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答元珍》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作者遭貶謫后所作,表現出謫居山鄉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寬慰之意。歐陽修對政治上遭受的打擊心潮難平,故在詩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懷,但他并未因此而喪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現了被貶的抗爭精神,對前途仍充滿信心。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戲答元珍閱讀及參考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戲答元珍
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②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③。曾是洛陽花下客④,野芳雖晚不須嗟。
【注】
①天涯:極邊遠的地方。當時詩人被貶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
②凍雷:春天的雷聲。
③物華:自然美景。
④詩人曾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
閱讀題
9、
(1)一、二兩聯寫了山城夷陵的自然環境,請簡要概括其特點。(2分)
(2)第三聯運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請簡要賞析。(4分)
(3)關于這首詩的情感,有人認為體現了詩人豁達超脫的精神,有人則認為充滿了無奈和凄涼。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參考答案::
9、
(1)嚴酷(惡劣、酷寒荒僻)而不失生機。
(2)觸景生情。(1分)詩人夜里聽到歸雁的鳴叫,一種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他拖著病軀進入新年看到春景又至不由感慨一年時光又逝。作者因耳中所聞之聲眼前所見之景的觸發而不由生出一種思念家鄉、時光易逝的感慨,從而表達出謫居僻地的沉痛之情。
(3)示例一:我認為體現了豁達超脫的精神。雖然詩人被貶謫到荒僻之地,以抱病之軀而又無奈度過一年,但從頷聯和尾聯來看,作者仍不失積極的心態。頷聯寫景不失生機,尾聯則直說自己曾經在洛陽欣賞過牡丹花,雖然夷陵的野花開放較晚,不如洛陽的牡丹花,但是也不必嗟嘆。這就體現了詩人豁達的精神。
示例二:我認為體現了詩人的無奈何凄涼之情。詩末兩句詩人雖然是自我安慰,但卻透露出極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說他曾在洛陽做過留守推官,見過盛蓋天下的洛陽名花名園,見不到此地晚開的野花也不須嗟嘆了,但實際上卻是故作豁達,充滿著一種無奈和凄涼。而且這種無奈何凄涼是與前面思鄉、時光易逝的感受一脈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