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xué)習(xí)、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jù)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1
年味是什么?不是街邊高掛的大紅燈籠,不是除夕時慢地震天的炮竹,也不是大家翹首以盼的春晚,更不是那琳瑯滿目的年夜飯。在我們家鄉(xiāng)啊,年味當(dāng)屬浩浩蕩蕩的鑼鼓為先。
鑼鼓,潮州鑼鼓,是我們家鄉(xiāng)年年必有的習(xí)俗傳統(tǒng)。一到過年,鑼鼓一定是我們這兒最大的看頭。從大早上,在睡夢中,你就能聽到鑼鼓的樂曲傳來,隱隱約約。雖然叫做鑼鼓,但并不是顧名思義,不只有兩種樂器,這條長長的隊伍也并不是只有樂器。
當(dāng)那樂曲聲由遠(yuǎn)及近時,你就可以看到那浩浩蕩蕩的隊伍:只見領(lǐng)頭的搖頭晃腦的吹著喇叭,身后跟著抬“老爺”的人,然后是吹長笛的,后面是敲鑼打鼓的,然后是一連串抬著錦旗的……。鑼鼓走街串巷,會經(jīng)過每戶家門前,我們潮州是要在家門口掛一串長長的大紅鞭炮,然后鑼鼓在你家門前經(jīng)過時,就要點燃,響得噼里啪啦的,每次我都躲在門后,但還是會震的我耳朵生疼。我外婆的家門旁有兩條路,所以需要放兩次,每次都會有很多人來我奶奶家觀看。我們還會從“老爺”象旁邊插著的枝葉折下一小節(jié),放在自己身上,以此來保佑身體健康,平安順利。這節(jié)樹枝至今還在我外套的口袋里。
其次,在我們家鄉(xiāng),年味還是親朋好友的“串飯”。所謂“串飯”就是從開始過年親戚朋友會輪著一天一家做飯,所有人都會去他家吃,今天去你家吃,明天去他家吃,后天來我家吃,這也是我們潮州的習(xí)俗。每一家的主人都會百倍熱情的歡迎你的到來,不同的菜色,不同的親戚,相同的是那一顆真誠的心。
在民里坊間,總是流傳著一句話:大家都是“膠己人”。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2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400字六年級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每當(dāng)聽見這首歌,人們就知道春節(jié)將要來臨。在春節(jié)來臨的期間,大家就忙活著不停。大人們忙活著買年貨,做年菜,打掃房屋。則有的孩子輕輕松松地和自己的小伙伴們?nèi)ネ媪耍粵]寫完作業(yè)的'孩子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心的玩去了。除夕那天,大家都忙著貼對聯(lián),貼倒福,好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吉祥如意。到了晚上,鞭炮聲,彩炮聲連續(xù)不斷,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坐在一起聊著天,吃著香噴噴的食物看著春節(jié)晚會。小孩子們卻迫不及待地想得到長輩們發(fā)的壓歲錢。這天晚上,大家?guī)缀醵疾?a href=http://www.zzjyg.cn/jiaoyu/19294.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睡覺,都在熬夜守歲。
正月初一,天還蒙蒙亮,就可以斷斷續(xù)續(xù)聽見鞭炮聲。在這天孩子們也早早起床,穿好新衣,來到長輩面前拜年。正月初二開始,大家就忙活著出門拜年和在家待客。到了初六,一些小店也逐漸營業(yè)了。元宵節(jié)來臨又是一個忙活日。家家都要掛出幾盞大紅燈籠來,非常好看。這天晚上鞭炮聲再次響起,再在幾盞燈的照耀下,更加美麗。轉(zhuǎn)眼間,春節(jié)過去了,學(xué)生們照常上學(xué),大人們照常做事,大家都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雖然春節(jié)過去,但這個春節(jié)還是非常熱鬧,非常有趣。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3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平日里安靜地出奇的小鎮(zhèn),在今天,卻“活”了起來,洋溢著年的味道。
鎮(zhèn)子里,小巷里源源不斷地傳來爆竹聲,使我想到了王安石的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看著隔壁的小朋友們手里放著煙花,不禁羨慕起來。我對正在吃年飯的大人們急切地喊著:“放煙花吧!隔壁的人都開始放了。”“急什么?飯都還沒吃完。”奶奶在飯桌上嚷嚷著。
終于到了放煙花的時候,哥哥們帶著我來到門前的空地上,因為這兒寬敞,又沒有易燃物品,由于我膽子小,所以只有看的份兒。哥哥們點燃了一只拿在手里的沖天炮,“吁……砰”隨著一聲聲巨響,煙花在空中綻放了,好似一朵朵鮮花,那綻放開來的小火花向四周飛去,不一會兒,便在半空中消失了。
隨及他們又點燃了一個外形像極了圣誕帽似的煙花,煙火從帽子的頂端射出,像鯨噴出的水柱一般。煙火的顏色變化多端,時而是天空的藍,時而是云朵的白;時而是樹葉的綠;時而是西瓜的紅。我和哥哥們玩得不亦樂忽,于是我作了個大膽的決定,想親自放一次爆竹,感受一下過年的快樂。
哥哥們挑了一個圓柱狀的爆竹給我,開始,我也以為是個不會爆的煙花,但我卻被耍了。我把它穩(wěn)穩(wěn)地放在平地上,打算用火柴點燃之后就跑開,但我遲遲不敢下手,怕它的火花燒著我的手。眼看火柴快燃盡了,便鼓起勇氣用火柴點著了爆竹,看著爆竹一點點冒煙,我便趕快撤離。只聽見“嘭”的一聲,爆竹炸了。我的心被嚇得急速跳動著,哥哥們卻在一旁得意的笑著,我又氣又好笑,氣的是他們故意耍我,好笑是為自己的舉動好笑。
那一晚,院子里飄著爆竹的硝煙,煙中是一群放爆竹的孩子,正因為我們,家里才有了年味兒。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4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戶都忙碌了起來,當(dāng)然,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習(xí)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fēng)俗。
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xí)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shè)有“灶王爺”神位。