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事事地談論生活
坐在送女朋友回家的公交車上,我看著窗外。窗戶是灰色的,預示著一場春雨即將來臨。我和女朋友有一次談話,我感慨地說:“淄博的環境還是不行,還不如青島。”女朋友回答:“當然,沿海城市和內陸城市肯定是有區別的。”“淄博的環境和濟南的打一架,感覺很壓抑。”女朋友說:“濟南,濰坊,淄博都差不多,都覺得有點破。”(我曾經一次得罪了三個城市的居民。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到了終點站,我給女朋友買了回家的車票,送她上了大巴。我也登上了回住處的大巴。看著窗外迅速退去的東西,腦子里跳出一個詞:歸屬!
找到歸屬感了嗎?問自己,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沒有,畢業一年了,沒有找到歸屬感,不禁懊惱頹廢。
看著窗外,我不自覺地關注著窗外的人和窗外的建筑。看著喧鬧的大街上匆匆而過的路人A,我心里問:他們這么忙,找到歸屬感了嗎?我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至少他們很忙,有明確的目標。
巴士,繼續走。我看到一對年輕夫婦在路邊吵架,互相辱罵。既然戀愛了,吵架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希望他們能冷靜下來,既往不咎,一起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堵車,被迫熄火,等待前方擁擠的車輛。窗外有商店,有些賣衣服和鞋子。為了成績,促銷員在店鋪外舉著話筒,有氣無力地推銷。可惜路人忙得停不下來,只好匆匆離開。看著路人的背影,促銷員的臉上不禁露出些許失望,繼續無力地重復著他們的哭喊。發傳單的兼職學生給路人發傳單。一些路人太忙而沒有撿起來,其他人撿起來扔在街上...兼職學生的臉上沒有一絲不滿,只有偶爾的迷茫。或許,歸屬感也和他玩起了捉迷藏,讓他很難找到,也不知道如何前進。
擁擠的車輛慢慢移動,公共汽車開始繼續前進。校園外一群學生在談笑風生,等著即將到來的公交車,懷念著這個年齡段的自己。那時候他們的歸屬感還在。有時在學校,有時在家。不管它藏在哪里,我總能找到它。你變老了嗎?開始懷舊,喜歡回憶...幾個學生坐在電動車上,玩手機。他們可能在手機里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我希望他們能通過一系列的測試,最終取得積極的成果。
公交車停了,一個大姐走過來坐在我旁邊。她一上車,就接到了一個電話。我零星地聽說,好像是她的朋友來看望她了。她和朋友聊著自己的家,嘴角洋溢著幸福。也許,家是她的歸屬感。她笑得那么自然,希望她保持歸屬感。
車還在動。一棟即將完工的高樓映入眼簾,她抬起頭,傻乎乎地去數樓層。我數的時候眼睛都花了,記不清數了幾層。樓上有誘人的廣告,有的說價格優惠,有的說自己孩子留在就能上XX中學……買房能找到歸屬感嗎?也許吧。孩子能上XX中學就能找到歸屬感?也許,我還在路上,找不到那種歸屬感。
車,一路向西行駛。路邊立著牌子,寫著木匠,電工等。在門上。坐在他們旁邊的是等待工作的農民工。他們看路人的時候,眼里充滿了希望。路人路過,明亮的眼睛變得暗淡失望。他們遭受了白眼和城管的驅趕。他們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里游蕩。他們有自己的歸屬感,卻被生計所迫,把歸屬感留在了自己家里。祝他們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努力工作,能把歸屬感放在這里。
車,到站了。慢慢擠出公交車,一輛城管巡邏車按著喇叭宣布禁止擺攤,路邊攤販忙起來,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匆匆離開。在這片土地上,他們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我很想問,你有歸屬感嗎?他們很可能很難在躲藏的環境中找到歸屬感。
走到小區門口,夫妻倆推著孩子在小區門口散步。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不用說,他們有自己的歸屬感。祝福他們,希望他們好好保存這種歸屬感。
春雨有時來得如此匆忙。在我下樓之前,天空突然下起了雨。我在雨中慢慢地走著,感受著涼意,看著樹上的枝椏,看著春天,不禁感嘆春天來得真快。那么,歸屬感會不會在某個時刻突然降臨,出現在我們的心中?
擦了擦被雨水打濕的頭發,脫下外套,打開電腦,在度娘的頁面上標注了“歸屬”,顯示屏上跳出了“歸屬”的解釋。
歸屬感,或稱歸屬感,有以下含義:
1.是指個體感到被他人或群體認可和接受的一種感受;
2.這是弗洛姆理論中的一個術語,意思是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需求層次論”。他認為“歸屬和愛的需要”是人的一種重要的心理需要,只有滿足了這種需要,人才能“實現自我”。
喝一杯熱茶,碼下最后一句話:
-無所事事地談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