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奮斗了十年的鑫哥,是一家行業報的資深記者。去年,她終于提到了副處級別,但她卻決定辭職。這讓人感到意外,因為鑫哥一直抱怨她的收入太低,僅有7000元每月,而且在事業單位中整天謹小慎微,心情壓力大。
據說,有人舉報說鑫哥接受了一次外企邀請出國采訪,但實際上那次多待四天是在自己出錢的情況下。她還沒有出過國,就趁機在國外玩了幾天,花費了近半個月的工資,這讓很多人都心疼。
盡管剛畢業時老人的支持幫助她買房,但房貸仍然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五年來,一家人都沒有回昆明老家的春節,而是因為機票太貴。在一次借款之后,他們才得以回家過一個簡短的年。
有一次喝酒后,鑫哥淚水漣漣地說:“我覺得自己挺不孝順,也挺沒出息。” 她加班加點干了這么多年,卻連分文也拿不到,還常常要向父母借錢。
我對她分析說,你并不是工作能力不強,更不是不努力,只不過你在很多事情上走了彎路。我告訴她,每個人都應該擁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更高遠的人生目標,而不是滿足于平庸,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地成長和發展。
這讓我想起吳軍老師的一句話,他曾經寫道:“見識太窄的人總是慶祝平庸。” 他的話觸動了我的心,讓我明白自己的不足之處。我意識到,我需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不再被眼前的利益所束縛,而是要追求更高層次的人生價值和目標。
就像吳軍老師自己說的那樣,當他第一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之前所有的成就其實都是非常基礎、普通的事情。他認識到,要想真正地成功,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探索新的領域,并且擁有一顆愿意接受挑戰的心態。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許多人只是表面上的勤奮而已,他們可能會為了領導看好他們而加班,但是當真正面對繁重工作時,他們就會逐漸失去動力。而那些真正堅持下去的人,那些能夠持續投入精力和智慧去解決問題的人,那些人才是真正勤奮的人。他們不會因為暫時的小挫折而放棄,因為他們知道,最終獲得成功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心態和行動。
然而,我們也容易被一些表象的事物所牽絆,比如高工資、戶口、房子或車子。這些東西確實重要,但如果我們只追求這些淺顯的事物,我們會忽略掉最重要的事情,即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并且持續提升自我。這就是所謂“聚焦短期利益得失”導致忽略“真實價值”的情況,它阻礙人們實現長遠目標,使得許多人的生命節奏變得混亂無序。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區分什么樣的努力才算真的有效,以及如何避免成為那些只關注眼前利益但無法達到高度發揮潛力的“瞎忙”者。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找到內心深處渴望實現的大目標,并將其作為我們的指南針,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能勇敢前行,將每一份努力轉化為寶貴經驗,為未來的自我超越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