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上掛鲞魚———嗅鲞(休想)】鲞(狓犻ǎ狀犵)魚:剖開晾干的魚。“嗅鲞”諧“休想”。指不要妄想。《官一場現形記》四四回:“諸位太爺不走等什么?還想大人再出來送你們嗎?倒合了一句俗話,‘鼻子上掛鲞魚’,叫做‘嗅鲞(休想)’!”☆亦作[鼻頭上掛鰳魚———嗅鲞(休想)]鰳(犾è)魚:也叫曹白魚、鲙魚,銀白色,頭小,生活在海中。程瞻廬《唐祝文周四杰傳》三○回:“二一娘一一娘一道:‘你想騙過王本立先生么?這便叫做鼻頭上掛鰳魚,嗅鲞(休想)。他做了三十年教讀先生,難道瞧不出這篇文章有人捉刀么?’”
【吹喇叭的分家———挨不上號】號:西式喇叭,引申為次序。本義指喇叭是中式樂器,吹喇叭的分家,當然得不到西式喇叭。用時指按次序還輪不到。郭澄清《大刀記》一五章:“還有的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口不由主地在叮問永生:‘梁隊長!升主力?是真的?’‘你先別高興,這回沒你的份兒!’‘為啥?’‘吹喇叭的分家———挨不上號唄!’”
【蔥皮筒———經不得幾“鼓”】蔥皮質地松脆,易破碎,設想用蔥皮制成的筒是經受不了幾次敲打的。“鼓”可引申為“鼓勵”、“鼓勁”。用時指經受不住別人的鼓勁。張峻《尾臺戲》:“羊倌老婆又在一旁搶嘴了:‘噯,我說隊長呀,別再給你三哥上洋勁了,他是蔥皮筒,經不得幾“鼓”!’”
【打著鴨子上架———不行】比喻強迫別人做不會或不愿做的事情,是辦不到的。梁斌《紅旗譜》四一:“嚴知孝說:‘咳!你凈裝些個糊涂,你要是萍兒,你不愿和大小子們在一塊玩?孩子們自然會選擇自己的道路,打著鴨子上架不行,強擰的瓜兒不甜!’”☆亦作[打著鴨子上架———難哪]劉林仙等《薛仁貴征東》一一回:“要叫他上陣沖鋒陷陣,那真不含糊;但要叫他提筆作文,這還是‘打著鴨子上架———難哪’!”
【大河里的水向東流———沒法兒挽回】指大局已定,無法扭轉。丁玲《太一陽一照在桑干河上》二七:“她哥哥吳自強跑到涿鹿城里,又被農民追回來,連百年的紅契都給人要走了。如今是六親同運,大河里的水向東流,沒法兒挽回的啦。”
【大年三十看皇歷———沒有期了】皇歷:舊時的歷書,也叫黃歷。皇歷以農歷十二月三十為最后一天。指事情已到盡頭,無法再拖了。姜樹茂《漁港之春》四章二:“劉相春說:‘可眼前咱有什么辦法好想?大年三十看皇歷———沒有期了,魚汛就要到了,一拖就耽誤出海。’”
【當鋪掌柜賣雜割———不是真本實老行伍出身】當鋪掌柜:開當鋪的老板。雜割:也叫“下水”,指豬、牛、羊等家畜的內臟。指對某件事情或工作不懂,是外行。劉江《太行風云》四二:“三孩笑臉滿面,說:‘當鋪掌柜賣雜割,咱也不是真本實老行伍出身。要說是還懂點兒門頭訣竅,我看火線上的事也好,后方的事也罷,聽共產一黨一、一毛一主席的話,這是個根本。’”
【燈草拐棒兒———原拄不定】用燈草做的拐杖,本來就支持不住身一體。比喻根本靠不住。含嘲諷意味。《金一瓶梅詞話》二六回:“爹,你是個人!你原說教他去,怎么轉了靶子,又教別人去?你干凈是個毬子心腸,滾下滾上;燈草拐棒兒,原拄不定。”
【燈草拐杖———做不了拄(主)】“拄”諧“主”。指人軟弱無能或沒有權勢,主不了事。周而復《上海的早晨》三部五:“譚招弟盯了趙得寶一眼,心里說:真是燈草拐杖,做不了拄(主),這點事體也怕!”
【燈草欄桿———靠不住】燈草易斷,若用它做欄桿,是不能靠的。指人不可靠,不能信賴。羅旋《南國烽煙》一部一○:“當即由識字的春娥寫好一封信,但一時找不到出村送信的人。有人提出找算命的胡瞎子,蓼花搖頭說:‘燈草欄桿,靠不住!’”☆亦作[壞了的掌子面———靠不住]掌子面:也叫掌子,煤礦井下采掘的工作面。王火《血染春秋》二六章:“他們串通了趙各莊警務分局那個姓耿的局長專門監視這些人的家屬。三日一查,五日一問。還說咱這些人都是壞了的掌子面———靠不住。”[生蟲拐杖———靠不住]里汗《新綠林傳》三二:“兒子手下雖有一伙鄉丁,卻是生蟲拐杖———靠不住!”
