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魂一悲屈原逝,屈原逝去楚天問。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
(第十六首)
情牽故國悲天問,恨繞忠魂賦九章。
不論怎么樣的假設,反正,屈原在這時生的欲望戰勝了死的念頭。他想流放就流放吧,反正只要我的心志品格沒變就好,反正不管世人如何渾濁,我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絕不動搖就好。其實,說到這里,我真的是很佩服屈原,在當今社會,多少人在現實的威武、富貴中忘卻了自己曾經的夢想,放棄了自己堅守的道德規則。聽周圍的同學說,很多人都不喜歡屈原,他們認為屈原太理想化,不切實際,但是,也許我們之所以還距離成功那么遙遠就是因為我們堅持的還不夠吧。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林云銘《楚辭燈》:“懷王時,秦敗屈匄,復敗唐昧,又殺景缺,大約戰士多死于秦,其中亦未必悉由力斗。……《莊子》曰:戰而死者……皆以無勇為恥也。故三閭先敘其方戰而勇,既死而武,死后而毅。極力描寫,不但以慰死魂,亦以作士氣,張國威也。”
千古遺風騷人淚,今為情懷汨羅江。
諫諍大夫維社稷,納讒昏主謫才賢。
日出東方照扶桑,輕援北斗酌椒漿。
(第五首)
(第十首)
寄意青山愁未了,映江新月漸蒼茫。
千古詩賢天問甚?念懷屈子念蒼生。
(第三首)
楚君誤楚楚落敗,落敗楚國悲楚魂。
名家點評
蒼天有眼蒼天淚,端午三天端午雨。
該句出自《九歌·國殤》,為屈原所作,全文如下
離騷》中離,別也的意思,騷,愁也的意思,其中以理想與現實有很大的沖突,在很多的地方也表現了屈原和楚懷王之間糾葛。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重點字:蕩)
(第八首)
其實,相信內心有過掙扎和絕望的人會對《離騷》產生別樣的共鳴吧,屈原是如此堅強,當現實的黑暗讓他絕望的時候,在生與死的選擇中,他不是頭腦發熱,不經思考就憤怒地選擇自殺,而是仔細斟酌、反復思考,盡管最后,在現實的威逼之下他還是投江而死,但是,我始終認為是慳吝小人剝奪了他生的權利。本人非常不在贊同的是有人認為屈原在現實面前要低頭,如果每個人都屈服于現實、安于現實,那社會將沒有辦法繼續進步吧。或許觀點激進,也的確是一家之己見,望有觀點不同者切磋借鑒。
悠悠汨水訴哀言,浪嘯湘累淚雨天。
楚天問楚成天曲,天曲九歌為楚存。
譯文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
人神共祭屈原魂,汨羅江畔粽是情。
汨羅思遠又端陽,千載離騷詠楚殤。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學識日豐終須盡,天公道逆必損才。
學富五車君未識,才高八斗夢難圓。
屈子憂民傷國難,奸人濁世滅山陵。
手拿干戈啊身穿犀皮甲,戰車交錯啊刀劍相砍殺。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佩帶長劍啊挾著強**,首身分離啊壯心不改變。實在勇敢啊富有戰斗力,始終剛強啊沒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為鬼中英雄!
九十華誕齊歡暢,國泰民安樓上樓。
愛國精神昭日月,倡持美政執先鞭。
岌岌高冠佩陸離,芙蓉為裳芰荷衣。
其實就算不從文章結構、語言藝術上去分析《離騷》,不去說離騷是什么驚天地泣鬼神之著作。我們僅僅只來看屈原在其中的心理變化也能得到很多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比如理想,理想之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講都是航行路上的指明燈,但是,我們有多少人曾迷失自己的航向?屈原那種堅定不移的信念是最打動我的地方。還有就是屈原瑰麗的想象,記得曾經有人說屈原是瘋子,但是,你能否定他的想象力之豐富嗎?一個缺乏想象力的人是很可悲的,所以如果我們去刻意抹殺一個人的想象力,那簡直是一件殘忍的事情。
楚天楚地楚風云,楚地風云恨楚君。
“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
一曲離騷撥七弦,嘈嘈切切述先賢。
為民陌姓多善事,造福天下始成官。
④屈原的品格與精神.屈原潔身自好,決不與周圍群小同流合污,并誓死堅持真理,捍衛理想.有關詩句:“民生各有所樂兮,……豈余心之可懲.”“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亦余心之所善兮,……固前圣之所厚.”
