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行走,款步人間,流連桃李之下。時令未遲,阡陌間正有好時光相待。翩然一人,或三五一群,踏青河畔。退去案牘之勞苦,仿若脫籠之雀,獲得無限自由。新柳發芽,裊娜風中,自有一番柔情。四維之內,青草綠麥鋪展成連篇累牘態勢,一程接一程,直引向天際。大地著衣,勾勒“春衫是柳黃”的意象,也令心靈蒙紗,一種不可觸摸的迷蒙縈繞心頭,這便是“春情”吧。
春水東流,是移動的色塊,而非湯湯飛逝的時光。必須慢行,必須心靜,慢行能體悟花開草變,心靜能體悟萬物禪境。田疇在山腳,山腳在云下,倘若蕭冬割裂了天地間的種種元素,在春風春雨的彌合下,它們又能自然銜接。此刻的我,已然不是個體的生命,而是大自然的有機因素之一,嵌合在芳菲四月的邊角。
古人說,應該去看桃花,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按理說,桃花是有主的,桃農們照料之、呵護之。但從另一角度來說,桃花又是無主的,它屬于春天,屬于每一個觀光客,我們都愛它的深淺紅顏,將之比若姑娘、女人、愛人或情人。
從荷爾蒙的迷煙里走出,走入徑畔無人行,鳴雞上墻屋的村野,更符合我紓解沉郁心情的初衷。在塵世生活里,我們被各種欲望包圍,如同繩索將身心緊緊捆縛,愈掙扎,愈痛苦。跳出紅塵,才能解脫。于是,春風和煦的村野,就成了突越思想困境的桃源。“竹雞啼雨隔林塘,四月山深梅未黃。水近洞門云氣濕,葛花開上石眠床。”有時環境能造弄境界,給人不察覺的指引。
心寬萬里,自然境界豁然。倘心中有錦繡,滿眼盡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敝院的桃花開,杏花俏,楊花白,雞鳴犬吠,道路隱斷。剎那間,仿佛自己并不在今朝,而是回溯了時間。
時變事變,而春美未變,芳菲依舊。四月匆匆,我沒有去名山大川尋春,而是獨辟蹊徑,尋田野的春,尋原始的春,那里籬落疏疏,樹頭花落,卻是最美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