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屬于二十四節氣之一,而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滿節氣的由來及養生食物,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小滿節氣的來歷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二十四節氣”原以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廿四節氣有著密切關系。在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時間,北斗七星會指向不同的方位,也因此成為上古時代人們判斷季節、節氣變化的依據。北斗七星斗柄旋轉指向確定的節氣,當斗柄指向甲時為“小滿”。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于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定氣法”節氣也是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計算得出。“定氣法”是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每1等份為一個節氣。“定氣法”劃分的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
每年公歷5月20~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60°時,即為中國24節氣中的小滿。24節氣的命名反映了時令與物候的節律性變化。
小滿節氣意味著進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開始增多,往往會出現持續大范圍的強降水。小滿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小滿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氣候特征:“小滿江河滿”(南方)。另有解釋是指北方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北方)。
元吳澄撰的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滿。”這是對于小滿節氣物候現象的概括。意思是說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
小滿的“滿”釋義有兩種。其一為形容莊家作物的飽滿程度,其二為形容雨水盈缺的情況。
這時全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
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
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在小滿這天,南方地區一般會降雨多、雨量大。如果此時北方冷空氣可以深入到我國較南的地區,南方暖濕氣流也強盛的話,那么就很容易在華南一帶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滿節氣的后期往往是這些地區防汛的緊張階段。
小滿節氣的養生食物
1、冬瓜
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于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癥。
2、洋蔥
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于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癥。
3、馬齒莧
具有清熱祛濕、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于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癥。
4、鯽魚
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于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癥。
5、鮑魚
具有養血柔肝、滋陰清熱、益精明目、利濕行痹的功效,適用于陰虛內熱、血枯經閉、乳汁不足、陰虛陽亢、夜盲內障,以及濕熱內蘊所致的五淋、黃疸等病癥。
6、玉米
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于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癥。
7、高梁
有健脾益腎、滲濕止痢的功效,適用于小兒消化不良、濕熱吐瀉、下痢等癥。
8、苡仁
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于小便短赤、水腫腳氣、風濕痹痛、脾虛泄瀉、扁平疣等病癥。
9、扁豆
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等功效,適用于暑濕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泄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癥。
10、水芹
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小滿養生注意事項
1、少熬夜
由于小滿節氣后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疲勞。如果長期熬夜,造成人的生理機體和新陳代謝系統的紊亂,導致內熱上火,很容易引起便秘、口腔潰瘍、咽痛等上火癥狀。所以,在炎炎夏日預防內熱的有效方式,就是規律作息,避免熬夜。
2、穿衣講究
小滿過后,氣溫逐漸升高,此時的著裝宜寬松舒適,不僅活動方便,而且通風透涼,有利于散熱。一般來說,服裝覆蓋身體面積越小,體溫散失越快,但在炎熱的夏季,不要誤以為穿的越露就會越涼快,因為只有當外界氣溫低于皮膚溫度時,暴露才會有涼快感。當外界氣溫高于皮膚溫度時,暴露面積不宜超過人體總表面積的25%,否則熱輻射就會侵入皮膚,反而更熱。
3、避免受寒
小滿后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氣溫日差仍較大,尤其是降雨后氣溫下降更明顯,所以要避免貪圖涼快而著涼受風,尤其是晚上睡覺時。否則寒濕邪氣停留肌膚,郁而化熱,易引起風疹、濕疹等皮膚疾病;駐留關節,容易引發各類風濕性疾病等。雖然現在一般不會在石頭或冷地上睡覺了,但空調、涼席、冷水澡、短裙等所帶來的寒濕未必就小。若不慎受濕寒,可通過運動或熱水澡將濕邪祛除。
5、少吃冷食
進入小滿后,氣溫不斷升高,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冷飲過量會導致腹痛、腹瀉等病癥。此時進食生冷飲食易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癥,由于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未健全,老人臟腑機能逐漸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現此種情況。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避免過量進食生冷食物。
6、不要亂發脾氣
天熱人易出汗,而中醫向來視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自然易消耗心臟陰液,導致心陽更加虛亢,人也會覺得疲累,這叫“壯火食氣”,也就是火太壯會消耗掉我們身體里的氣。因此,在夏季這種暑氣當道的氣候條件下,需要時時關注心火對人體的傷害。首先,就是不要亂發脾氣,火上澆油。《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也提到“使志無怒”,就是要人注意不要因為心情煩躁而濫發脾氣。“使氣得泄,若所受在外”,要氣之宣泄平和、暢達,如其所受在外─樣舒暢。
7、預防皮膚病
由于夏季天氣濕熱,易滋生蚊蟲,引起皮膚瘙癢或感染等癥狀,所以,預防很重要。這就要求注意居家和個人的衛生。勤換洗曝曬被褥和貼身衣物,鏟除病菌在濕熱天氣里滋生蔓延的“溫床”。
8、注意飲食衛生
進入小滿時節,由于天氣變熱,食物很容易變質腐敗。“病從口入”,所以,要尤其注意飲食衛生。盡量避免吃生冷食物,不吃隔夜食物,對于消暑降溫的飲品,也要適可而止,從而有效預防腹痛、腹瀉等疾病。
9、適宜戶外運動
小滿節后早、晚天氣較涼快,更適合戶外運動,而以散步、做操、打太極拳等最為適宜。另外下棋、書法、釣魚等,也是值得推薦的修身養性的方式。而在小滿開始后的夏季,運動不宜劇烈,以防止大汗淋漓,傷陰也傷陽。
10、多吃素食
進入“小滿”后,氣溫不斷升高,飲食調養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可常吃具有清利濕熱、養陰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鯽魚、草魚、鴨肉等,忌吃肥膩油煎等容易生濕助濕的食物。
11、少食辛辣肥膩、生濕助濕的食物
小滿過后,雨水漸多,空氣滋潮濕熱,容易引起風疹、濕疹、濕性皮膚病等疾病,所以在飲食方面要少吃辛辣肥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生蔥、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海魚、蝦、蟹、牛、羊、狗、鵝肉食物,要在小滿節后適當節制攝取。
12、多吃點“苦”
天熱吃“苦”,勝似進補。一到夏天,因為炎熱,很多人會食欲不振。而苦味菜勝在“入心經而降心火,去心火而神自安”,人的味蕾對苦味比較敏感,而且吃了苦食可以瀉火解暑,健脾開胃,增加食欲,促進消化,正是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