【地栗子連皮吃———不啃(肯)】地栗子:即荸薺。“啃”諧“肯”。指不愿意。清·蒲松齡《禳護咒》二四回:“[吳恒說]鋤著咱這死眼子了。咱可就‘地栗子連皮吃,不啃(肯)’他們,這便是尖處。’”
【兜肚斷了帶子———沒得絆(盼)了】兜肚:護肚子的內一衣,上下都有帶子束在身上。“絆”諧“盼”。指沒有什么盼頭或指望了。《金一瓶梅詞話》三九回:“金蓮聽了……對月一娘一說:‘賈瞎子傳一操一,干起了個五更。隔墻掠肝,能死心塌地。兜肚斷了帶子,沒得絆(盼)了!’”
【佛爺的眼珠———動不得】佛爺:佛教的神,這里指泥塑的佛像。指佛爺的眼珠不能轉動。用時指人不能動彈。李英儒《上一代人》一八:“喜枝說:‘快收拾收拾打螞蚱去。’八婆說:‘我這里是佛爺的眼珠動不得。’”
【隔夜餿粥———要不得】本義指隔夜的餿粥不能吃了。用時指主意辦法不可取。武劍青《云飛嶂》六章三:“劉忠連聲反對說:‘你這是隔夜餿粥,要不得!冤仇宜解不宜結。這樣做,仇上結仇,事情會鬧得更大了。’”
【狗皮襪子———沒反正】①指相互之間不分彼此。路遙《姐姐的一愛一情》:“他倆是‘狗皮襪子沒反正’的朋友,因此盧若華沒說什么推辭話就向那個他慣熟了的家庭走去。”②指分不清是非、好壞。劉亞舟《男婚女嫁》一五章:“最近這幾年,金貞這張嘴常是這樣個說話法,瞪眼拿著不是當理兒說,故意地狗皮襪子沒反正。”
【狗肉丸子———往哪桌上擺】本義指用狗肉做的丸子上不了宴席。用時指沒有地方安置某人。李英儒《燕趙群雄》五二:“召開軍事會議,那么多有頭有腦的人物,把個小女人弄了來,狗肉丸子,往哪桌上擺呀?”
【罐子里的豆芽———休想伸腰】本義指腰桿直不起來,用時指人自感理虧,無法挺一起腰桿做人。龍勝軒《姣姣上當》:“不!這錢是禍水哪!用了這種錢,自己就成了罐子里的豆芽,一輩子都休想伸腰。”
【耗子鉆洞———無影無蹤】形容消失了蹤跡,不知去向。張長弓等《邊城風雪》二一章三:“福昌隆的兩個掌柜見此光景,早已像耗子鉆洞,無影無蹤了。”☆亦作[缸里的醬蘿卜———沒了纓(影)兒]纓兒:指蘿卜的一莖一葉。“纓”諧“影”。《兒女英雄傳》三八回:“老爺此時……急于要先擦擦臉,喝碗茶。無如此時茶碗、背壺、銅旋子是被老爺一統碑文讀成了個‘缸里的醬蘿卜,沒了纓(影)兒了’。”
【喝涼水就生蒜———沒滋味】本義指沒有味道。比喻對某種言行沒有好感。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七章二:“銀環聽著高自萍的話,像喝涼水就生蒜一樣地沒滋味,本來她還想用她的影響,勸說小高,促使他進步。”
【合(和)金剛讓座,對石佛談禪———休想說得明白】合:通“和”。本義指給泥塑的金剛讓座位,對石雕的佛像談佛事,根本無法解說清楚。比喻說話或做事不看對象,徒勞無益。《兒女英雄傳》二五回:“縱說五件都有,這話向我一個立誓永不適人的人來說,正是合(和)金剛讓座,對石佛談禪,再也休想弄得圓通,說得明白了!”
【和尚打架扯斷辮子———沒有的事】本義指和尚不留發,自然不會有辮子。用時指事情不現實或不可靠。莫伸《發生在貨場里的》三:“嘿嘿,寇科長過獎了。……要說咱裝卸干了一輩子是事實,要說堆起貨物來有山高,那是和尚打架扯斷辮子,沒有的事。”
【和尚剛剃了頭發———無道行】道行(犺é狀犵):僧道修行的功夫。本義指剛入佛門的和尚,還未修出什么道行來。比喻尚未學到技能、本領或指還沒有什么修養。柳青《創業史》一部一七章:“‘慢慢來,梁三叔!’盧支書很和氣地說,‘由不實心到實心,得幾年哩。和尚剛剃了頭發,就有了道行嗎?還不是要在寺院里修嗎?’”
