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流的人沒有時間像普通人一樣浪費。他想用短暫的生命完成許多一流的事情。 他不能過平凡的生活,不能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上對普通人做出反應,他必須放棄或者減少普通人的快樂,郊游,娛樂,愛恨,爭執,辯護,澄清。 他必須避免被瑣事糾纏。他有能力很快分辨出什么是不相關的,然后馬上剪掉。 如果一個人太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他就不會做好最重要的事情。
班尼斯說:“純粹的管理者或許能夠把事情做對,但真正的領導者更看重做正確的事情。 “現代人的一個大毛病就是起步太隨便,注意分散注意力。 不知道輕重緩急,也不善于區分大小。 如果你恰好能力很強,即使錯了也可以做得很好,可以扭轉很多不利局面,但是會無謂地消耗很多時間和感情。
“最聰明的人是那些對不重要的事情漠不關心的人。 但是他們總是對更重要的事情漠不關心。 那些過分關注小事的人通常在大事上變得無能” 抓住大事,小事自會處理。 一流人物大多都有忽略“小”(人物,是非)的能力。往前跑的時候,不能太在意路邊的螞蟻,水邊的青蛙——當然還有毒蛇擋著路。 “如果你必須在行動之前清除所有障礙,你就什么也做不了。”
很多人整天忙于瑣事,總是抱怨抽不出時間做正經事。 其實他們的潛意識是在回避做正經事。 因為做大事需要想象力、判斷力、勇氣和自信。
越用低手打架越臭
有一次,一只黃鼠狼向一頭獅子挑戰,要一決雌雄。 獅子果斷拒絕。 “為什么,”黃鼠狼說,“你害怕嗎?”
“我很害怕,”獅子說。“如果我答應你,你可以獲得與獅子較量的榮譽;至于我,以后所有的動物都會嘲笑我和黃鼠狼打架。 "
"老鼠競賽的麻煩在于,即使你贏了,你還是一只老鼠" 對于低級的交流,大人物都不屑一顧。 尤其是在斗爭中。 如果和不在同一重量級的人爭論,會浪費自己很多資源,降低別人對你的期望,還會在不經意間提高對方的水平。
同樣,一個人對瑣事的興趣越大,對大事的興趣就越小,要做的事情越少,遇到的現實問題就越少,人們就越在乎瑣事。就像下棋一樣。和不如自己的人下棋,很容易,也很容易贏,但永遠無法和棋一起成長。而且,棋局那么多。 威廉·詹姆斯說:“智慧的藝術是清楚地知道該忽略什么的藝術。 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打擾太多,因為“成功的秘訣在于堅持”
懶人推動歷史
成功的人和有領導素質的人,往往會去做自己喜歡的、認為重要的事情,而其他的事情,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去做,能做就一拖再拖。如果你真的必須做它們,你應該想到最簡單的方法。 其實人類的很多發明創造都是源于這種偷懶的想法。 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懶人推動了歷史的發展,懶人更適合當領袖。 因為領導力的本質是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做正確的事。 工作太辛苦的人沒有時間賺大錢。 許多人抱怨說:“我工作太努力了,以至于沒有時間閱讀和思考。” “這句話的意思是,滿足生計的需要已經占據了一切,以至于你沒有時間去思考未來的機會。 一個懶惰的人往往比一個勤奮的人更適合做領導,因為他有時間思考,有時間照顧自己。 在螞蟻王國,蟻王往往是最懶的。
騎自行車的人能走多遠? 如果你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思考你所做的事情,你就不能充分利用你的成就。 減少工作量后,你就有時間做廣泛的而不是狹隘的研究。 如果你太專注于自己的小領域,你就不會知道其他領域可能對你現在所做的事情有很大影響的信息和想法。 除非你有時間廣泛研究和學習別人做過的事情,否則全新的發明很少發生,創新是不可能的。 創新幾乎總是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已知想法結合起來。 信息單薄,思想簡單的人,很難成為有創造力的領軍人物。
