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對落葉最爛漫的贊頌不過是“化作春泥更護花。”綠蔭與緋紅相映下記憶最深刻的往往是艷麗和典雅別致的,可若紅花一山漫,眼睛總會是倦怠疲乏的,人總是受不了單個調的曲子。但若有野胭稀疏碎點藏匿在深綠中,總是能被人發覺而驚嘆于悄然的盛卻。
最平凡的綠葉在于鮮花枯萎后再也沒有了生氣——逐漸變成晦暗枯爛不自然卷曲的軀體,然后每當到了秋天——當葉子隨金黃的紋路在陽光下遮翳時,迷漫的芬香似灰色淡然的霧悠然環繞著葉兒,深沉而又浪漫。
葉莖穿過深處的根伸向土地里孕藏的蜿蜒水道中汲取清甜的水分,佇立在三季的風尖悠伴枝舞,悄隨花開。秋末來不及向大樹“道謝”,猶隨著褐枝蒼老的模樣變換在陽光下鍍上一道道金子,火紅的若綻放出一生枯榮積蓄的能量,向天邊的大雁訴說著:“我愛大樹,我愛大地?!鼻镲L瑟瑟敲打著大樹的枝干,讓落葉學作一只只輕靈的蝴蝶,一條條輕悠的小舟,尋找溫暖的大地母親的懷抱,亦或是在死亡的一岸???。
落葉歸根,回到了它最初的地方。
漫長的三季它不斷地汲取根部所吸收的力量,而今它終是被埋葬于生命的土壤,再一輪一輪漫長的歲月流淌,它甘化為純盡的土,包容萬物,滋長萬物;亦或是無聲的被綠蘚腐蝕至盡。它化作無窮的能量去孕育新的生命,新的輪回,或者說它本身就是最浪漫的輪回,看向漫天奔向土地的落葉,我不禁淚簌簌而默然了。
我猶是想到漂泊他鄉,孤苦伶仃的孩子呵,興許這是一種鄉俗——一種不成文的規定,但鄉情永遠是一個在外孩子最溫暖的回憶呵!人們說,人老了以后總是要埋葬在他最初長大的地方的,待到墳前野草遍布蔥盛,寂寞再也無處尋。
落葉歸根,是尋找生命之源的溯流,還是對家園的支撐和守護?看向拋去“雜念”,亦或是如拋棄枝頭前充實的陽和水分縱然化為牢固的土壤讓大樹獨挺于風雪屹立不倒的原因,眾多青年選擇了回國,不禁嘆然:歸根化泥永護花。難道不曾想到他們放棄更優異的條件與環境全身投入科研,不正如隨寒風匆匆奔入大地的落葉嗎?我不禁釋然了:他們是無名的捐生殉國者,回國潛造只為了祖國興盛的花朵永綻不萎,在黑暗迷霧中探索一條充滿無盡光明的新道。我想這可能才是最浪漫的“落葉歸根”了吧。
三季枯榮一生,落葉化泥歸根。
留下的是它盛時的芬芳,還是永生(身)浪漫的奉獻?
是永生塑造了永身,還是永身塑造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