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小時的漫長飛行后,普吉島已經近在咫尺。走出機艙,一陣熱浪撲面而來,這才切身體會到當地天氣的熱情奔放。寒冬籠罩的江南早被拋到了腦后,我已然憧憬起那椰林搖曳的海島風光了。
泰國人最尊崇的動物是大象,恰巧泰國的形狀也宛如象頭,南部細長的半島就像象鼻般伸入安達曼海之中。全國最大的島嶼普吉島就如同裝飾在象鼻上的一顆珍珠,吸引著四方游客。
普吉島的美,美在繽紛多姿,短短數日的行程,又怎能一覽無余?在這里暫且將自己感受最深的三種風味略作呈現,讓朋友們也能一窺普吉的魅力。
食之味
出游之前,擔心食物難以習慣。然而,普吉島美食的獨特風味卻給了我極大的驚喜。
所到餐館,無論大小,定會出售一款名為“冬陰功”的特色湯品。冬陰功湯以大蝦和檸檬為主料,乳白的湯汁看似輕柔,卻暗藏玄機。細品一口,濃郁的酸甜配以恰到好處的辛辣,次第綻放于舌尖之上,融合成妙不可言的滋味。泰國菜喜用各種香料乃至蔬果調味,形成以酸、辣、甜為基礎的復合口感,冬陰功堪稱代表。
地處熱帶、面朝大海的普吉島物產豐富,尤以海鮮、水果為代表。就算是在游船上的簡便自助餐,也配有新鮮大個的蝦、蟹,供人大快朵頤。而在芭東一家餐廳吃到的烤石斑魚,細膩鮮美,至今想來,都垂涎三尺。飯后再來上幾塊甜美香脆的菠蘿,或是慢慢享用墨綠香水椰子清新的果汁,無疑是令人難忘的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出游中的幾次用餐,不僅菜品出眾,環境也極富特色。或是靜靜地坐在懸崖餐廳中,俯瞰美麗海灣;或是在海濱酒店享用美食后,漫步于沙灘,與浪花親近;或是在金碧輝煌的幻多奇餐廳中一邊用餐,一邊欣賞精美的壁畫與雕塑。這些難得一見的景致都為用餐體驗加分不少。
海之味
不知從何時起,燦爛的陽光,潔白的沙灘,碧藍的大海,已然成為了縈繞于人們心頭的夢想,成為了一個完美假日的必要條件。大海,遼闊、深沉、神秘,卻從未停止對我們的強烈誘惑。在普吉島,海,觸手可及。
雖然在出海時遇到了六級風浪,沒能去成有“天堂”之稱的皮皮島,頗為遺憾。但這幾天來飽覽的海景已經讓我不虛此行了。如果說第一天在攀牙灣的旅行主要還是欣賞巖溶地貌的奇異秀美,尚未接觸到心中向往的真正“碧海”,那第二日踏上帝王島,則讓我與滾滾碧波來了個零距離接觸。帝王島雖然不大,卻被晶瑩的海水圍繞,東北角適合浮潛,滿眼紅紅綠綠的救身衣快樂地按下葫蘆又起瓢。轉到島的另一邊,胸懷立刻被洶涌而來的浪花激越起澎湃之情,立定了,腳下是潔白且細膩如粉的沙灘,任逐浪一遍遍澆透自己。極目遠眺,深藍的海與湛藍的天交融在一起,正是傳說中的“海天一色”。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次旅行中與“海”的緣分還遠遠未盡。所住的希爾頓酒店緊鄰卡隆海灘,維景別墅更是擁抱著拉葳海灘。每日早餐過后,信步來至海邊,沒有景區的嘈雜與喧鬧,只是偶爾走過幾個散步或晨練的老外。陣陣潮水輕柔地拍打著沙灘,漫步其上,雙腳享受著細沙柔和的按摩,身體被涼爽的海風吹拂,雙眼盡情地掠過一切美麗,心曠神怡的感覺語言無力承擔啊。
如果走累了,則可以慵懶地依靠在海邊的沙灘椅上,看著大海發發呆,除了潮水按著節律舞動之外,平靜的海面似乎永遠不會變化,只是偶爾劃過一道白帆,繼而緩緩消失在遙遠的天際。時常見到有老外踏著沖浪板或駕著滑翔傘,勇敢地逐風追浪,而我覺得,就算沒有技術與膽量去與大海一較高下,只要*坐海邊,欣賞這曠遠純凈的景色,便能讓心靈放松,脫去思慮,未嘗不是一大享受。
天之味
普吉島的天是不能不提的。這個“天”,除了指藍天,也代表普吉島的天氣及自然條件,以及天然淳樸的民風。
近來國內各大城市往往被PM2.5所困擾,而在普吉島,你可以看到毫無瑕疵、貨真價實的藍天。在藍天的映襯下,無論是修長而挺拔的椰樹,還是富有泰國風味的民居,都顯得格外動人,富有活力。若是登上山頂,整個城市更是一覽無遺,一排排整潔的街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全無一點陰霾,讓人心情也格外敞亮。最后一日去參觀查龍寺時,只覺那一座泰式佛塔金光閃閃,動人心魄,華美異常,想來如水洗過般的天空這一背景功不可沒。
二月來普吉島正值干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光,雖然氣溫常常攀升到30度以上,但絕無悶熱的感覺,加上靠近大海,不時吹來陣陣海風,哪怕烈日當空,舒適度依然不減。島上植被繁茂蔥蘢,小憩時找一處濃蔭,還真是俯拾皆是。
從導游處了解到,泰國人的生活普遍較為悠閑,總是適可而止,從不過度追求名利與財富。在以勞模著稱的中國人看來,甚至顯得有些懶散。但導游的一句話的確引人深思:“中國人什么都不缺,就是缺時間。”
是啊,我們一年到頭忙碌,有沒有靜下來捫心自問,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才真正重要?短暫而精彩的普吉之旅已然結束,雖有幾分不舍,但至少我相信自己能帶著一份從當地習得的閑適與淡然,投入到新的工作與生活中,把日子過得更加從容而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