負(fù)責(zé)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yīng)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shù)膮R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guān)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lián)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zhǔn)備好的對聯(lián)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lián),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農(nóng)歷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掃干凈,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農(nóng)歷的除夕夜,每家每戶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著年夜飯,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斗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農(nóng)歷的大年初一,我們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按照書上說的,一出門向什么方向出發(fā),出門行大運,接著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農(nóng)歷的大年初二,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xiàn)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xí)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jù)說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圓”,這應(yīng)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jié),這是過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過年,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著最有氣氛的年,心里奔放著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5
算算日子,下個星期二就是我們老家過小年的日子,對我們湖南邵東的來說,這天稱為小團圓,其重要性不亞于除夕。因為天冷,我們那冬天基本是一周才洗一回澡的,但是團圓這天,一定要洗個澡,老人們稱是洗去污穢,去舊迎新的意思。到了晚上,一般是要做上八個或是十個菜,一定要雙數(shù),意欲圓滿。開飯前要開堂屋,請老客進門(即請過世的先人長輩來吃團圓飯),然后喊著先人的名稱(如爺爺、奶奶、大伯父),請他們好好享用,再敬酒,敬完酒是要撒在地上的,不能喝。做完這一切,等個兩三分鐘,再大聲喊“送某某先人慢走,保佑我們子孫如何如何”。說完了,再放掛鞭炮,就可以正式開餐了。
過了小年,家里有豬的開始?xì)⒇i,沒豬的也要開始買肉,一般至少是買半扇豬肉,因為我們那里有做熏肉的習(xí)俗,吃不完的往窗外一掛就成,湖南的冬天一般都很冷,肉放在外面一夜保管凍得硬硬的,比放冰箱環(huán)保多了。
到了年二九這天,家家戶戶開始貼春聯(lián),有買的,也有村里的老人們自己寫的,家里有幾扇門是對著外面的,就要貼多少春聯(lián),這活很多小孩子都喜歡干,爬高爬低樂得不行。到了下午的時候,家家戶戶開始煮年更蘿卜,用大塊的筒子骨煲個三五小時,到年飯的時候再舀出來吃,那真是滿嘴里留香,還特別解肥膩。再說年飯,也是要求八菜或是十菜以上,雙數(shù),一定要有雞有魚,魚代表年年有余,米飯也一樣要多煮。這個雞而且是有要求的,一定要是公雞,不能是閹過的,要整個燉,有頭有尾,因這飯前要祭祖,要在整雞上插上香,供奉給祖先們吃。祭祖之后就能把雞重新加工一下給我們吃了。
除夕這天,吃過晚飯后,親戚鄰居就會來湊熱鬧,打牌的打牌,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聚一堆,小孩子拿了壓歲錢的開始斗富,到了12點家家戶戶也是要放掛鞭炮。如果有遠(yuǎn)在外地的親人,就會忙著打電話拜年。
到了初一這天,是不能睡懶覺的,一定要早早的吃過飯,開著等拜年的人來,絕不能讓人家在門外面等。瓜果糖是必不可少的,成年的男人是一定要派煙的,不管是抽或是不抽,親近的人家來了,還要奉上紅棗糖水以示尊敬。而我們這些小孩子也是要派出去拜年的,而且是有規(guī)矩的,一定要先給村里輩份最大的先拜年,再給最親的長輩拜年,然后才能去鄰居家拜年,如果去得晚了,別人 而給鄰居拜年,進門前一定要大聲喊“XX,我來拜年了”,如果不喊,鄰居就會逗人“你是誰啊,我怎么不認(rèn)識你啊”,而事實上,確實有不認(rèn)識的外村小朋友來拜年,但他們嘴甜,到了門口就大聲喊“晚晚,晚娘(叔叔,嬸嬸的意思),我來拜年了”。于是,就會得到一大堆的糖果和瓜子,小朋友都會自備一個大口袋出門的哦。
年初二,有娘舅的,一定要去舅舅家拜年,而有幾個舅舅的最頭痛,因為家家都會留飯,不去的話就要被說,結(jié)果經(jīng)常我們?nèi)置帽焕M三個舅舅家分別吃飯。年初三至初八,就是我爸的兄弟們家輪流請客吃飯,一大家族的孩子們聚在一起,真是比飛機場還要吵,但那時,孩子們都只覺得很開心,很快樂。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6
去年春節(jié)前十多天,爸爸說,我們還是回家鄉(xiāng)過年吧,深圳過年太沒有味道了,家鄉(xiāng)的年味要比深圳濃得多。我問爸爸,什么是年味呀?爸爸說,年味啊,就是過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從小在深圳長大,對家鄉(xiāng)實在沒有什么印象,過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鄉(xiāng)的過年是什么味道。于是,對于回家鄉(xiāng)過年滿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飛回家鄉(xiāng)。但爸爸說,離過年還早呢,我們慢慢玩著回去。我們由長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陽,然后到了爺爺住的那個叫源頭的小山村。
沒有深圳的高樓大廈,沒有深圳的車水馬龍,沒有深圳的霓虹閃爍,故鄉(xiāng)有的是連綿的群山,崎嶇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莊。但是,在這里,我確確實實體會到爸爸所說的濃濃的年味。
先說家鄉(xiāng)的打糍粑吧。故鄉(xiāng)習(xí)俗,過年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籠里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個很大的石臼中,兩個身強力壯的男人用兩根比我小腿還粗的木杵往石臼里使勁搗,大約幾分鐘后,糯米搗成了糊狀,就把它用木杵挑出來,放在一個簸箕里,女大家就蘸一點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團一小團的,再把它壓扁,做成圓圓的餅狀,糍粑就做成了。打糍粑時,灶里的柴火是紅紅火火地?zé)艋\里的熱氣是撲撲騰騰地升著,男大家把石臼搗得轟轟的響,女大家手忙腳亂地揉著糍粑,我們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亂竄著,笑著叫著添著亂,一派過年的熱鬧景象。
