現在,我腿上的苦澀卻如此鮮明地鐫刻著對過去揮之不去的思念。
看了三本厚厚的書,記憶最深的是米砂的那句話,“我只想告訴你后來發生的事。”
我只想告訴你,我們都過得很好。我只想讓你相信我們都過得很好。我只想讓你原諒自己,然后過得比我們好。突然開始苦苦思索17歲時經歷的事情,然后發現都是些小細節,根本沒有什么大事。
青春可能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