【河邊洗黃連———河(何)苦】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根一莖一味極苦。本義指在河邊洗黃連,連河水也變苦了。“河”諧“何”。指何必自找苦惱。武劍青《流星》七章:“‘哎,你真是河邊洗黃連,河(何)苦呢!我們不說這些!’尤耿不耐煩起來。”
【黑老鴰報喜———不是好消息】黑老鴰:烏鴉。本義指烏鴉的叫一聲難聽,民間舊俗認為是不祥之兆。用時指不是好的兆頭。劉江《太行風云》四:“人們已經在議論,有的說是‘外村來引寡一婦’,也有的說是‘鴰活人一妻’。雙連看看在田,說:‘伙計,黑老鴰(烏鴉)報喜,我看不是好消息。’”
【黑瞎子抹蜂蜜———能品出啥味道】黑瞎子:黑熊。本義指黑熊品嘗不出蜂蜜的味道。用時指人品嘗不出飯食的味道。劉亞舟《男婚女嫁》二九章:“呸!人兒蔫頭蔫腦的不起眼兒,口味可挺高,黑瞎子抹蜂蜜,你能品出啥味道來?將就點吃你的得啦!”
【猢猻種樹———弗了不住】猢猻:猴子。弗了(犾犻ǎ狅):吳方言,沒完沒了。本義指猴子栽樹,老是不停地栽下去,不停地拔一出來看看,沒個了結。比喻一性一情不安定,辦不成事。含貶義。清·王有光《吳下諺聯》卷四:“猢猻種樹,弗了不住。猢猻一性一不安頓,才一種,便冀其生活,根甫入土,未得氣即拔而視之,前功棄矣。”
【雞爪印上墻———啥畫(話)】“畫”諧“話”。指說的話不客氣、不好聽。宋清海《山上的樹喲,嶺上的花》:“‘輕點打嗎!’劉山子把腰一挺,咧一下嘴,‘這事是不推也得推……’‘這才真**爪印上墻———啥畫(話)嘛!’春葉提高了聲音。”
【叫花子丟一了猢猻———沒得弄的了】猢猻:猴子。叫花子以耍猴兒為生,丟一了猴子,便耍不成了。指無事可做了。《兒女英雄傳》一八回:“如今大事已了,這要說句優俳之談,叫做‘叫花子丟一了猢猻,沒得弄的了’。”☆亦作[花子走了猴猻———沒甚弄了]花子:叫花子。《石點頭》卷八:“吾省這番,一發是花子走了猴猻,沒甚弄了。口內沒得吃,手內沒得用,無可奈何。”[花子死了蛇———沒得弄了]《三寶太監西洋記》八三回:“仙師道:‘仙胎圣骨,怎么旋打得成。’番王道:‘這卻不是花子死了蛇,沒得弄了。’”
【空中的雁,水底的魚———撈不著】本義指空中飛著的雁,水底游著的魚,都是不易得到的東西。比喻某種事物看得見,卻得不到。周立波《暴風驟雨》二部一七:“兄弟姐妹們,在舊社會,窮人娶媳婦,那真是空中的雁,水底的魚,撈不著的呀,窮人的姑一娘一也不能許配窮人。”
【老鴇子死了粉一頭———沒指望了】老鴇子:舊時開一妓一一院的女人,也叫鴇兒、鴇母、老鴇。粉一頭:一妓一女。嘲諷人沒有依靠,失去盼頭了。《金一瓶梅詞話》六○回:“賊一一婬一一婦!我只說你日頭常晌午,卻怎的今日也有錯了的時節?……老鴇子死了粉一頭,沒指望了!卻怎的也和我一般?”
【老鼠跟貓打架———沒有好事】本義指貓是老鼠的天敵,老鼠和貓打架,十分危險。用時指事情很糟糕或情況很危險。田辛野《紅豆草》:“肖玉蘭沒攔住,馬占才沖出門跑了,她擔心男人這一上坡,就是老鼠跟貓打架———沒有好事,于是把門一鎖,跟著就追。”
【老太婆啃核桃———吃不開】本義指核桃外殼很硬,老太婆用牙嗑不開。用時指不受歡迎或行不通。含貶義。畢珍《中國奇人傳奇》:“虎大曾經來過寶寶院,老鴇知道他是一票什么貨色,不像一般嫖一客,進入寶寶院,是老太婆啃核桃———吃不開,虎大香得很。”
【冷鍋里冒熱氣兒———不可能的】指事情不可能發生。鮑昌《庚子風云》二部一八章:“他根本不相信閻老福的話,而且他也看出了:今天落在了仇家手里,要想活著逃出去,大概是冷鍋里冒熱氣兒,不可能的了。”
【冷水泡茶———無味】本義指冷水泡不開茶葉,喝起來沒有滋味。形容話語沒有意思或某事物沒有趣味。周肖《霞島》一三章:“嗨呀,你這話,真是冷水泡茶,無味!今朝你也該學學洪金伯的樣子揭她十條八條啰!”☆亦作[冷水泡茶———沒味兒]熊尚志《藕和花的故事》九:“一抽一!人家說,只有一抽一煙才會寫東西。一抽一!一抽一嘛!要不,寫出的東西,準是冷水泡茶,沒味兒。”
【兩股道上跑車———撞不上】本義指彼此撞不到一塊兒。比喻彼此界限分明,不會發生沖突。楊大群《山燕》一:“安技術員說,只要紅綠旗擺得好,是兩股道上跑車———撞不上。我贊成這種說法。”