再說說殺過年豬吧。故鄉(xiāng)過年,不論家中富有或貧窮,都是要殺豬過年的。一大早,爺爺就請了兩個殺豬的屠夫過來了。大家把豬從豬舍里趕出來,那豬可真夠肥大的,爸爸說,起碼有300多斤。一個屠夫上前抓住豬的耳朵,另一個屠夫從后面抓住豬的尾巴,把豬按在一條凳子上。這時,爸爸走過來對我說,你到屋里去,太血腥了,兒童不宜。我滿心的不情愿,但又怕爸爸罵,只好走進屋子里面,耳朵里卻聽見豬凄厲的叫聲。過了一會,豬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豬已經(jīng)被宰掉了。屠夫們忙亂著,把肉切成一塊塊的,放在桶里腌著,爸爸說,這是用來熏制臘肉的。連村里的幾只狗都趕來湊熱鬧,在那里亂竄,一個屠夫飛起一腳,把一只狗踢得汪汪叫。就連空氣中都洋溢著過年的熱鬧氣氛。
當(dāng)然,年味最濃的還是放鞭炮了。我們知道,在深圳過年是不允許放鞭炮的。但家鄉(xiāng)就不同了,大家說,過年不放鞭炮,等于沒有過年。所以家家戶戶過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這可樂壞了我,從一回家,就跑到村里的小賣部買了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當(dāng)然,我是經(jīng)常有空的。我們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劃火柴一樣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還有點著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的沖天炮;晚上,我們就放煙花,放***。那時,恰好是我爺爺?shù)?0大壽,煙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讓我放得不亦樂乎。但爸爸說要我注意安全,少放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個村莊的上空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煙花,耳朵里傳來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那種熱鬧的情形,真是讓我興奮不已。
至于提著鞭炮去拜年,收到壓歲錢和無數(shù)的紅包,我就不多說了,總之,去年過年我真正體會到了爸爸說的過年的年味。
尋找家鄉(xiāng)的年味 7
在內(nèi)蒙古,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那就是我可愛的家鄉(xiāng)。
這里的天格外藍,這里的草格外綠,這里的人們格外熱愛體育運動。因此每年都舉辦大型的體育盛會那達慕。那達慕大會是一個把內(nèi)蒙古傳統(tǒng)體育項目都綜合起來的大會,它的主要比賽項目是:賽駱駝,賽 馬,摔跤(搏克)等等。今年我有幸被選拔為鼓號隊的指揮,因此參加了那達慕大會的開幕式,開幕式上有各個鄉(xiāng)鎮(zhèn),各個學(xué)校的文藝演出。演出結(jié)束后,比賽就開始了。
第一個比賽項目是賽駱駝。賽駱駝是蒙古族傳統(tǒng)的體育項目之一。騎手不分男女,他們穿蒙古族服裝,騎在駱駝背上,先到終點者為勝。獲勝者常被人抬起,并唱歌跳舞以表示祝賀。賽駱駝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所以深受人們的喜愛。
接下來是賽 馬。賽 馬是男兒三技中的一項,其主要項目有:賽奔馬,賽快馬和馬術(shù)三項。人數(shù)多少不受限制,少則三,四人,多則百余人。若以草原為賽場,賽程通常為五十至七十里。比賽時,參賽者一律不備馬鞍,不穿靴襪,身著彩衣,頭束紅綠綢帶,騎在馬背上。在發(fā)令員一聲令下后,人們便揮動馬鞭沖向終點。比賽結(jié)束后,獲勝騎手會獲得榮譽。
最后一個項目就是摔跤了。摔跤,蒙古語為搏克,蒙古族的傳統(tǒng)體育活動。摔跤比賽時,選手們身穿牛皮坎肩,頭纏紅黃藍三色頭巾,腳蹬花皮靴,腰扎皮帶,下身穿套褲,脖子上掛著五彩飄帶。出場時,雙方摔跤手揮舞雙臂,然后互相搏斗,決出冠,亞,季軍,分別授予榮譽稱號和獎品。
當(dāng)這三項比賽結(jié)束,就應(yīng)該舉行閉幕式了。閉幕式是一個十分莊嚴(yán)的時刻,當(dāng)旗手把會旗和國旗降下來時,我們心中不免有些難過,那達慕大會就這樣結(jié)束了。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那達慕大會,歡迎您下次來參加我們的盛會,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它的快樂。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8
又是一年除夕將至,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xiāng)。
剛到老家,祖父忙起來了。他帶我去商店買了"福"字。經(jīng)過祖父一番叮囑,我們開始認(rèn)真貼"福"。祖父說"福"字是帶來吉祥幸福的,能祈禱在新一年過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貼,我們一聽,干得不亦樂乎。我拿來一張金"福"字,往上貼時,祖父說該把"福"字倒著貼,才能"福到"。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貼"福"字也講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門上倒著貼"福"!
除夕這天,祖母忙了起來。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紅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祖父早已在灶前把火燒得旺旺的,祖母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會功夫,熱氣騰騰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鍋了。我看得眼花,來不及歡呼,祖母又嫻熟地撒上芝麻、紅棗。在一旁的我早已饞了,趕緊切下一塊嘗了嘗,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軟,好地道的家鄉(xiāng)民間口味!
中午,祖母用紅薯粉做了紅薯餃,餡是蘿卜、瘦肉、豆腐、烏賊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傳統(tǒng)的調(diào)料。一段時間后,祖母把一個個紅薯餃放入蒸籠,過了一會,蒸籠周圍散發(fā)出陣陣香氣!出籠后,只見個個晶瑩剔透的紅薯餃沖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為快,夾一個放入口中大嚼起來,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祖母累得滿頭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對我笑了笑說:"孫子,多吃點,這可是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過年,我們家都會收到壽桃,這是50、60、70、80、90甚至100歲老人的子女把壽桃送遍整個村子,他們送來時臉上洋溢著笑容,能讓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壽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長壽"。今年是祖母70大壽,爸爸和祖父挨家挨戶地送壽桃,增進了鄰里之間的親情友情。家鄉(xiāng)過年的味兒就是也不一樣越!