汨羅水清龍舟競,屈子忠魂何處覓?
天堂地獄由心造,客死他鄉非偶然。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身既死兮神以靈,予魂魄意為鬼雄”。
即使不被待見還是要發出自己的聲音,除了是一個浪漫的詩人外,還有一個作為天下百姓的臣子,自己知道自己想要做一些什么。所以就有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經典詩句。這僅僅是對楚懷王內心的告白,更是對楚國人民的告白。屈原的那份愛國之心讓人很感動。
云神龍駕翔四海,若英華服燦八方。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刀光劍影七雄興,合縱連橫智者勝。
艾蒿葦葉滿堂香,兩岸龍舟賽事忙。
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昔日汩羅江上投,男兒壯志竟難酬。
思鄉端午倍生情,兄姊打工奔滬京。
忽急忽徐云暗暗,時揚時抑芷芊芊。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十五首)
讀音:tiānshíduìxīwēilíngnù,yánshājìnxīqìyuányě
出自先秦屈原的《九歌·國殤》
離騷一曲傳千古,民族英豪譽全球。
滋蘭九畹蕙百畝,冀其峻茂事明主。
冤沉雪恥千年恨,天問離騷萬世澄。
(第十一首)
(第九首)
“地高揚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屈原之《離騷》一開篇就著手描寫自己的高貴出生。作為黃帝后裔、楚國貴族,屈原不僅出身于高貴之家,而且還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用香草裝扮自已、用才學武裝自己的頭腦。他把自己定位為為能為楚王排憂解難的大臣,希望能夠實施自己的美政思想、人生抱負。為此,他還擔心時間流逝得太快,“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其實,從這里看出,屈原他事實上是一個很愛生活的人。他愿意為自己的進行精心的打扮,有報國的熱情,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對于一個對人生充滿激情的人來說,讓他放棄生命,該是多么不易的事情。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斷出,屈原在投江之前是多么的絕望。
《九歌·國殤》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這是追悼楚國陣亡士卒的挽詩。此詩分為兩節,第一節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斗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第二節頌悼楚國將士為國捐軀的高尚志節,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全詩生動地描寫了戰況的激烈和將士們奮勇爭先的氣概,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這則詩篇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辭采瑰麗的華章,然其“通篇直賦其事”,蘊含情感真摯熾烈,節奏鮮明急促,抒寫開張揚厲,傳達出一種凜然悲壯、亢直陽剛之美,在楚辭體作品中獨樹一幟。
你們真勇敢又威武,始終剛強而無人敢侵犯。
汨羅魂魄應猶在,楚地風俗至今揚。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復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遙遠。
瑤琴聽罷余音裊,只是而今物境遷。
離騷憂憤誰能解?汨羅水清泣千古。
(第十二首)
朝飲甘露夕餐英,惟余志潔形銷骨。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拍浪飛龍猶擊鼓,揚塵躍馬自橫槍。
英雄身雖死,精神永不死,你們的英魂是鬼中英雄。
玉虬御風路漫漫,上下求索朝忽夕。
(第二首)
譯文:
江米紅棗綠衣藏,艾蒿淡清粽飄香。
這里“亦于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猶未悔”。“荃不察余之情兮,反信讒而齊怒,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表達了屈原對楚懷王糊涂,不體察民情,更不在乎他的苦心。同時《離騷》中也有很多表現了屈原志向堅定,愿為楚國著想的詩句。
(第十三首)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所以離騷中有很多詩句都可以很好的表現屈原的志向,也有很多對楚懷王的感情流露。除了很多的詩句本身,還有很多比喻的手法,比如屈原總喜歡用香草來暗喻自己,表達他的品格氣節。在關系上屈原和楚懷王是君臣的關系,但是為什么屈原可以把他心中想說的說出來,并不考慮太多,更多的是屈原對憂國憂民的意識更加的強烈。
①屈原和楚懷王的矛盾.楚懷王賢愚不分,沒有主見,輕易聽信周圍群小的挑撥.有關詩句:“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含睇宜笑山鬼美,怨公子兮徒添悵。
俊子香囊搖木漿,佳人五彩敬雄黃。
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
從第九段開始一直到篇末都是脫離現實的想象,從天上到地上,人物繁多,意象紛呈。這些一方面表現了屈原自己美好而熱烈的理想追求,一方面也是被現實沉重打擊,被流放而心有不甘的痛苦。由此可見,屈原的浪漫主義也有被現實所迫的因素。
旗幟蔽日啊敵人如烏云,飛箭交墜啊士卒勇爭先。
哀痛民生之多艱,長吁太息以掩涕。
濁世糞壤污蘭芷,茅莠豐茂荃蕙蔽。
龍舟逐浪情難止,漁父懷沙夢未圓。
②屈原和群臣(主要指楚國舊貴族)的矛盾.群臣妒忌賢才,肆意對屈原造謠中傷;他們投機取巧,毫無原則.有關詩句:“眾女嫉余之蛾眉兮,……競以為度.”