【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本義指羚羊夜間懸角于樹上,在地面誰也找不到它的蹤影。形容詩文的技藝一精一湛,無疵可尋。也形容人銷聲匿跡,無法尋找。宋·嚴羽《滄一浪一詩話》:“詩者,吟詠情一性一也。盛唐諸人,惟有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亦作[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李劼人《大一波》三部七章五:“王又新剛念完,許多人都贊可道:‘要得!只能這樣含含糊糊地說了!’更有人下了一個批語說:‘此之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羚羊掛角———無處可尋]鮑昌《庚子風云》二部五章:“他把這套拳術傳給曹福田之后,就又悄然地離開了天津。他到哪兒去了呢?誰也不知道。羚羊掛角,無處可尋。”
【柳樹上開花———沒結果】柳樹的種一子,外面有白色絨一毛一———柳絮,很像是柳樹開的花,而種一子很小,所以人們誤以為柳樹只開花不結果。本義指沒有結出果實。用時指事情沒有結果。袁靜等《新兒女英雄傳》六回二:“唉!他說命太苦,頭一回說親說了個你,鬧了一回子,誰知道柳樹上開花:沒結果。這一回說了個翠花兒,眼看要過門了,又飛來了橫禍。”
【六個指頭掐卦———挨你不著】掐卦:用拇指掐著別的指頭來算卦。本義指用長著六個指頭的手掐卦,第六個指頭一般掐不到它。用時指按輩分或資歷等次序排列,沒有你的地位。秦紀文《再生緣》一回:“真對!老伯大人在這里,小侄嘛,只好一邊站站,怎么能坐?這叫六個指頭掐卦,挨你不著。”
【落窩雞的屁一眼———要球沒蛋】落窩雞:停止下蛋的雞。球:指蛋。本義指要蛋卻沒蛋。比喻要什么偏偏沒什么。劉江《太行風云》五六:“二日天明,一到飯時,李、趙兩家地主又要來送飯,民兵們打開鎖子往里一看,才是落窩雞的屁一眼,要球沒蛋。”
【麻雀肚里找蠶豆———根本沒那回事】本義指蠶豆又大又硬,麻雀根本無法將它吃進肚里。用時指事情根本不可能存在。嚴霞峰《況公案》三五回:“我當里正的,有責任把這件事查清楚,要是沒有,那最好,這叫做‘麻雀肚里找蠶豆,根本沒那回事’,更顯得你教子有方,清清白白。”
【馬上吃豬蹄———不知骨頭落哪里了】本義指在馬上吃豬蹄,邊走邊扔骨頭,無法追尋骨頭的下落。比喻不知下落或不知死在何方。明·沈璟《義俠記》九出:“[凈]那武二郎在外飄蕩,久不回家,正是馬上吃豬蹄,不知骨頭落那里了。”☆亦作[騎著驢吃燒雞———這把骨頭還不知道扔在哪兒]劉流《烈火金鋼》一○回:“他們這起子人正像他們自己常用的那句話一樣———‘騎著驢吃燒雞———這把骨頭還不知扔在哪兒呢!’”
【買把琵琶沒上弦———彈(談)不得】本義指沒上弦的琵琶是不能彈的。“彈”諧“談”。用時指某事不能或不便公開說出。柳炳仁《玉樹瓊花》六章一四:“你要問新的想法呀,那還是‘買把琵琶沒上弦———彈(談)不得’。”
【一毛一驢備上銀鞍韂———有點不配】鞍韂(犮犺à狀):馬鞍子和墊在馬鞍子下邊的東西。本義指銀制的鞍韂很貴重,放在一毛一驢身上有點不相宜。用時指低劣的東西配以高貴的外飾,有些不相稱。馮志《敵后武工隊》二一章六:“他覺得用這么上好的棺材裝殮特務的老一娘一,簡直是一毛一驢備上銀鞍韂,有點不配。”
【棉花卷兒打鑼———沒回音】本義指用棉花卷兒敲鑼,敲不響,也就沒有回聲。用時指對某事沒有反應或沒有答復。張作為《原林深處》上六章:“他馬上改用瑤語,把上述內容重復一遍,語調十分委婉而流利,態度極其誠懇而親切。然而,就像棉花卷兒打鑼———沒回音。那姑一娘一依舊是聲色不動。”☆亦作[棉花卷打鑼———沒音兒]葉雨蒙《游魂》三章:“后來我又寫了好幾篇稿子,投寄出去后,都是棉花卷打鑼———沒音兒。”
【腦瓜蓋上開鉚———不敢釘(定)】鉚(犿ǎ狅):用鉚釘連接金屬或其他構件。“釘”諧“定”。指不敢擅自作出決定。劉江《太行風云》五九:“她問觀音保:‘開春以后我再來,你看什么時候好?’觀音保說:‘腦瓜蓋上開鉚,我可不敢釘(定)。’”
【泥牛入海———杳無音訊】本義指泥塑的牛浸入海水里就被泡得無蹤影了。用時指一去不復返,再沒消息。張俊彪《省委》一部四章:“他推著獨輪木車,孤身一人,離家遠去,一去就像泥牛入海,杳無音訊。”☆亦作[泥牛入海———無半點音訊]柳吟《穆桂英全傳》一回:“誰知道奏折送京后如泥牛入海,無半點音訊。”[泥牛入海———絕消息]宋·普濟《五燈會元》卷三“龍山和尚”:“洞曰:‘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師曰:‘我見兩個泥牛入海,直至于今絕消息。’”[泥牛入海———音訊全無]云中岳《俠影紅顏》四:“半月時光悄然而逝,但薄命花的消息如同泥牛入海,音訊全無。”
【牛鼻上穿繩———哪里情愿】本義指牛不情愿鼻子被穿上繩子。用時指人對某種管束不甘心忍受。蔡東藩《慈禧太后演義》二六回:“大阿哥一性一好游狎,要他靜心讀書,好像牛鼻上穿繩,哪里情愿?”