初八,祠堂里又開始唱戲了。祠堂里樓上樓下是人滿為患,笑聲不斷傳來。我看了一會就不看了,因為我看不懂,也許是我沒耐心,只能看熱鬧。最后只剩下媽媽和祖母看。走出祠堂,鑼鼓聲、二胡聲還能傳出來很遠(yuǎn)。整個祠堂則五彩繽紛,臺上的戲子演得惟妙惟肖,贏得觀眾們的陣陣掌聲……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9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每當(dāng)我看到王安石的千古絕句,我的興奮與激動總是莫名地涌動。我仿佛看到了那一張張百元大鈔的壓歲錢;那滿天絢爛的煙火;那一桌桌豐盛溫暖的年夜飯;那一對對寄托來年美好愿望的春聯(lián);那擠進祖國大地的濃濃的年味兒。
盼啊,盼啊,衣柜里那套嶄新的衣服,想穿,又戀戀不舍地放了回去。這衣服無論如何要等到大年初一穿。盼啊,望啊,終于等到了除夕夜。
殺魚、宰肉、洗菜、敲蛋……姥姥家的廚房乒乒乓乓,敲鑼打鼓似地忙活起來,終于誕生出一桌喜洋洋的年夜飯。瞧這色香味呀,我的口水都流了一桶了。開吃!爸爸給我夾了只蝦。“多吃蝦,吃蝦聰明。”我也給老爸夾只紅辣椒,“祝老爸的`事業(yè)紅紅火火。”大家卯足了勁兒吃,吃得嘴巴只冒油,肚子圓滾,個個象企鵝似地挺著肚子。
吃飽喝足,可別睡呀!看春晚呀!王菲的歌聲分外妖嬈,宋祖英的音域激情高昂,劉謙的魔術(shù)奇跡連連。別說亮點不斷,即使平平淡淡,咱也不在乎,我看的不是春晚,要的是那年味兒。
“三、二、一”,新年的鐘聲敲響,那爆竹聲就像洪水般沖擊而來,一朵朵禮花如春筍般涌上夜空,一個個彩球頻頻升空,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此消彼綻”、“此逝彼放”,連星月也黯然失色。
抱著枕頭,我漸入夢境,數(shù)著那嶄新的壓歲錢,一張,兩張……憧憬著新的希望,計劃著新的一年,愿福滿人間!
家鄉(xiāng)的年味兒作文 10
穿新衣,蒸饅頭、貼對聯(lián)、拜年------這些記錄了我們祖先禮貌的一個個符號,不僅僅是我們民族的文化胎記,更是每一個人記憶中的“年味兒”。這天,就讓我們一齊走進牛年春節(jié),感受一下那賦予了現(xiàn)代情感、充滿了書香情調(diào)的新“年味兒”------
購書狂
也許受爸爸愛看書的影響,我這個“小書蟲”有先天愛看書的遺傳,每年大部分壓歲錢都被我用來買書了,這不,大年初四,我已準(zhǔn)備選購新學(xué)期的教鋪資料了。
我來到南京新街口書城,店里紅紅的中國結(jié)和大燈籠襯托出濃濃的“年味兒”。書城內(nèi)人來人往,很是熱? 一些“小書蟲”干脆就席地而坐,地面雖然很冷,但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看書的熱情。
聽旁邊的工作人員說,今年春節(jié)每一天來書城的人都很多,早晨書城還沒開門,就有不少孩子等著進場了,不少像我這樣的“小書蟲”在書城一呆就是半天。等我精心挑選了幾本自己喜歡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繁星春水》、《魯賓遜漂流記》,結(jié)賬的隊伍已經(jīng)排成了一條長龍。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其中不少孩子是爸媽陪同來購書的,手里拿的是沉甸甸的新書。
新春的“年味兒”里融入了書城暖暖情調(diào)的書香味!
出游樂
大年初五,我和老爸、老媽一齊出游,首選景點秦淮河。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秦淮八艷、烏衣巷、王謝故居、六朝煙雨------舊時的秦淮曾讓那些文人墨客留念不已。
在石頭城公園外秦淮河游船碼頭上,已經(jīng)是人山人海,聚集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碼頭上停靠8艘張燈結(jié)彩的畫舫,聚光燈巨大的光束游移在水面上、游船上、岸上、燈影槳上一片輝煌。我迫不及待地用數(shù)碼相機攝下一個個美麗的瞬間,處處是景、移步換景,最后連自己也融入了這個美麗的畫卷中。
忘不了秦淮河上的萬盞荷花燈競艷的美妙夜景,忘不了精美的仿古“秦淮畫舫”群眾亮相的美麗瞬間,忘不了大人們喜笑顏開、小孩們歡欣鼓舞的激動場面-------
“嘭、嘭、嘭”天空中不時綻放出五彩繽紛的煙花,火樹銀花不夜天,更是增加了春節(jié)的喜慶氛圍,就連空氣中彌漫的火藥味似乎都融入了“年味兒”!
新春的“年味兒”里融入了夜游秦淮、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火藥味!
當(dāng)春節(jié)的腳步離我們漸行漸遠(yuǎn)的時候,我們依然深深的保留對親人對朋友的祝福。新的一年,讓我們在遐想的時候,感受春節(jié)的快樂;新的一年,讓我們走向期望,感受春節(jié)美麗的夢幻;新的一年,讓我們走向成功,更多的感受春節(jié)文化帶給我們的新“年味兒”。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11
時間過得真快,轉(zhuǎn)眼又過年了。全家人越來越忙,好吃的也越做越多,滿屋滿院陣陣飄香,我總?cè)滩蛔《辔鼛卓凇2贿^,什么香味都比不上家鄉(xiāng)過年時的米酒湯圓的味道。
家鄉(xiāng)過年,有早晨全家一起吃湯圓的習(xí)俗,寓意今年全家團團圓圓。大年初一一早,媽媽和伯娘們便一起做湯圓了。我們小孩子也早早就被熱鬧的鞭炮聲吵醒,在床上巴巴地等著吃湯圓的信號了。一會兒大哥問“湯圓好了沒?”一會兒二哥喊“什么時候可以吃呀?”大人們便笑著回道:“就快了,就快了,你們這群小饞貓呀!”
大人們就愛騙小孩兒,說“快了,快了”,可我們等啊等,肚子咕咕叫,也沒好。我們百無聊賴,便猜湯圓是什么餡兒的,也熱火朝天討論起自己愛吃的餡兒。樓下喊了聲“吃飯咯——”,我們幾個一起向樓下沖去……
還沒跑到飯桌,米酒的甜香就鋪天蓋地沖擊了我的鼻腔,瞬間,口腔涌出一股“饞饞”的口水。走近了,我看見一個個圓潤又飽有光澤的湯圓在米酒湯里靜靜地躺著,多么可愛啊!舀一個嘗嘗,鮮嫩的肉汁在咬破湯圓皮的一瞬間彌漫開來,我驚喜地叫道:“我這個是肉餡兒的!好香!”
