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從何拘謹,今生今世求真心,這句詩什么意思?
寫了個詩詞,請點評(初學者真心求教)
剛開始學,只會尾字的押韻,下一步應該怎么提升呢?rnrn明天rnrn拖著疲憊身體回到家里rn似乎丟失了白天的記憶rnrn每個午夜都在悄悄哭泣rn不明人生如何不由自己rnrn我的明天難道就像星星rn絢爛美麗卻又遙不可及rnrn想想自己已經三十好幾rn卻總在辜負長輩的期許rnrn是否還要繼續留在這里rn對于未來我已不敢希冀rnrn明天太陽還會照常升起rn伴隨著星空的悄然離去rnrn每個晚上都會想到這里rn思緒伴隨我的點點淚滴rnrn總怕未來依舊一品如此rn夢想,就像那絢爛的星星,總會在我的明天離去1、詩詞重在主題思想和意境,這就跟個人的學歷、閱歷有關了。學歷,在這里指的是所學到的各種知識,是詩詞寫作的基礎;閱歷,指的是人生經歷(社會經歷、生活經歷)以及形成的思維方式和理解方式,是詩詞創作的根本。
現代詩的格式自由、寫法隨意,要求沒有古詩那么嚴格,特別是不用講究什么平仄,但讀起來也要朗朗上口,盡量意簡言駭,用字用詞要精準,不一定要華麗,切不能記流水賬似的去表述自己的觀點、情感。其實要寫好現代詩,亦非易事。因為現代詩更容易讓人閱讀和理解,所以要給人更好的感覺,需要的可不是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簡單了。
2、如你所寫的,每句字數都一樣(這無所謂的),我想你是古詩接觸的比較多(題外話),只是感覺有些字詞過于直白或使用不當,給人的感覺沒有詩的美感,嚴格來說這不是詩。可能有些人會說,現代詩或者現在的詩,是自由的,是沒有框框條條的,但我想說的是,沒有嚴謹,就沒有精品。如果不管怎么寫都可以算是詩,那也太泛濫了。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詩人,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寫得出詩。總覺得中華的優良傳統文化在慢慢消失了,如果再讓一些次品贗品來濫竽充數、混淆視聽,那毒害的是我們的下一代。聽說現在大多書刊都是這樣,你成了會員,你的作品就可以發表,而很多青少年無法去判斷優劣,久而久之便可能把不好的東西潛移默化了,可怕!當然了,相信現在的青少年,沒有幾個人會去看書了,就算看書,也不一定是看“好書”。
3、回到正題,你能夠學習寫詩,這是一件值得堅持的事。向你致敬!
建議多看些近代詩,如魯迅、老舍、胡適、艾青等等,我個人認為那可以提升人的洞察力和精神境界,如果要更美感的,我認為徐志摩、席慕容、汪國真等人的是首選。國外的也可以多看看,如普希金、泰戈爾等,可以的話看原文更好。古詩也要多看看多學學,很有幫助的。一些教寫詩歌的、詩詞鑒賞的,也可以看看,但要切記:盡信書,不如無書。有些書名我忘了,如果你有需要我回頭找了發給你參考參考。自取所需吧!
其實寫作這玩意,說白了,還是那么幾句老話,就是多看、多寫、多思考、多交流。寫詩,就是在詩海里找尋適合自己、屬于自己的那一葉扁舟。
4、一時有感而發,啰啰嗦嗦那么多,非專業人士意見,請多多指正!同時呢,做人要樂觀積極,可不要像海子那樣,太可惜了!
雖然你的字句很白但是是處于你的真情實感,只要能抒發你的感情就是好的作品。別人的辭藻華麗是建立在閱讀量和知識量上的。想要提高多看看書是個不錯的選擇~
生日快樂寫一首詩
賈夢雨簾愿顰兒
一絲彩燭朦星辰
真心問語聽暖冷
生雖非院往來神
日輝月明杯點燈
快曲知友慶歡歌
樂逢良宵酒言謝
詩歌中反復與復沓、疊句的區別是什么?