【牛口里的草———扯不出來】牛是反芻動物,吃草時先把草粗一粗咽下去,再返回到嘴里細嚼,然后再咽下。比喻東西拿不回來了。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五章四:“‘嘿!你真傻,牛口里的草,扯不出來的。’張樹聲說了這幾句,往煙鋪上倒下去。”
【炮仗跌進河里———沒響(想)】本義指炮仗被河水浸一濕了不會再響。“響”諧“想”。用時指沒有想頭或想不出什么辦法來。王子碩等《天時地利與人和》:“地底下埋藏著這么多烏黑發亮的金子,多少年來,卻只能是炮仗跌進河里了———沒響(想)。”
【破茶壺———沒嘴(準)兒】本義指茶壺破得連嘴兒也沒有了。“嘴兒”諧“準兒”。用時指說話、辦事沒準頭,靠不住。張耀鐸《山林風情》六章三:“她的話呀,破茶壺———沒嘴(準)兒!”
【七斤半的苦瓜———沒見過這號種】指沒見過這種人。含貶義。丁令武《風掃殘云》一一章三:“你是什么人?敢來砸我的攤子?七斤半的苦瓜,我還沒見過這號種!”
【強叫老鷹學百靈叫———叫不出來】老鷹:猛禽,吃蛇鼠和其他鳥類,也叫鳶。百靈:鳥,比麻雀大,飛得很高,能發出多種叫一聲,吃害蟲。老鷹雖然厲害、能干,卻學不來百靈的叫一聲。指強迫人去做不擅長的事,結果必然做不好。曲波《橋隆飆》一七:“我是個‘包米秸子喂牲口———天生的粗料’!強叫老鷹學百靈叫,我叫不出來呀!”
【墻上掛簾子———沒門兒】墻上本沒有門,卻掛上了門簾。指根本辦不到或行不通。袁靜《伏虎記》二回:“咱們二排在打老蔣的時候是個功臣排。老美要想打敗北朝鮮,進攻新中國,那它是‘墻上掛簾子———沒門兒’!”☆亦作[墻上掛竹簾———沒門兒]崔巍等《一愛一與恨》五章:“沒有這東西,你就什么也別想望辦成。修房不給你批地基,埋人不給你辟墳塋,結婚不給你開介紹信,想到外面找工作,更是墻上掛竹簾———沒門兒。”[石獅子屁一股———沒門]周原《覆滅》二:“你壓根不要提,石獅子屁一股———沒門!”[狗嘴巴上貼對聯———沒門兒]肖英俊《山村風雨》五二:“前兩天,王兆豐特地到小屯來調查過這碼事兒,嘿嘿,那也是狗嘴巴上貼對聯,沒門兒。”
【蕎麥皮打糨子———不粘板兒】蕎麥皮:蕎麥種一子的皮。糨(犼犻à狀犵)子:糨糊,用面粉等做成的能粘東西的糊狀物。本義指用蕎面一皮打糨糊,沒有一點黏一性一。用時指不行。歐一陽一恩《去吧》:“有人說:‘樊東還不行,他更是蕎麥皮打糨子———不粘板兒。’”☆亦作[蕎麥皮打漿子———不粘]張曉希《王五婆》:“當老人的本想娶回媳婦,盼著快生個胖小子,好早早抱孫子。可兒子媳婦蕎麥皮打糨子———不粘。”
【青石板上釘釘———不會更動】本義指青石板本身就堅固,再釘進釘子,便更不會晃動。用時指已經做出決定,不會再更改。劉江《太行風云》五三:“按照他的眼法,這門親事,自然是青石板上釘釘,再不會有什么更動了。”☆亦作[青石板上釘了釘———不變]劉江《太行風云》六一:“不過人家玉珠可不是那種這山看見那山高的人。對你了,那可真是砸斷骨頭死了心,青石板上釘了釘,不變啦。”
【磬槌兒打在石板上———沒多大響聲】磬:古時的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磬棰兒敲在磬上能發出響亮的聲音,敲在石板上不會有多大的響聲。指對方沒有什么反響。高纓《云崖初暖》一章五:“他匆匆而來,本想叫巴曲硬頂著不讓木嘎被羅洪魯拉下山,可眼前是磬槌兒打在石板上———沒多大響聲,他只好自己去找木嘎。”
【窮漢掏兜———沒有】本義指窮人的口袋里沒有錢。用時指沒什么可說的了。徐栩《大雪飄飄》二:“我想說的你都說了,我沒想到的你也講了。我是窮漢掏兜———沒有。”
【去年的皇歷———不能使】皇歷:歷書,也作黃歷。本義指歷書只能當年用。用時指過時的東西不再有用或過去的事情不要再提。孫犁《風云初記》一六:“去年的皇歷,今年不能使了。從腳下起,就得變個樣兒!”☆亦作[去年的黃歷———過了時]李劼人《大一波》二部五章四:“你這大一嫂倒說得好,就只不曉得那是去年的黃歷,過了時的。”[老皇歷———看不得了]張行《武陵山下》一○章五六:“永吉嫂說:‘那是老皇歷,看不得了。如今皮貨賣不起價,高家店只收購大米和茶。’”[過年的黃歷———沒用場了]馬憶湘《朝一陽一花》二三章二:“吳三明轉頭一看,笑著對我說:‘過年的黃歷沒用場了……’‘什么?’我問。‘他早就是我們的營長了!’”[隔年的黃歷———不管用]白危《墾荒曲》二部一:“為了這件事,他常常深夜醒來就睡不著,老是翻來覆去地想:‘究竟是世道變了,隔年的黃歷不管用啦,唉!’”
