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假期,總要徹底整理一下物品,重新審視一遍,有些扔掉,有些送人。但是,有些東西,卻一直跟隨著我,被我如影隨形地保留珍藏著。
當我看到一張張被歲月磨黃了的黑白照片,變了顏色、寫著祝福的留念卡片時,記憶的閘門不經意間打開了……
回溯當年,物質生活較為匱乏,但精神生活卻非常豐富。無施農藥化肥的綠色食品,自制的簡陋玩具,單純的年紀,純潔的情誼,讓童年變得色彩斑斕。
那時幾乎沒什么花樣零食,一毛錢八九塊的水果糖,一毛錢一個面包,一毛錢一根麻花,小餅干、果光蘋果就已經是“奢侈品”了。除非過年才能添加些平時吃不到的吃食,但是我們都長得健健康康非常壯實。大概與這些食材純天然生長有直接關系吧!
那時沒有遙控電動汽車、樂高積木、變形金剛之類的開發智商的現代化玩具,簡單的小手槍,布娃娃就已經令我們興奮不已了。自制八卦(風箏)、縫口袋(沙包)、做尜(陀螺)、踢盒、跳房子、跳繩、藏貓貓,不花一分錢,都是就地取材,我們玩得不亦樂乎。放學后做完作業就飛到大門外,玩伴們都不約而同地到齊了。我想我們的身體之所以壯實,和那時的瘋玩一定有很大的關系。既鍛煉了身體,又增加了伙伴們之間的感情,真乃一舉多得。
要說那時我們小伙伴們之間的情感,有的甚至超越了自家兄弟姐妹,一點都不為過。有好吃的、好玩的,誰都不會吃獨食,絕不會落下在一起瘋耍的玩伴,誰要是出趟門幾天十幾天不回來,都想得不行。每年秋季,家家都得把火炕重新砌一次,也就是“扒炕”。每到這時,便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事了,這樣就可以去伙伴家里找宿。我們一玩到天黑 ,一嘮到半夜。
那時八九歲才上學,沒有特長班、補課班。也沒有大人接送,不論家離學校多遠,都是玩伴、同學們倆一伙、仨一幫地走著去上學。課余時間一點都不會浪費掉,爭分奪秒地跳大繩、撇口袋、跳毛驢。為了玩“打頭被子”,中午吃完飯就往學校趕,幾十人參加,分成兩伙,最后打的目標就是最厲害的。動作靈敏,反應迅速,費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被打下去,而且一抖接一抖地把隊友救上來,對方也毫不氣餒,繼續堅持戰斗到上課的鐘聲被敲響,才個個小臉通紅、滿頭冒著熱氣地進教室。
翻看這些舊物,仿佛又回到了年少。美好的記憶太多,道也道不完,寫也寫不盡。
人生輾轉,似水流年。 如今,我們都已步入不惑之年。大多數人都天各一方,各自為生活忙碌著,但時空永遠阻隔不了我對伙伴們深深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