長劍爍金玉珥飾,瑤席奢麗滿瓊芳。
春蘭秋菊祭眾神,九歌悲壯哭國殤。
《國殤》是屈原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組樂歌——《九歌》中的一首,內容是追悼和禮贊為國捐軀的楚國將士的亡靈。依現存史料,我們尚不能指實這次戰爭發生的具體時地,敵對一方為誰。但當日楚國始終面臨七國中實力最強的秦國的威脅,自懷王當政以來,楚國與強秦有過數次較大規模的戰爭,并且大多數是楚國抵御秦軍入侵的衛國戰爭。從這一基本史實出發,說本篇是寫楚軍抗擊強秦入侵,大概沒有問題。而在這種抒寫中,作者那熱愛家國的熾烈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楚國滅亡后,楚地流傳過這樣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屈原此作在頌悼陣亡將士的同時,也隱隱表達了對洗雪國恥的渴望,對正義事業必勝的信念,從此意義上說,他的思想是與楚國廣大人民息息相通的。作為中華民族貢獻給人類的第一位偉大詩人,他所寫的決不僅僅是個人的些許悲歡,那受誣陷被排擠,乃至流亡沅湘的坎壈遭際;他奉獻給人的是那顆熱烈得近乎偏執的愛國之心。他是楚國人民的喉管,他所寫的《國殤》,包括其他一系列作品,道出了楚國人民熱愛家國的心聲。
滋蘭九畹無芳卉,樹蕙千根化草芊。
騷文艷句千秋頌,柱筆雄辭萬古研。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天問離騷傳萬世,粽團江下祭忠良。
舉杯駕舟尋屈子,粽艾飄香饋英靈。
你們身佩長劍,手持強**,身首分離也毫不畏懼,壯心不曾改變。,
(第七首)
③屈原和楚王、群臣產生矛盾的根源.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這是導致他在現實中碰壁的根本原因.“舉賢授能”就是要任人惟才,反對世卿世祿,限制舊貴族對權位的壟斷;“循繩墨而不頗”就是要完善法度,限制舊貴族的種種特權.這極大地觸犯了楚國舊貴族的利益.屈原意識到楚國的危險處境,深知楚國只有改革政治,才能富強起來,才能與強秦抗衡.他一心為國家的前途考慮,群臣卻只顧自己眼前的利益,這就形成了尖銳的矛盾.楚懷王昏庸淺薄,經不起小人挑撥,不能采納他的主張,疏遠了他.
而今汩羅江上吼,鑼鼓喧天賽龍舟。
(第四首)
人生有了理想和目標,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之付之于實踐當中,“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與之敗績”,慳吝小人在楚王面前說著阿諛奉承的話,卻不干半點事實,只知“偷樂”,更讓屈原感到不安的是,原先有著高潔品質的人在這種環境里也慢慢變節,于是他哀眾芳之蕪穢。現實情況對屈原來講如此不利,他將如何選擇呢?既然生不能得志,那就選擇死吧,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但是,不論是誰,在面臨生與死的問題時總是要再三思索一番的,其實,屈原他自己也知道,如果自己死了,那自己的美政思想、自己的遠大抱負就只能隨著微風消失阻礙歷史的塵埃里,但是如果自己堅持下來,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楚王突然覺悟提高了,說不定就能任用自己。歷史上的楚王本來大多都是沒有什么主見的人,就算是自己送出去的銅也會想在后悔的時候要回來,何況是一個人,也許他在某天醒來之后突然想起發配到外地的美男子屈原,他就回心轉意了呢?
