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你很想念一個人,但是又怕打擾Ta,所以只能把這種向往滯留在心里,慢慢的覺得少了點什么,這才奇怪。
有時候,你很想一個人,卻不會給Ta打電話,因為一句冷冰冰的“你好”會讓你無所適從,不知說什么好。
有時候,你會非常想念一個人。發消息,怕對方不回消息,或者即使回了,也是一個短到讓人心疼的“哦”,讓你一下子不知所措。
有時候,當你非常想念一個人的時候,給一個很久沒有見面的知心朋友打一個電話,聊的只是無關緊要的事情。那種感覺不好,很奇怪。
有時候,你很想念一個人,但是時間久了,慢慢的你就覺得他們變了。看似遙遠,卻感覺很近。但是電話那頭和QQ微信的另一邊好像很飄渺。其實我只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因為我想他們了。
子在川上說:逝者如斯夫。 幾個月過去了,很久沒有變化。 年紀越大,激情越被歲月摧毀。 甚至一種獨特的特殊興趣也會化為烏有。 突然有一天,我發現了一個愛好,我會很喜歡。 就像中彩票一樣。 但是,像寫文章這種事情,對我來說更沮喪,我總是很沮喪。 每次靈感來襲,寫幾行就停了。不知道接下來怎么寫,怎么描述這件事,結尾怎么收尾等等。 我甚至忘記了最初的主題。 我感覺自己像一個間歇性發作的年輕癡呆癥患者。
寫文章,每次大多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 也許是安靜,聽著緩慢優雅的音樂,很容易擠出幾句話 心血來潮,可以寫幾千字 不過要反復修改好幾天。 我不知道為什么我討厭復雜的句子。 所以會不斷修改刪除。 一次集中精力修改一兩段是很困難的。 瞬間被什么東西打擾。 有時候寫完之后,不知道整體輪廓是否流暢,前后是否銜接。 盡量不要讓別人挑出常識性錯誤,批評諷刺。那種承受能力我完全接受不了,所以還是覺得很沮喪。
漸漸發現適合寫段子,或者散文抒情類的比較多。 總是有很多想法,卻不知道如何完美表達。 尤其是小說,可以構思故事框架和人物特征。 但是我就是不敢逐字逐句的寫。 所以,我很佩服那些網絡小說家。 不管第一個故事是創新還是雷同,文采是應用還是平庸等等。 至少人家會寫會完。 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欽佩。 讓我寫,我連開始作序的勇氣都沒有。
不擅長寫小說,自然不喜歡看小說。 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好像讀過的小說不超過三部,每部只有500頁。 主要是覺得特別費時間。看著一行又一行,整頁密密麻麻的文字會很混亂,很難沉思。 一則惡性槍擊新聞,短短幾百字,我就看了近半個小時左右。 還有人喊,多久了?怎么還沒看完? 我回答:一邊看著事發過程,一邊幻想著現場,感受著受害人的心理變化,思考著案發現場是否有可疑之處,記者在報道時是否隱瞞了一些事實等等。 短短幾百字,我就能找出很多值得探討的東西,這也是我不喜歡看小說強迫癥的原因。 我不喜歡看小說,但我喜歡看已經拍好的電影和電視劇。 無論是電視劇、動漫、電影還是一些自導自演的綜藝節目。 我喜歡那些“真人秀”。這里的真人秀不是綜藝真人秀,顧名思義,是真人表演的故事內容。 重點是“秀”,展現小說精彩的故事,展現小說中人物的靈魂價值。 所以我喜歡探討一個影視題材的主題,主人公的人生價值觀。 評價一個演員是否表演了角色獨特的個性,以及編劇想要表達和塑造的人物精神。 通過這些,我可以吸收我認為是它的本質的東西,并與之發生化學反應,它就變成了我創造的東西。 從而產生靈感。
寫文章之前還有點工作,后來不知怎么就出問題了。 越來越缺乏之前的觀察,再加上當今社會各種網絡用語的瘋狂傳播,讓我懷疑按照原來的套路寫還會不會被讀者喜歡。 現在很多文章、小說都是在微信、貼吧、社區寫的。 抓一把。 而且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樣,沒有固定的限制。 如果你喜歡,請贊一下。不喜歡就算了。 對于文字功底不好的我來說,一般會選擇對微信、貼吧、社區里的文章、小說閉上眼睛。 如果非要看,最多看一些有趣的新聞,人文地理,歷史文化。 還有的人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靈感,會去報刊亭有選擇地買一些讀物或者名著。 引用一些大作家的文筆,偶爾用一兩句。 后來我發現,我甚至可以在網上找到這些用錢買的報紙文章。 唉,罪惡
總之,盡量多寫點字。 多寫點,水平自然會提高。 對了,還可以鍛煉腦力,對智力有幫助。 如果你長時間不寫,你不僅會發現一些單詞不熟悉,而且會更難區分一些短語的意思。 像一文不值,身無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