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節的習俗有哪些你知道嗎?一年一度的元旦快要到了,我用真真切切的心意,送你圓圓滿滿的祝福:愿你事業八面圓通,愛情花好月圓,親朋團團圓圓,生活玉潤珠圓,好運源源不斷。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元旦節有哪些民俗活動,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國元旦節都有哪些習俗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
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將當日前或后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顒?,但民間活動很少。
由于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并由春節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于春節,或者說是春節的縮小版。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并不會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元旦的慶祝習俗就更簡單了。
慶祝元旦的三大方式
方式一: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國家都把元旦定為法定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后,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方式二: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并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放假了,隨你怎么玩都行。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說只意味著一天的假期。
方式三: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在于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后,就是一家人團圓,聚一餐。至于更為濃重的慶祝方式暫時還沒見過。
元旦的發展變化
“元旦”的概念,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具體所指也不盡相同。中國的“元旦”這一概念,歷來指的是正月一日?!罢隆钡挠嬎惴椒?,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春季一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季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冬季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規定春季一月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于:“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稱為“元旦”。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正月一日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并沒有正式公布。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布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就職誓詞中,孫中山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為結尾。這就是中國“元旦”的來歷。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歷。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夏歷和公歷兩個新年,又鑒于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夏歷正月初一的前后,因此便把夏歷正月一日改稱為“春節”,公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每年1月1日,標志著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公歷年”、“陽歷年”或“新歷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