【三腳香爐斷了一條腳———擺不平】香爐:燒香用的器一具,底有三足。三條腿斷了一條,自然放不穩了。比喻理由不充分,不正確,說不通。胡萬春《內部問題》一一:“王剛這一席話的確是擊中了徐廠長的要害,徐廠長內心中為自己辯護的理由,就像‘三腳香爐斷了一條腳’,怎么也擺不平了。”
【三十晚上盼月亮———指望不上】本義指農歷三十晚上沒有月亮,盼也白盼。用時指依靠不上或沒什么希望。劉國春《鄉土》:“他自個兒給自個兒吃寬心丸,閨女嫁出去,就說上了天堂,也是三十晚上盼月亮,指望不上。”☆亦作[死了獨生兒的老寡一婦———沒一點指望]張一弓《趙镢頭的遺囑》五:“‘你是?’這老漢謙遜地一躬身,報告說:‘俺是“死了獨生兒的老寡一婦———沒一點指望”的錢老大。’”
【三眼銃打兔子———光有響聲】指光說沒有行動。丁令武《風掃殘云》八章三:“有人在議論劉二喜:‘這二扁口,每回斗李萬財都是這樣,三眼銃打兔子———光有響聲。’”
【三眼銃打兔子———沒準頭】三眼銃(犮犺ò狀ɡ):一種用火藥發射彈丸的管形火器。本義指用三眼銃根本打不中兔子。用時指說話、辦事沒目標、沒方向。柯崗《逐鹿中原》七章一:“你是怎么搞的,老黃!說話總像三眼銃打兔子,一點準頭也沒有!”
【傻子吃螃蟹———不是味】不是味:本義指傻子覺得螃蟹的味道不正。用時指不對頭,不正常。劉秉榮《楊三姐告狀》二七回:“村正村副一聽胖警察這話音兒,都心中暗道:今兒這四位來頭子,是傻子吃螃蟹———有點兒不是味。”
【生成的鼻子眼———改不了相】本義指人的相貌是天生的,改變不了。用時指氣候、地理條件等無法改變。葉辛《我們這一代年輕人》一○:“高寒山區坡高水寒。老天爺的脾氣怪,那是生成的鼻子眼,改不了相。”
【石板上插楊柳———生不出根】本義指石板上根本插不住楊柳,所以也生不出根來。用時指說話沒有事實根據。柯藍《瀏河十八灣》六章三七:“外面有謠言,他心里明白,……不過只要是自己沒做的事,別人硬栽也栽不上,石板上插楊柳,生不出根的。”
【受潮的**———不響(想)】本義指**受潮以后就不會再爆炸發出響聲。“響”諧“想”。用時指不打算做某事,沒有做某事的想法。鄭士謙等《鎖貝山軼事》一二章:“你們瞧我這把年紀,還能當大官嗎?當年盟畜牧局局長我都不當,以后更是‘受潮的**———不響(想)嘍’。”
【水蝎子———不咋蜇(著)】本義指水蝎子不怎么蜇人。“蜇”諧“著”。用時指不怎么樣。郝艷芳等《小將呼延慶》三四回:“我們早想見見你,沒想到:‘聽景別見景,見景更稀松!’叫我們這一看哪,你是水蝎子———不咋蜇(著)!”☆亦作[水蝎子———不怎么蜇(著)]蔣寒中《天橋演義》四二回:“你那眼神呀,是水蝎子———不怎么蜇(著)!”
【四兩棉花———別彈(談)了】本義指四兩棉花,不值得彈。“彈”諧“談”。用時指事情不好說,沒法說。武劍青《流星》一一章:“龍耿關心地問道:‘你的情緒不好,碰到什么麻煩了?’‘四兩棉花,別彈(談)了!’”