與此同時,他的“長太息以掩淚涕,哀民生之多艱”又有現實主義意向,讓人禁不住心中一慟。“余心之所善,雖九死猶未悔”、“何方圓之能周”、“伏清白以死直”等等又表現其不隨波逐流,不屈于現實黑暗的志向和節操。一句“鷙鳥不群”更是孤標傲世,既表明自己清白之志向又蔑視了無恥小人。“茍不直,毋寧死”,何等的情操!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屈原作品富于忠君愛國思想,斥責小人禍國殃民,怨恨君主昏庸,具有振興楚國的抱負,熱切追求理想,甘愿以身殉國。
(第一首)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墜兮一作:懟兮)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魂魄毅兮一作:子魂魄兮)
他上天求索卻都以失敗告終,求宓妃失敗,是因為他覺得對方是貪圖享樂之人;求有娀氏之佚女失敗是因為“媒人”鴆鳥說對方輕佻,自己想前去求證卻不得;沒辦法只有三求虞之二姚,卻依然以失敗收場。但是,靈氛在替屈原占卜時還是希望屈原不要放棄。這足以說明,如果當時的政治環境能稍微好那么一點點,那么屈原他絕不會走上不歸路。
先生忠魂千古存,美名流傳楚韻新。
報國雄心天可鑒,他鄉客死志難遷。
可惜雄心起斗志,未及破曉已屠場。
日月同輝吟橘頌,佳人端午蕩蓮燈。
犯我陣地啊踐踏我隊伍,左驂死去啊右驂被刀傷。
屈原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就是創立了“詞賦”這一文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離騷》和《涉江》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是屈原全部創作的重點.在表現手法上,屈原把賦、比、興巧妙地糅合成一體,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識和復雜的現實關系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詩中尖銳地抨擊了昏庸王室的黑暗和腐敗,表達了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貞,同時也表現了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實現的憂愁苦悶.《九歌·國殤》是屈原追悼楚國陣亡士卒的挽詩。此詩分為兩節,第一節描寫在一場短兵相接的戰斗中,楚國將士奮死抗敵的壯烈場面;第二節頌悼楚國將士為國捐軀的高尚志節,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全詩生動地描寫了戰況的激烈和將士們奮勇爭先的氣概,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詩篇情感真摯熾烈,節奏鮮明急促,抒寫開張揚厲,傳達出一種凜然悲壯、亢直陽剛之美,在楚辭體作品中獨樹一幟。
奈何芳頓為穢蕪,一片冰心遭蔽污。
就像我們平凡的人們一樣,在我們受傷的時候,我們需要安慰,屈原也需要。屈原比我們大家都要慘很多,在流放的途中沒有人能理解他的心情,沒有人肯跟他說一句安慰的話,人的意志是頑強的,當別人給不了自己溫暖時,我們也可以自我療傷,于是屈原自勸。從上古到夏周,以古喻今,以典論實,二百余字卻包羅戰國以前的興衰史,涉及了舜、啟、五子、寒浞子、殷紂等眾多人物,大量用典卻不顯堆砌,反而豐富有力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可謂古今興亡,盡數道知。雖然自我安慰表現了屈原內心的糾結和矛盾,但是即便是此時,屈原還是沒有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這份難能可貴的執著世間有幾人擁有?
思湘君兮乘桂舟,念佳人兮愁騁望。
芷萁荷屋繚杜衡,蓀壁紫壇燃心香。
《九歌·國殤》
(第十四首)
瀕臨端午弄琴弦,古律錚錚訴古賢。
河伯揚波洛神遠,司命高天御陰陽。
解釋:天昏地暗啊威嚴神靈怒,殘酷殺盡啊尸首棄原野。
(第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