“我是紫薯餡兒的!好吃!”三哥也滿是驚喜。
“我是豆沙餡兒的,啊……”大哥故作神秘,“啊,我吃到硬幣了!”邊說邊慢慢吐出了一枚硬幣。
全場一陣驚呼,大伯娘笑著說:“包了硬幣的湯圓總共就三個,吃到的人今年運氣好!還剩兩個,看你們誰運氣好!”
大伯娘還沒說完,二哥“哎——”了一聲,他也從嘴里拿出了一枚硬幣,喜滋滋地舉給我們看,好像在說“我今年一定走好運!”
兄弟仨就剩我沒吃到了!原本只吃肉餡兒和豆沙餡兒湯圓的我,也開始拼命吃其他餡兒的湯圓,可我整整吃了兩碗湯圓,幸運女神也沒眷顧我……那最后一個“幸運湯圓”被二伯娘吃到了。我羨慕地看著她,她完全明白了我的心情,把硬幣推到我面前,說:“這叫‘傳遞好運’,祝你新的一年健康成長,學(xué)習(xí)進步!”
在“海納百川”的現(xiàn)代昆山,我能吃到五湖四海的美味,可是飽含著長輩祝福的米酒湯圓的味道才是我心目中家鄉(xiāng)的年味,也是最美的年味!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12
任何人都趕不上時間的腳步,年末將至。城市里,家家戶戶都貼上春聯(lián),窗口都掛滿了臘味,店鋪門上掛滿了燈籠,顯得熱鬧而喜慶,今年我們決定回老家天臺過年,倒不是要去那兒走親訪友,只是很懷念老家的味道。在除夕這一天,我們早早的給外公外婆拜了個早年,動身前往老家天臺。
相比城里,鄉(xiāng)下的年味自然要濃些。天臺人過春節(jié),一般是從臘月三十時到正月初八之間,實際上從上一年的二十五日開始,家家戶戶都在撣塵,打掃,準(zhǔn)備年貨,喜氣洋洋為過年做準(zhǔn)備了。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四,俗稱“小年”,在那天里家家戶戶購年貨,做饅頭、搗年糕、包食餅筒等。說到食餅筒,就如俗話說得“食餅筒筒像卷,豆芽小菜炒麩筋,店家借根天平秤,秤過今年重幾斤”,這是那兒最受歡迎的美食,用面粉糊得薄如紙大如鍋蓋的圓形面皮,包制多種餡料。臺州人的食餅筒胖得像小孩子胳膊的圓筒形,至于里面的餡料則可以用包羅萬象來形容。再經(jīng)過灑上色拉油的平底鍋的烤制,當(dāng)其烤成色澤金黃的時候,就能出鍋上桌了,這時咬在嘴里,外脆里香,別提多美味了。
到了除夕這一天,年味越來越濃。先是全家團聚會餐,將剩余的飯藏著,稱“隔年飯”以示“有吃有剩,連年有余”。以前,年夜飯后都圍在家門口放鞭炮,稱“關(guān)門炮”,那可是孩子們最重要的娛樂節(jié)目,如今鞭炮已不能再放了,孩子們便少去了幾分樂趣。除夕夜照例是不睡覺的,大家圍坐一起或聊天、或打牌,叫做“守歲”,小輩們早早地圍在大人們的旁邊,等著長輩給小輩們分發(fā)壓歲錢。除夕夜,離家再遠(yuǎn)的親人們都要回來吃飯,一家人和睦幸福。
新年初一,春節(jié)的高潮到了,家中一片紅紅火火,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初一早上,小輩們要向長輩們行禮祝賀,稱“拜歲”。這一天,商店不開市,人不遠(yuǎn)行,遇人多說吉利話。新年第一頓早餐要喝五味粥,那是由紅棗、番薯、毛芋、赤豆、豆腐等煮在的米粥,寓意不忘節(jié)儉,新年五谷豐登。晚餐大多是要吃扁食、水晶蛋糕,水晶蛋糕可是天臺姑娘們的最愛,輕啟朱唇,香軟甜便直達心田。
初二,是走親訪友的日子,家長們會在有家里待客,婦女孩子會去游覽寺廟,祈福消災(zāi),祝愿自家在新的一年里能無病無災(zāi)。初四到初八,人們都忙碌起來,要抓住春節(jié)的最后時光,走親訪友,尋到最后一份熱鬧。春節(jié)到此也大致結(jié)束了,又回到初始時的那份靜謐,人們也都散了,各做各的事去,新的一年剛起了個頭,需靠雙手去創(chuàng)造美好明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過年的形式?jīng)]有太多改變,人們還是能團聚在一起,只是年青人都個個拿著手機,對著看不見的人發(fā)著聊不完的信息,而面對面坐著的人的話語少了。是啊!現(xiàn)在的年味已經(jīng)淡了,淡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情也被燈紅酒綠的虛擬世界給沖淡了,我站在窗口吸著空氣中漂著的年味,在心頭祝福:年味莫淡了。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13
坐在房里透過紗窗看院外的街道。
稀稀疏疏的三兩人騎著摩托飛馳而過,下午的一場小雨將本來已清淡的初一淋得更加冷清。偶爾附近傳來的一聲炮響還能讓人勾起三十晚上的回憶,煙花在頭頂綻放,競得人驀地抬頭,正看見最美的一瞬,四散的流光從極盛到萎謝。
今年因奶奶去世的緣故回到家鄉(xiāng)小鎮(zhèn)過年,本以為小鎮(zhèn)的新年,人多熱鬧,有鞭有炮會有往日的年味。然而從昨日到今天漫天的炮聲里只有硫化物的刺激性氣味,嗆得人難以呼吸。
早上八時左右邊有人陸陸續(xù)續(xù)來拜年,一人一掛鞭,放完敬一炷香就走。在樓上聽著院子外面轟隆似雷鳴的聲音,百無聊賴。
想起昨夜三人擠在一起坐著說要一起好好看春晚。結(jié)果媽媽九點便已睡著,爸爸在認(rèn)真發(fā)短信。于是我也開始和同學(xué)手機聊天。
深夜,晚會也已結(jié)束。我一人站在陽臺上看鄰居家的煙花。
春寒料峭,砭骨的風(fēng)讓人不由得縮縮脖子。又是新的一年。
對著漫天的煙花,我微微一笑,許下每年伊始的心愿,父母安康,萬事如意,不過對于20xx年或許還有一點另外的祈福:高考大捷。
QQ上零點刷屏的是各種羊年祝福。不分長短,一律點贊。
記得幾年前武漢還未禁鞭時,爸爸總會12點準(zhǔn)時帶我下樓放炮,那時每年在炮聲中跨年。捂著耳朵,大聲亂叫,跳來跳去。
