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臥龍心靈,燃夢文化董事長兼創始人:
結合個人、微觀行為、社會、發展、心情、性格、婆婆、婚姻等一系列心理學內容。用額外的方法技巧,幫助被婆媳問題困擾的朋友解惑,防止被婆媳欺負,保護自己的幸福生活不被破壞。
專欄內容會不斷更新,購買專欄的朋友可以享受現在和以后不斷更新的所有課程,進行深入的自我提升學習。
怎樣才能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實現雙贏?與他人溝通,幫助他人,使他人獲得利益,同時也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影響,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互惠原則”。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尚往來深入大多數人的骨子里。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在受到別人青睞的時候,及時給予別人更多的回報。
互惠原則是管理婆媳關系的基本要素。它的作用可以直接影響婆媳關系,以及你一生的幸福。
婆媳關系雖然沒有母子關系好,但也差不了多少。如果不能做到互惠互利,一則被別人說閑話,二則給幫助她的婆婆或媳婦留下不好的印象。
然而,凡事都有個度。在婆媳共處的過程中,你不能幫太多,付出太多,或者付出太少,或者幫助太少。要看具體情況。
為什么這么說?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人格心理學中,弗洛伊德將人格分為三種類型:本我人格、超我人格和自我人格。我的人格是人的生理、精神、物質欲望的體現,也是人性中虛榮、物質、自我、自私、怪癖、偏見的根源。
婆媳并存。如果一方無法控制自己的本我人格,而是被本我人格所控制,你的努力不僅得不到對方的任何感激,反而會導致無休止的剝削和欺凌。
對待婆媳,我們應該盡自己的責任,但也應該要求相應的回報,不能讓對方對我們的善意行為產生錯誤的認知。否則一旦對方認為我們的行為是順從和軟弱,對方大概率會糾纏我們。
現實中,被欺負的婆媳大多幫了不該幫的事,付出了太多不值得付出的事,善良和隱忍助長了對方的私欲,導致自己處于被動狀態。
好心也會做壞事。
媳婦懷孕的時候,婆婆做兩三個葷菜,主食以肉為主。婆婆希望媳婦多補充營養,卻不知道媳婦喜歡吃一些素菜和一些清淡的主食。結果如何?媳婦吃飯的時候臉色不太好。
婆婆過慣了艱苦的生活,普通衣服都是便宜貨,媳婦出于好心給婆婆買了兩三件名牌衣服。婆婆一問價格,立馬把臉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