【螳臂擋車———萬無一濟】濟:救,幫助。比喻對事情毫無幫助。《三寶太監西洋記》二○回:“螳臂擋車,萬無一濟,這條大蟒身材長大,力量過人,假饒你千百個將軍近他不得,何況獨自一人,如何近得他也。”
【提傀儡上戲場———少一口氣兒】傀儡:木偶戲里的木頭人,本義指傀儡是死物,少著一口氣兒,全靠演員一操一縱著做出各種動作。用時指人或物根本不能依靠。《金一瓶梅》一回:“吳月一娘一接過來道:‘結拜兄弟雖好,只怕日后還是別個靠的你多哩!若要你去靠人,提傀儡兒去戲場,還少一口氣兒哩!’”
【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影戲人子:皮影戲中的人物,用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本義指紙板做的影戲人子被演員一操一縱著表演,無論如何不能戳破那層紙板。比喻不揭露事實真相。《紅樓夢》六五回:“(三姐兒)站在炕上,指著賈璉冷笑道:‘你不用和我“花馬掉嘴”的!咱們“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兒”。’”
【偷的鑼兒———敲不得】偷來的鑼兒一敲就會暴露真相。比喻偷偷摸一摸的行徑不敢公開。《紅樓夢》六五回:“我也知道你那老婆太難纏。如今把我姐姐拐了來做二房,偷的鑼兒敲不得。我也得會會那鳳一奶一一奶一去,看他是幾個腦袋幾只手。”☆亦作[偷來的鑼鼓———敲不得]劉紹棠《花街》三:“連一陰一天晃了晃手中的文書,‘明天你把文書拿到手,盡管四腳八叉睡在蓑嫂的炕上,再不是偷來的鑼鼓敲不得。’”
【王一媽一一媽一賣了磨———推不的了】磨:把糧食碾碎的工具,可用人推。本義指把磨賣了就推不成了。用時指推卸不掉。《金一瓶梅詞話》二八回:“尋了一遍回來,春梅罵道:‘奴才,你媒人婆迷了路兒,沒的說了!王一媽一一媽一賣了磨,推不的了!’”☆亦作[王婆子賣了磨———推不的了]《金一瓶梅詞話》六○回:“我只說你日頭常晌午,卻怎的今日也有錯了的時節?……王婆子賣了磨,推不的了!”
【王母一娘一一娘一的廁所———沒你的糞(份)】“糞”諧“份”。指沒有屬于你的一份東西。蔣法武《瓦斯》:“‘想要?’邱樹隆嘿嘿冷笑了一下。‘你該找誰要找誰要吧!這里是王母一娘一一娘一的廁所———沒你的糞(份)!’”
【未過門的黃花女———沒髻(計)】髻(犼ì):盤在頭頂或腦后的各種形狀的頭發。本義指沒結婚的大姑一娘一不盤頭發。“髻”諧“計”。用時指沒有主意或計謀。里汗《新綠林傳》一九:“笑了一陣,龍生才搭訕著問北水:‘真的沒計了?’北水的回答倒爽一快:‘我嗎?唉呀呀,未過門的黃花女———沒髻(計)!’”
【無根沙蓬———沒有個準地方】沙蓬: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后枯死,會被風刮走。指人到處奔波,沒有固定的地方。馬烽等《呂梁英雄傳》一四回:“他越想越悶氣,便要去找老武商量。可是想到老武是個無根沙蓬,沒有個準地方,到哪里去找呢?”☆亦作[無根浮萍———沒準]浮萍:一種水草。李納《一愛一》:“李同志,我的心就像那無根浮萍,沒準,哪里能擱到那上頭?”
【膝蓋頭穿襪子———不是那一腳(角)】本義指膝蓋不是腳,不能穿襪子。“腳”諧“角”。用時指不是那種角色,不是那一類人。黎邦農《包公的傳說》:“那時的宋朝已行一賄成風,只要入朝為官的,對皇上也要孝敬點‘人事’。這,成了不成文的規矩。可包公是‘膝蓋頭穿襪子———不是那一腳(角)’啊。”
【瞎老婆死漢子———沒想】本義指失去了依靠,沒有希望。用時指休存妄想。戴振宇《臨死揭開的秘密》:“那老沒正經的害得我見人抬不起頭來,叫我孝敬,那是瞎老婆死漢子———沒想兒!”
【瞎子放風箏———不見起】風箏:一種玩具,在竹篾做的骨架上糊紙或絹,拉著系在
【瞎子過河———不摸水深淺】指不知事情的根由或人的底細。劉江《太行風云》六:“閭長們聽了,都有點瞎子過河,不摸水深淺。誰也鬧不清李鴻云打的是什么算盤。”☆亦作[一桿子插一進龍潭里———探不出個水深淺]龍潭:指深水潭。劉江《太行風云》四:“這一來,倒把老保根傻了眼,真是一桿子插一進龍潭里,探不出個水深淺。”[一篙頭插不到底———深淺估不透]篙頭:撐船的竹竿或木桿。劉紹棠《柳傘》一章二:“郁士通這個人,一篙頭插不到底,深淺估不透。”
【瞎子拉二胡———沒譜】譜:曲譜。指做事沒有把握或心中無數、沒底。嚴霞峰《況公案》四一回:“秦哥,今天你這話,可是瞎子拉二胡———沒譜了!”