初一初二家里有親戚朋友拜年,坐一桌湊桌麻將,有時缺人也會拉我不個位置。中午一群人圍著一起吃飯,臘魚、臘肉……還有一盤寓“年年有余”的魚放著,不讓吃。這種事后總難免被親戚問各個方面,成績、生活。因此小時候最煩惱的'就是期末考試沒有考好。后來大一點親戚知道我讀高中,紛紛安慰說壓力不要太大,順其自然就好。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長大,人與事也發(fā)生改變。竊喜好久。
團年飯之后家里還會吃餃子,雖然我從不會包但吃餃子卻一個一個的,用鏟子慢慢鏟起一個個大白餃子霧氣騰騰,再淋點油在上面,加點醋和醬油。豬肉白菜嚼得滿嘴。
這些記憶每當(dāng)聽到“過年”二字時便隨之而來。
然而越大卻越覺得年味淡,街上靜悄悄的,繁忙的馬路冷冷清清。不見舞龍舞獅的人群,不見滿面笑容的問候。
或許是因人大心多,學(xué)業(yè)緊張無心觀察,或許是時代變化,世事變遷傳動在漸漸改變。
我想,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城市與小鎮(zhèn)的年味。帶著爸爸與媽媽慶祝每一個珍貴而幸福的新年。
重尋那一絲年味。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14
年味是一碗香噴噴的餃子,家鄉(xiāng)的年味是一碗香噴噴的`年 夜 飯。我的年味有許多,就讓我來告訴你,我家鄉(xiāng)的年味是什么吧。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們很早去了菜市場,我們到了菜市場那里的人,真是人山人海。到處都是人,我們先去買對聯(lián),我們選了又選都沒選出來,我一看這幅對聯(lián)還好,我說買這幅對聯(lián)好了。上聯(lián)和順一門有百福,下聯(lián)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萬象更新。我們選好對聯(lián),在去買菜,我們買了龍蝦、青菜、雞、魚、鴨子、土豆。
在我們回去了。回到家我就開始忙了。過了一會兒,天色慢慢地黑了。在一聲聲火炮中,我們就開始吃年 夜 飯了,桌子上應(yīng)有盡有都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我看著看著就開始下手了,年 夜 飯上我吃了許多的菜,真是太好吃了。一年就只能一次吃到年 夜 飯,只有今天才能吃到這么美味的年 夜 飯。
這就是家鄉(xiāng)的年味。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15
“啪啪啪”,一連串的爆竹聲越來越密,越來越響!漆黑的夜空上綻放出一朵朵絢麗的“花朵”。新年的鐘聲越來越近,貼對聯(lián),掛燈籠,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餐桌上擺滿了大魚大肉,屋子里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和歡樂的氣氛。
我們家也不例外。能干的爺爺奶奶還做起了我們衢州的特色小吃——蒸米糕。今天,我可是親眼看到了做米糕的整個過程哦!
奶奶先把米粉、芝麻粉、白糖放在一起攪拌均勻,然后倒在一個木制蒸籠里,再用勺子把米粉刮平整,我偷偷地用手指蘸了一點米粉嘗了嘗。哇!香甜香甜的,一下子甜到心里了。接著,奶奶蓋上蓋子,將米糕放到大鍋里蒸,沒過多久,鍋里就飄出來一股股芝麻的清香,那香味直鉆我的鼻孔,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吮吸著。
這時奶奶把蒸籠抬出來,移開蓋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米糕倒出來。蒸好的米糕軟綿綿、香噴噴、熱乎乎的。咦?這米糕怎么變色了,剛才放進去的還是白花花的,怎么蒸出來變黑米糕了呢?奶奶說:“蒸好的米糕變了色,是因為夾在中間的黑芝麻顯出來了。”
接下來就是做米糕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最有趣的一個過程——切糕。爺爺和奶奶手持菜刀,以非常快的速度把米糕切成一條條,一片片。只看見菜刀閃過的光影,只聽見菜刀在米糕上“篤篤篤”地跳舞。我真為爺爺奶奶們擔(dān)心,生怕鋒利的菜刀不小心切到他們的手。我好奇地問奶奶:“奶奶,你為什么切得這么快,不能切慢點嗎?”“因為剛蒸出來的糕非常軟,如果切慢了,糕就變硬了,不好切。”奶奶說道。
不出幾分鐘,一鍋蒸糕就切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塊米糕放進嘴里,剛蒸出來的米糕熱乎乎的,又軟又糯又香甜,非常好吃。等米糕涼了,就是大家吃到的松、酥、香、脆美味的米糕了,這四味交雜在一起,就組成了一股獨特的味道,這味道我永遠(yuǎn)都不會忘記,那就是家鄉(xiāng)的年味。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16
夜,深,天空靜如一片黑色的海,只是今晚,不見泛起一絲漣漪。
夜幕,寂寥,自宅,案前,零點,除夕。
20xx年的最后一個夜晚,20xx年的第一個凌晨,天上燈,四周靜默無聲,家中闔無一人。抬頭看,望不見那盤銀鏡,依稀數(shù)得清沉于天海的幾粒白砂。除夕之夜,聽不見半點囂音,世界都沉默,是在為新的一年祈禱?推開半扇窗,聞不見那熟悉的煙火味,或是被剛洗過的頭發(fā)上殘留的香波味掩蓋?今天,到底是幾號?腦子凝滯,拒絕去思考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感到有點口渴,走進客廳,打開燈,望望電視紗簾,好像已積一層灰。高三以來已經(jīng)很少掀開它,就連父母也是。今天夜里,少兩個人,多兩只倉鼠。寒假幾天不長,但一個人呆在家里未免有些無聊,于是買小倉鼠逗樂,但買回來后才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觀察它們慵懶作息的閑情。作業(yè)還堆疊如山。回到桌前,攤開化學(xué)寒假作業(yè),沒寫兩題,又發(fā)呆望向窗外,是夜已深,人已倦?還是對這壓迫的靜感到不適?以前的自己是怎么度過這段虛無的時光的呢?凝視著黑暗,在記憶的殘片中搜索……