這三者的區別是:
1、使用方式不同:反復是讓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在詩句中多次重復使用,復沓是讓一個句式在詩歌中多次重復使用,疊句是讓詩歌小節的最后一句話在下一小節的第一句話出現。
2、表達效果不同:反復通過一個句子貨一個詞語的多次出現進而突出作者的某種情感;復沓通過句式的重復使用使得作者的情感如同潮汐般,層次分明;疊句通過讓詩歌小節首尾相溶,使得詩歌更具整體感。
3、性質不同:反復是一種修辭手法,而復沓、疊句都是一種藝術手法,不屬于修辭。
詳細解釋如下:
一、反復,是根據表達需要,有意讓一個句子或詞語重復出現的修辭方法,反復就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
例如:
大堰河,為了生活,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開始用抱過我的雙臂勞動了;
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
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
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卜,
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
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
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曬好那些大豆和小麥,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在這首詩的這一截取部分一連反復使用了六個“她含著笑”,突出了詩歌所歌頌人物的人物特征與精神面貌,使無私的大堰河形象躍然紙上。
二、復沓
復沓,又叫復唱,語出:《莊子·田子方》,可以這么理解,就是不斷使用相同的句式組合成“句子潮汐”,使得文章情感如潮汐一樣一浪又一浪,浪浪相疊,從而分清文章層次,加強節奏,突出作者綿綿不絕的情感。
例如: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中全詩都是采用上述句式,連續三個句式構成了復沓手法,將詩中男子對心上人的綿綿不絕的思念表達的淋漓盡致。
三、疊句
在一定間隔(如一段歌曲末尾的副歌) 之后重復的歌曲或贊美詩的一部分 (chorus)。 詩或歌的疊句,尤指在每節詩歌后重復的詩句疊句的音樂配曲 (refrain reiterative sentence)
這個修辭用一個童謠“蘿卜蹲”來完美解釋,童謠蘿卜蹲是這樣的:“蘿卜蹲,蘿卜蹲,蘿卜蹲完西瓜蹲,西瓜蹲,西瓜蹲,西瓜蹲完蘋果蹲,蘋果蹲,蘋果蹲,蘋果蹲完……”
例子中,幾句一樣的話疊加在一起,就是疊句。
參考資料:
反復-百度百科
復沓-百度百科
疊句-百度百科
區別:
1.運用場所不同。反復主要應用于詩文,復沓是詩歌或散文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而疊句主要用于歌曲末尾的副歌或是每節詩歌后重復的詩句疊句。
2.運用目的不同。反復為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增強語氣或語勢,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情感的作用。同時,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復沓起到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和提醒讀者的效果。疊句常常用于表現人物的一種回環往復的強烈感情,給人以“百轉千回”、“繞梁三日”的感受。
3.歸屬手法不同。復沓和疊句均屬于一種藝術表現手法。而反復是一種修辭手法。
復沓又叫復唱,是詩歌或散文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和提醒讀者等效果。
反復與排比相通之處,如果間隔反復的各項有相同或相似的語法結構,意義相關,語氣一致,同時有相同的同語,可以構成“排比式反復”。否則不可將反復視為排比。反復和排比兩種修辭手法都含有相同的詞語,形式上相似,容易混淆,兩者的區別關鍵在于其表達的側重點不同。
反復是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或突出某種情感而重復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所要表達的側重點在于重復的詞語或句子上;排比則是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使用,側重點不在相同的詞語上。
例如:
(1)終于自由啦!終于自由啦!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于自由啦!(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此句三次詠嘆“終于自由啦”,表達對自由的期盼和渴望,側重點就是“終于自由啦”,所以此句的修辭手法為反復。
(2)她沒有陪嫁的資產,也沒有什么法子讓一個有錢的體面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莫泊桑《項鏈》)這句含有相同詞語“她”,但是所要強調的詞語不是“她”,而是“認識”“了解”“愛”和“娶”,所以該句為排比。
1.構成的因素不同。
反復,是相同的詞語或句子的重復。例如:“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排比,是結構相似、意思相關的短語或句子的排列。例如:“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
2.數量不同。
反復,相同的詞語出現兩次就行。如上例“盼望著,盼望著”。
排比,結構相似的短語或句子必須三項,或三項以上。如上例“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
3.修辭的效果不同。
反復,所用的詞語往往在表達時帶有關鍵性質的,是需要予以強調和突出的。
排比,則是利用語句的節奏感,音律美,作透徹的闡述或強烈的抒情,以產生語意貫通、氣勢剛勁的修辭效果。
4.有時反復和排比兩種修辭方法也可以交織在一起。
例如:“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死它,干旱旱不壞它。”這個排比句,描寫松樹頑強的生命力,其中“它”也用了反復的修辭方法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反復
百度百科-疊句
百度百科-復沓
1.含義不同。
復沓:句子和句子之間可以更換少數的詞語,是詩歌或散文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
疊句:在一定間隔 (如一段歌曲末尾的副歌) 之后重復的歌曲或贊美詩的一部分。 詩或歌的疊句,尤指在每節詩歌后重復的詩句疊句的音樂配曲。
2.重復的內容不同。
反復:可重復詞語、句子、段落,可連續反復,也可間隔反復。如"即使雪山變成酥油/也被官老爺所占有/即使大海變成乳汁/我們也無權喝一口/" 含有詞語和句子反復的特點。
