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停止虐待這個7歲的男孩!
前段時間,一位母親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兒子視頻作業的監控視頻。
誰知引來了網友的口水戰。
視頻的大致內容如下:
在沒有大人照看的情況下,7歲的漢堡在平板相機前讀古詩。
讀完一個句子,我把這個單詞讀錯了,不得不重新開始。
并沒有預想的那么順利,漢堡又卡住了。
最后,當我們快要成功的時候,我們又錯了。
這時候漢堡突然崩潰了,小拳頭打在電腦上,抬頭大哭。
我淚流滿面,走到門口,看著空蕩蕩的房子,然后轉身回到我的椅子上,低聲說道:
“我不想上小學,我不想上小學……”
就這樣,抑郁了大概半分鐘,也許情緒就調整好了。
他突然振作起來,擦干眼淚,開始新的錄音。
經過不斷的調整,他終于準確地背出了古詩,然后耐心地坐下來,又檢查了一遍。
一夜之間,這段視頻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有人高度贊揚漢堡,
發泄完情緒后,他努力完成,自制力很強。
也有自大矯情的人,
雖然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但是用成人的眼光和標準去評判一個成長中的孩子,
這種優越感不合適吧?
02
“背幾首詩就垮了?如果你不想上學,以后可以去工廠工作。”
當這些單詞在鍵盤上輕輕敲擊時,
別忘了小時候上課老師叫你讀課文的時候你很尷尬。
更何況,在網絡課堂的規則中,孩子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學習這樣一件事,而是一系列的連鎖行為:
整理好電子設備,找到鏡頭,點開視頻,仔細閱讀。
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從出生到成熟都遵循一定的規律和順序,這不是一蹴而就的。
7-12歲之間,形成對特定事物的聚類操作。簡單來說就是你能系統全面的做一件事。
但由于它擺脫不了具體事物或形象的支撐,仍然是分散的、孤立的,難以形成完整的體系。
視頻中7歲的主角漢堡一個人在家,一下子把所有流程都完善,真的很難。
當網友指責他矯情,不抗壓的時候,真的注意到他最后堅持完成作業,耐心檢查了嗎?
說白了,這就是“為什么不吃肉末”的教育版嗎?
那天你參加了其他輔導班嗎?那天會不會已經到了身心運作的極限?
屏幕對面的你不知道,
這些將是壓死駱駝之前的最后一根稻草。
兒童和成人一樣,會有暫時的負面情緒,
當你狀態好的時候,你能漂亮的完成作業也就不足為奇了。
狀態不好的時候,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往目標上走,真的很好。
因為良好的適應能力是伴隨一生的品質。
03
當然,不允許有負面情緒并不是最氣人的事情,
最讓人大開眼界的是,有網友對7歲孩子發起人身攻擊:
如果你不能讀一本書,你是愚蠢的。
我擔心孩子的家長看到這些評論會氣暈過去。
孩子的成長具有差異性、階段性、不平衡性的特點。
正如有些花適合生長在寒冷的北極,有些花喜歡生長在炎熱的熱帶。
有些發展較早,有些發展較晚,
也許它們不會同時綻放,但終究會綻放。
前段時間,小s帶著三個女兒出席活動的視頻活躍在各大視頻平臺。
要知道,以前熱衷于在社交平臺曬娃的小s,經常會收到惡意評論:
“沒有一個跟著媽媽的樣子,五官長得那么丑……”
《丑精》
連小s都發了一張照片自嘲:我們倆誰丑?
老大和老二越來越有個人特色。前者有一張資深的厭世臉,像雜志里的高配模特,后者說話甜言蜜語。
徐老三,三姐妹中最不出眾最不受寵的,
他滿嘴梗,犀利毒舌,讓小S ǐ無話可說,把在場的媒體記者都逗樂了。
評論區都在喊她能接媽媽綜藝女王的班。
這個場景放在幾年前,估計想都不敢想。
只有尊重不同孩子的差異,在每個階段保護他們,才能讓他們心理健康。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更別說比植物更有思想更有趣的人了。
那些僅僅通過網上不到2分鐘的視頻內容就否定孩子一生的人,
里面有多黑?
04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和悲傷的情緒時,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從他的角度去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
父母喜歡效仿明星的教育方式,卻遠沒有達到最基本的同理心。
調查顯示,高達90.6%的受訪青年承認父母對他們進行過言語攻擊教育,45.4%的受訪青年表示自己一直到中學:
我什么都做不好XXXX,我真的對你印象深刻;
如果我是你,XXXX會做得比你好一百倍;
這么簡單的問題需要我教你嗎?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這些高頻對話,反映了成年人在為人父母時共情的匱乏。
社會上的有害垃圾就會乘虛而入,成為他們的“老師”。
2014年,“校園魔咒卡”在學校周邊的小店里賣得很火。有店主說,有的孩子一次能買4、5包。
這些卡片上不僅畫著硬朗的人物,還能填各種俗不可耐的空格:
“我詛咒_ _ _ _考試得0分”
“我詛咒_ _,因為我沮喪時會摔死”
與其說是宣泄,不如說是教孩子如何卑鄙惡毒。
聽著,你有沒有注意到現在,很多自媒體都在教成年人要有同理心,
試著同情朋友、陌生人、伙伴,
但是從來沒有告訴他們要學會和孩子同理心。
05
在一次次的挫敗、無奈、崩潰中忍耐、堅持、調整。
很多年輕人在評論區也有同感:
就是這樣。我在表格上犯了一個錯誤。做了幾次后,又被叫回來再做一次。我不好意思在辦公室哭,跑去廁所哭完回來。
每個年齡階段都會產生不同的煩惱,
雖然疼痛的出現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疼痛的感覺是一樣的。
每個父母都希望有一個成功的兒子和一個成功的女兒,并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能理解。
但在此之前,別忘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普通人。天賦是一個美麗的假設。
智力會慢慢增長,但不會受到移情作用的攻擊或指責,
只能讓孩子的狀態越來越差,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別的都沒用。
他們需要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