燈火通明,祖孫齊聚。鞭炮,電視,零點,除夕。
這是多少年前的一個夜晚。那時我好像還沒上初中,家中六口—祖輩兩人,父輩兩人,還有我和表哥。大家圍在一張小茶幾周圍,看著春晚,爸爸的手機響個不停,他雙手互搏,左右開弓,忙得不可開交;爺爺奶奶好像在看著電視,但每次我視線落向他們,總會目光相交;媽媽一邊對抗著窗外的鞭炮聲,一邊聚精會神地望著電視,生怕錯過些什么。而我則和哥哥玩著卡牌游戲。不大的房間里,時不時響起或沉或膩或尖銳的笑聲。
零點半,大年初一。
我陪爸爸下樓放那“一萬響”,捂著耳朵,小心地跺著碎步,地面上還有未化的冰。長出一口氣,水霧融入街燈,讓那光暈更加朦朧……
一家三口,新居,高樓,煙花,雪,零點,除夕。
這大概是三年前,還是四年前?剛搬家到鬧市區(qū)的第一個大年夜,天空飛下朵朵雪花,使這夜更增情趣。小區(qū)里好像不讓放鞭炮,于是一家三口移駕到樓頂天臺賞夜。這里視野極好,踮起腳,旋轉(zhuǎn)一周,全是紅黃沖天炮與天幕的熱吻。我好像站在世界的中心。花火,像是給這一家三口的禮贊。在地上掬一捧積雪,向天空拋撒,冰晶映著黃白燈光,在我周圍閃爍。沖父母笑笑,父母也回望我微笑。長吸一口涼氣,沒有聞到那熟悉的氣味,但是有淡淡的驚喜與甜蜜飄進心間。
大概已經(jīng)零點三十,雪越下越大,我們趕緊縮回家,趕在萬花火叢凋謝之前,把最美的一幕印在腦海。
青春,拼搏,作業(yè),高考,一百天,零點三十,大年初一。
昨天一大早,聽著父母仿佛無盡的囑托,目送他們離家。今年,我不回老家。只有我一個人看家。合上作業(yè),想看看時間,突然想起因懶得與同學(xué)互發(fā)祝福短信,防止你來我往不可開交,我提前將手機關(guān)機。陷進被窩,鼻腔里充斥著洗發(fā)香波與有助睡眠的薰衣草味道。今晚就不熬夜吧!在這令人放松的香氣中,我感到,這也是過年才有的享受,也是一種年味吧!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17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每當(dāng)聽見這首歌,人們就知道新年將要來臨。在新年來臨的期間,大家就忙活著不停。大人們忙活著買年貨,做年菜,打掃房屋。則有的孩子輕輕松松地和自己的`小伙伴們?nèi)ネ媪耍粵]寫完作業(yè)的孩子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心的玩去了。除夕那天,大家都忙著貼對聯(lián),貼倒福,好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吉祥如意。到了晚上,鞭炮聲,彩炮聲連續(xù)不斷,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坐在一起聊著天,吃著香噴噴的食物看著新年晚會。小孩子們卻迫不及待地想得到長輩們發(fā)的壓歲錢。這天晚上,大家?guī)缀醵疾?a href=http://www.zzjyg.cn/jiaoyu/19294.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睡覺,都在熬夜守歲。
正月初一,天還蒙蒙亮,就可以斷斷續(xù)續(xù)聽見鞭炮聲。在這天孩子們也早早起床,穿好新衣,來到長輩面前拜年。正月初二開始,大家就忙活著出門拜年和在家待客。到了初六,一些小店也逐漸營業(yè)了。元宵節(jié)來臨又是一個忙活日。家家都要掛出幾盞大紅燈籠來,非常好看。這天晚上鞭炮聲再次響起,再在幾盞燈的照耀下,更加美麗。轉(zhuǎn)眼間,新年過去了,學(xué)生們照常上學(xué),大人們照常做事,大家都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雖然新年過去,但這個新年還是非常熱鬧,非常有趣。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18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隨著一盞盞大紅燈籠高掛街頭,空氣里的年味兒也越來越重。啥是年味兒?吸一吸鼻子,聞見的是一種由餃子、湯團、糯米腸子、臘肉條混合在一起的奇異香味,此時,注意你忍不住的口水喲!
載夢的小船
猜一猜,白里帶黃的膚色,肚子鼓鼓囊囊,扁扁的體型,兩頭挑尖,在碗里歡騰。這就是餐桌上的小船餃子。過年為什么要吃餃子?其實我也不知道,只知道那個大腹便便、耀武揚威的家伙一出現(xiàn),隨之而來的就是吃貨的盛宴。看著剛買回來的沾著霜的豬肉,瞅著薄厚不一的面皮摞一點點地變少,取而代之的是精致的小船。看著小船在鍋里翻騰,乘風(fēng)破浪的架式看得我心驚,仿佛一剎那就會破裂。餃子終于被端上了餐桌,只見盛餃子的瓷花碗里,乳白色的餃子靜靜地貼在碗壁上,醬油湯給它們?nèi)旧狭艘粚雍旨t,還浮著一層蔥綠的香菜。我拈起一只輕輕一咬豬肉的嚼勁十足,肉仿佛還有彈性,骨肉分明。韭菜在唇齒間留下了鮮香,仿佛意猶未盡,這時,我嚼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竟然是硬幣!奶奶笑咪咪地對我說:你真幸運呢!這枚硬幣只有一只餃子有的,說明你會在今年實現(xiàn)夢想呢!”哦,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這餃子原來還是一只載夢的小船呀!