復沓:重復句子,但句子和句子之間可以更換少數的詞語。如北魏·佚名《木蘭詩》:"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疊句:可重復語意對應、句式相同的句子,也可重復文字相同的句子。
如元·馬致遠《漢宮秋》:"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返咸陽。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螀;泣寒螀,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3.作用不同。
反復:強調感情,突出意思,有利于分清語言的層次,從而加強詩歌的節奏感。重復過多,會使讀者感到意思雷同,羅嗦累贅。
復沓: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和提醒讀者等效果。
疊句:常常用于表現人物的一種回環往復的強烈感情,給人以"百轉千回"、"繞梁三日"的感受。疊句運用得好,會使作品產生強烈的藝術魅力。
區別:
1、運用場所不同。反復主要應用于詩文,復沓是詩歌或散文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而疊句主要用于歌曲末尾的副歌或是每節詩歌后重復的詩句疊句。
2、運用目的不同。反復為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增強語氣或語勢,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情感的作用。同時,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復沓起到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和提醒讀者的效果。疊句常常用于表現人物的一種回環往復的強烈感情,給人以“百轉千回”、“繞梁三日”的感受。
3、歸屬手法不同。復沓和疊句均屬于一種藝術表現手法。而反復是一種修辭手法。
擴展資料:
一、反復的類型
1.詞語反復
為凸顯某種感情或某種行為,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詞語,達到強調的目的。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記念劉和珍君》)魯迅先生在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詞,表達自己對段祺瑞政府的憤怒和對民眾覺醒的期盼之情。
2.詞組或句子反復
有時為了表達內容或者結構安排的需要,要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個詞組或句子。
例如:“大山原來是這樣的!月亮原來是這樣的!核桃樹原來是這樣的!香雪走著,就像第一次認出養育她成人的山谷。”(鐵凝《哦,香雪》)這里連續三次反復使用“原來是這樣的”,表明了香雪此時的快樂心情。
3.語段反復
在詩歌和小說中最為常見。
魯迅在小說《祝福》中,不惜筆墨,連續兩次重復以“我真傻,真的”開頭的一大段,一方面表達祥林嫂喪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同時也反映魯鎮上的人們對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殘中國勞動婦女的封建禮教。
二、疊句按照重疊的內容形式分兩類,分別是重章疊句和重詞疊句。
重章疊句是相同或相近的詩句、詩段重復出現的一種表現手法;而重詞疊句是相同的詞語重復出現的一種表現手法。
用法:
1、語意對應、句式相同的句子重疊應用。
杜甫 《石龕》詩“熊羆咆我東,虎豹號我西。我后鬼長嘯,我前狨又啼” 清 仇兆鰲注:“《楚辭·九思》:‘將升兮高山,上有兮猿猴;將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左見兮鳴鵙,右睹兮呼梟。’此東、西、前、后疊句所本。”
⒉、文字相同的句子重疊應用。
詩中疊句成文者甚多,如《中谷有蓷》篇疊‘嘅其嘆矣,嘅其嘆矣’兩句,《丘中有麻》篇疊‘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兩句,《東方之日》篇疊‘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兩句,《汾沮洳》篇疊‘美無度,美無度’兩句,皆是也。”
三、復沓
語出:《莊子·田子方》:“列御寇為伯昏無人射,引之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之,適矢復沓,方矢復寓。”成玄英疏:“沓,重也。寓,寄也。弦發矢往,復重沓前箭。”
句子和句子之間可以更換少數的詞語,叫復沓;無更換詞語叫做疊句或反復。
復沓又叫復唱,是詩歌或散文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強調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和提醒讀者等效果。
復沓有時也叫反復,它經常出現在各種文體中。按形式可分為詞語反復、句子反復,段落反復,連續反復,間隔反復等數種。如“即使雪山變成酥油/也被官老爺所占有/即使大海變成乳汁/我們也無權喝一口/” 含有詞語和句子反復的特點。
反復與排比相通之處,如果間隔反復的各項有相同或相似的語法結構,意義相關,語氣一致,同時有相同的同語,可以構成“排比式反復”。否則不可將反復視為排比。
一、復沓:
又叫復唱,語出:《莊子·田子方》,指句子和句子之間可以更換少數的詞語,是詩歌或散文創作中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加重感情,分清層次,加強節奏和提醒讀者的效果。
二、疊句:
1. 在一定間隔 (如一段歌曲末尾的副歌) 之后重復的歌曲或贊美詩的一部分 (chorus)。
2. 詩或歌的疊句,尤指在每節詩歌后重復的詩句疊句的音樂配曲 (refrain reiterative sentence)。
意義相同的句子前后呼應地重疊。它常常用于表現人物的一種回環往復的強烈感情,給人以“百轉千回”、“繞梁三日”的感受。疊句運用得好,會使作品產生強烈的藝術魅力。
三、反復:
是根據表達需要,有意讓一個句子或詞語重復出現的修辭方法,反復就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
例如:大堰河,為了生活,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開始用抱過我的雙臂勞動了;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卜,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曬好那些大豆和小麥,(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為了贊美保姆——大堰河的勤勞和善良,艾青在這里一連反復使用了六個“她含著笑”,使無私的大堰河形象躍然紙上。
1、強調,增強語氣或語勢。
2、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擴展資料
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