有時候減少工作量不是自愿的,而是環境提供的機會有限。 就像年輕的丘吉爾在印度時的情況一樣:駐扎在印度的丘吉爾利用業余時間重讀了他在大學里忽略的書籍。 這段經歷讓他受益終生。
注意力是一種資源
溫瑞安說,“真正的高手,會把精氣和精神都集中在一擊上。 “但在生活中,更明智的做法是集中精力。 因為一個人的資源和精力在一定時間內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同時做幾件同樣重要和困難的事情。 而瑣事也會占據你的空間,消磨你的意志。 世界的開放和信息的急劇增加,為集體選擇和個人發展提供了機會,但也帶來了很多精神上的分心和疲憊。 選擇一條河,河越寬,淹死的人就越多。 人需要越來越強的游泳技術,需要游向正確的方向,因為你不能這樣游。
不值得做的事會讓你誤以為自己完成了什么。 你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得到的可能只是一點點自我安慰和虛幻的滿足。 當你醒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沒有做任何該做的事情,但是你已經筋疲力盡了。 不值得做的事會給你生命。 “一個活動的簡單規律性會逐漸演變成必然性” 過一段時間,人們會說,“我們不應該讓它消失。我們已經做了這么長時間了。” “就像有些人明明不喜歡自己的戀人,卻還想在一起,因為在一起久了,習慣讓人不愿意做出其他選擇。 但是一個人最終還是要為自己做的不值得做的事情付出代價,而且事情越大,代價越大。
知難而退不如知難而進
有時候,知難而退更重要,更明智。
“如果第一次沒有成功,再試一次。如果還是不成功,就要放棄;愚蠢的堅持是沒有用的。” 適時的謝幕是所有優秀表演的高潮,就像葉利欽的1999年12月31日。 同樣,很少有書值得一讀。 你花錢買一本書或雜志,并不意味著你必須讀完它,以免浪費金錢。你的時間是不可回收的資源,但你花的錢不是。 有人說:“你要做的就是在一分鐘內知道一本五萬字的書不符合你的預期,然后決定不讀。 速讀的能力不僅體現在閱讀上,還體現在人際交往上。
結束一件事或者一段感情,有時候比開始還難。 戀愛久了,舍不得離開,我能理解。 但我不明白的是:明知不對為什么不改?改正錯誤是一個人力量和決心的標志,也是一個人希望和成就的基礎。 其實生活很簡單:丟了東西就去找,找不到就忘了,去找下一個。 摔倒了,爬起來,拍拍灰塵,繼續上路。 不能盡快完成,就不能盡快開始;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完成,你就不能很好地開始。 “后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 后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 只要心還在,夢想還在,就可以重新開始。從頭再來是英雄的一生。
天時地利人和
看足球比賽,我們會發現,最好的射手都是那些最擅長抓戰機的人,他們總能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地點。 好的射手是會跑的人。 事實上,所有的“頂級大師”和成功人士都非常善于抓住機遇和選擇環境。 有人曾經總結過一個“一二三定律”,就是戀愛不要超過一年,學英語不要超過兩年,工作不要超過三年。 這看似玩笑,卻能給人一些啟發。 人只有在不斷的變化中,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能,提升自己。但是,長時間的停滯,容易使人的心理麻木,心態容易變老,導致思維定型,過度專業化。同時,在一個環境中呆的時間太長,會因為怨氣過多而不利于自身的發展。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那些不斷流動的干部,往往升官最快,南來北往的往往發財,“農村包圍城市”的往往成為名人。 沒有人有任何理由忽視這樣一個事實,這是一個高度流動的時代,強調速度和效率,一切都在流動中發展以超越自己。 對于一個渴望成功的人來說,有時候不得不離開熟悉的環境,離開熟悉的領域,去更遠更有利于自己發展的地方去探索,去奮進。 需要注意的是,一個坐以待斃的人不可能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