臭豆腐的兄弟
說起以臭為美”的食物,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臭豆腐。只有臭豆腐吧?不然。還有一種與臭豆腐臭味相投”的好兄弟,就是糯米大腸。糯米大腸是啥?嘿,這可是我們家鄉(xiāng)獨有的美食喲。我們家鄉(xiāng),有走訪親戚的習(xí)慣,有些窮人家沒有禮物,怎么辦?就做一條糯米大腸,走到哪兒切一些,自然一點也不會浪費。做法也不復(fù)雜,從豬肚里取出豬的大腸,用清水與板刷洗滌干凈大腸中的污物,這就是所謂臭”的源頭。用紅繩扎上大腸的兩頭,解開較粗長的一頭,把晶瑩剔透的糯米灌進大腸,扎起開口,扔在鍋里,用沸水煮大腸。如果聞到臭味漸漸消散,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奇異的香味,那么大腸就完成了。但還不能吃呢,要再進行最后一道工序炸。鍋已經(jīng)在滋滋”作響了,油在鍋里翻滾、呻吟,冒著一串串泡泡。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ēng),糯米大腸終于在千呼萬喚下款款行來,輕輕地拈起一塊,放進了鍋里。炸糯米大腸也不是件易事,大腸在油里翻騰,原本白里帶青的表皮烙上了一塊塊的傷痕”,冒著油光,漸漸變得焦黃。豬腸皮的邊微微卷起,微微泛著粉紅色。只見兩支竹箸一挑,就夾起了一塊,放在碗里滋滋”作響。放進嘴里一嚼油星四濺,在嘴里四散開來,在喉嚨里打著旋兒,滑入喉腔。糯米是帶點甜味的,沖淡了糯米腸一點點的腥味,增加了一種味蕾上的沖擊。豬腸皮是酥麻的,卻不容被咬斷,像倔強的孩子。也只有這樣經(jīng)歷三重磨難的食味,才有這種獨一無二的美味吧。
不必說街道上的風(fēng)景,一個小小的家也年味兒十足。對不起,年味兒太重,我饞啦!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19
放鞭炮、貼春聯(lián)、吃團圓飯、看春晚、走親訪友、拿壓歲錢……過年啦!空氣里彌漫著濃濃的年味兒。
除夕,爸爸媽媽和我?guī)е蟀“亩Y物回到如皋老家。到了老家,我興高采烈地找小哥哥放鞭炮。我們找來一根香點燃,又用香小心翼翼地點燃一個鞭炮,向前方用力一扔,只聽“啪”的一聲,干脆利落。我們還發(fā)明了好幾種“季氏花式鞭炮玩法”,比如說把一個點燃的鞭炮扔到河里,接觸水面的一剎那,“咚”的一聲,讓水中的小魚兒也一起感受過年的歡樂;我們又把幾根鞭炮插在土里,然后一個一個點燃,點燃后快速后撤,馬上天地里響徹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中午,爸爸、媽媽在大門上貼上大紅春聯(lián):“福到財?shù)郊榈剑液腿撕腿f事和”。嘿!貼完春聯(lián)后的老家煥然一新、充滿過年特有的和諧、喜慶。
傍晚,全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桌上擺滿美味佳肴,吃飯的人兒滿面春風(fēng),談笑風(fēng)生,你祝我新年身體健康,我祝你新年萬事如意,好一派新年大吉!
晚飯后,是我最期待的壓歲錢環(huán)節(jié),每年過年長輩們都會給我們小孩子發(fā)壓歲錢,我的“私人小銀行”也只有過年時才有資金進賬。果然是新年大發(fā)財啊!
融入在這喜慶的氣氛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家鄉(xiāng)的年味作文 20
春節(jié)將至,鞭炮齊鳴,千家萬戶裝飾一新,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過年味道。而且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習(xí)俗。在我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期間,家家戶戶都會為菩薩燒一根竹筍和烤肉,其余的自己吃,自己娛樂。奶奶總是這么早開始:過年要燒一大鍋竹筍肉。整個春節(jié)慢慢吃
小時候第一次陪奶奶媽媽去菜市場買竹筍。這個竹筍也很講究。不要太長,這樣可以盡量嫩一點。好在奶奶是主力。奶奶經(jīng)驗豐富,精心挑選讓她滿意的竹筍。就連老板也總是夸她精明。稱重后,我會沖過去搬運。帶回家后,我把竹筍洗干凈,放在桶里,裝滿水。這是第一個成分。
大約一周后,我們第二次去菜市場買豬肉。我們來回逛了好多肉攤,我就莫名其妙的問奶奶:奶奶,買豬肉有什么特別的嗎?奶奶笑著跟我說,筍烤豬肉一定要五花肉,這樣才耐嚼,不至于太油膩。到時候,五花肉的肥肉和竹筍的汁液會融合在一起,鮮美爽口。我聽著聽著,口水忍不住流了下來。奶奶看著我笑了。
食材終于到了,可以開始做飯了!
奶奶把泡好的竹筍切成絲,把肉切成豆腐干大小的塊。同時,我們加熱了鍋。然后把肉放在鍋里炒,把豬肉里的油炒出來。大約五六分鐘后,將切碎的竹筍放入裝有的鍋中,用豬肉煸炒,直到鍋中的。竹筍被油覆蓋。這時候加了料酒,頓時煙霧繚繞,豬肉和竹筍混在一起的味道撲鼻而來。加一大鍋水,加入適量醬油、糖、肉和竹筍一起燉。直到筷子能輕易戳進肉里,就說明燉肉快吃完了。打開蓋子,香味溢出,充滿整個廚房;再嘗嘗。嗯,味道剛剛好。這說明你會做飯!我們把肉和竹筍放在一個滿滿的大鍋里。棕色的豬肉和竹筍有一個很好的顏色層,上面有閃亮的油層,看起來很美味,很有吸引力。終于搞定了。每次想吃就用勺子加熱。
不過我覺得應(yīng)該是新鮮的比較好,就向外婆提出了我的困惑。奶奶溫柔地對我說:以前家家戶戶都缺料,過年燒筍肉是難得的美味。有一次客人來了,一個勺子和一個碗被加熱,拿出? 如今,時代變了。雖然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是筍燒肉的味道已經(jīng)融入了蕭山人的口味。
也許,就像老舍爺爺讀書書中的《北方的春節(jié)》,臘八節(jié)一定要喝特制的臘八粥。在我們家鄉(xiāng),用竹筍燒肉是一年的代表。吃好吃的竹筍,是為了品味生活的樸素之美,家的溫馨。有了這個經(jīng)歷,我細(xì)細(xì)咀嚼竹筍,細(xì)細(xì)燒肉。嗯,我還是喜歡這種味道,甜甜的,從味蕾到心里。這是一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