【夏天的棉衣,冬天的扇子———全用不上】本義指夏天天熱,棉衣不能穿,冬天太冷,扇子沒用處。用時指沒有用途,派不上用場。柳杞《長城煙塵》三章:“我們打賭,你什么時候能改掉你那好嚷好叫的一毛一病,你那‘滾地雷’的外號就像夏天的棉衣,冬天的扇子,全用不上啦!”
【小雞啄簸箕———吧吧吧(罷罷罷)】吧吧吧:模擬小雞啄簸箕的聲音,諧“罷罷罷”。指就此停止,再也不做了。韋葦《火燒墕的后代》:“我算看透了,從今以后,咱是小雞啄簸箕———吧吧吧(罷罷罷),再也不干那些蠢事了!”
【小廟里的菩薩———不會有多少香的】本義指不會有多少香火。用時指不受歡迎,不吃香。德詠等《幕邊春秋》一四:“蓮霞回頭一看,是高洪流進屋來了。她半開玩笑地說:‘再刻苦有啥用?小廟里的菩薩———不會有多少“香”的!’”
【丫環女帶鑰匙———當家不作主】丫環女:舊時婢女。本義指丫環女雖然管理一些家務,但對家事無權作主。比喻雖然掌管一些事務,但對重大事情無權作出決定。劉江《太行風云》三五:“李貴邊走邊說:‘……再說,俺滿喜哥,他也是摳人家碗底兒。丫環女帶鑰匙,就怕當家不作主。’”☆亦作[丫環拿鑰匙———當家做不了主]姜樹茂《漁港之春》六章二:“趙毅、張從善對廢除‘叫行’當時就不同意,今天非向你施加壓力不可,到時候怕你姓紀的也是丫環拿鑰匙———當家做不了主。”[小姑一娘一掌鑰匙———當家不作主]李瑞林《火苗》:“狐貍一精一接過來,……看了一陣,說:‘嗬嗬,我是小姑一娘一掌鑰匙,當家不作主哇。這條件嘛,我可以給申野隊長說。’”[碾桿心斷了半截———只怕作不了主]崔復生《太行志》四章:“石子搖搖頭,說:‘碾桿心斷了半截———只怕他作不了主,現在的石成玉已經不是以前的石成玉了。’”
【鹽疙瘩打糨糊兒———咸(弦)也不粘(沾)】本義指鹽沒有黏一性一,用鹽疙瘩做成的漿糊兒,只咸而粘不住東西。“咸”諧“弦”,“粘”諧“沾”。用時指連弓箭也沒有沾手。表示來不及動手或沒有本事。鄭永昌等《黑虎鬧東京》一一回:“這兩個偷馬的頑皮孩子,雖說都有些本領,可他們到呼延慶手里是‘鹽疙瘩打糨糊兒———咸(弦)也不粘(沾)’,三拳兩腳便被打翻在地。”
【揚起巴掌抓風———沒一點影兒】本義指用手掌捕捉風,連一點影子也沒有。比喻說話或做事毫無事實根據。聶海《靠山堡》一一:“二豹說:‘治河那些事,都是揚起巴掌抓風,沒一點影兒。……我還是老話,有治河的人力物力,把副業狠抓一下多好,反正肉爛還在鍋里。’”
【羊皮膏藥———不靈】狗皮膏藥療效顯著,羊皮膏藥則不靈。指某種話語或行為不靈驗、不起作用。馬烽等《呂梁英雄傳》七六回:“這時,有一個偽軍忍不住地低聲說:‘哼!說得好聽,羊皮膏藥,不靈了。’”
【野雀跟著孔雀飛———哪里高攀得上】比喻位卑力拙的人不能與位尊才高的人結親或交往。梁斌《烽煙圖》三二:“老一套子站在高粱地邊上看了一會,他仔細地沉思:論天理,小囤在這年歲兒上,也該有人手了。可是,你就不想想,野雀跟著孔雀飛,哪里高攀得上!”
【迎風吹喇叭———“哪里哪”】“哪里哪”本是模擬吹喇叭的聲音。用時表示否定。指事情尚無目標或沒有落實。成平《干杯,女兵們》:“‘立秋有什么心事嗎?看她老不高興。’喬冰點點頭:‘她現在是“兩不落實”:工作安排八字沒一撇,對象還是迎風吹喇叭———“哪里哪”?’”
【月亮上的肉———吃不上】假想月亮上有肉,也是吃不到的。指不切實際的想法,實現不了。曉劍《城鄉交界處》:“說了半天是白高興。月亮上的肉,吃不上哩。人家那剛苫上瓦的一拉溜五間大磚房,舍得讓你拆?”
【丈母一娘一當家———出餿主意】指責他人想的辦法不高明。肖玉《烏云密布》一一:“王德成說:‘對情況不了解,還想當軍師呢。’‘丈母一娘一當家,出餿主意,別聽她的。’幾個戰士這么嘰咕著。”
【紙一團一里的火———包不住】本義指用紙包不住火,火會把紙燒掉。用時指事情隱瞞不住,遲早會暴露。德詠等《幕邊春秋》一六:“哼!這家伙以為他這一手做得絕。屁!紙一團一里的火,是包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