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五月間,大部分的春花已“紅殘綠暗”,薔薇才綻開自己的笑臉。
春日的花兒中,最不肯掩飾內心的,大概就是薔薇。薔薇搖曳著俏麗的身影,一叢叢爬上墻頭,清純的單瓣,綺麗的重瓣,輕輕搖曳于綠葉之上,若有若無的清香,引來蜜蜂嗡嗡飛舞。
薔薇,又名墻蘼、刺玫、山棘。薔薇乃藤蔓落葉灌木,因其蔓柔靡,依墻攀緣而生,古人多種植作為籬笆墻的屏障,故名“墻蘼”。
“薔薇,薔薇,帶刺的玫瑰。”薔薇、月季、玫瑰,被稱為“薔薇科三姊妹”。它們最明顯的區別,就在于莖刺。莖上的刺密集,使人幾乎下不了手的,為玫瑰;莖上的刺稀疏,且尖直立者,為月季;莖上的刺少,刺帶鉤者,為薔薇。
在距今五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時代,薔薇已被先民用作器皿上的花紋。在陜西出土的仰韶文化陶器上,有大量薔薇科和菊科花卉圖案,文物界以“薔薇紋”統稱。
薔薇常常蔓生,枝條極長,或攀在墻上,或搭在架上,遠看就像一盤仙人布下的棋,所以明代顧磷說“對著玉局棋,遣此朱夏長。香云落衣袂,一月留余芳”。遠觀,幾百朵上千朵花簇擁在一起,一團團云蒸霞蔚,蔚為壯觀,猶如錦繡屏風。近看,如進入花的海洋,花們紅如丹、白似雪,熱烈奔放,無拘無束。
古時園藝有一種“薔薇架”,可靈活移動,構成整堵花墻或一面花屏,為園林布局或家居添景。唐代元稹曾經描繪過:“五色階前架,一張籠上被。殷紅稠疊花,半綠鮮明地。風蔓羅裙帶,露英蓮臉淚。多逢走馬郎,可惜簾邊思。”
“燕來枝益軟,風飄花轉光。氳氤不肯去,還來階上香。”當燕子歸來時,薔薇開始發芽。薔薇初夏開花,每年花開時節,葉茂,花繁,滿枝燦爛,芳香清幽。微雨或朝露后,花瓣紅暈濕透,香風陣陣,蜂飛蝶舞,令人心曠神怡。
薔薇有很多顏色:金黃、鵝黃、白色、大紅、粉紅、淡桃紅……據說,黃色為上品。薔薇花小,內里乾坤卻大。仔細觀察,重瓣薔薇,花瓣有六重之多,花蕊柱頭40多個。因春季開放后不再開花,而且花多白色,人稱薔薇為“白殘花”。白薔薇的最佳狀態,不是妖嬈模樣,而是蕩漾著一波一波霞光,透著清純,透著活力。
“朵朵精神葉葉柔,雨晴香指醉人頭。石家錦帳依然在,閑倚狂風夜不收”,“繞架垂條密,浮陰入夏清。綠攢傷手刺,紅墮斷腸英。粉著蜂須膩,光凝蝶翅明。雨來看亦好,況復值初晴”……你來或者不來,你遇見或者避開,薔薇并不在意人的態度,依舊不緊不慢,由著自己的性子,做著自己該做的事——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