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團一糟
田雞籠打翻———一一團一糟
田雞:一種鳥,體形略像雞而較小,羽一毛一赤栗色,背部橄欖色,嘴綠褐色,腳紅色,生活在草原或水田里。
形容情狀十分糟糕。
一身故事兒
寫字的拿逃兵———一身故事兒
寫字的:指古代衙門里的書吏。
拿:緝拿,捉拿。
故事兒:這里指差事、事情。
本指書吏拿不住逃兵,只能虛應差事,轉指一身是事,忙不過來。
一宗未了又一宗
咳嗽沒好又添喘———一宗未了又一宗
本指一種病未好又加了一種,轉指麻煩事不斷發生,一件尚未了結又來一件。
一派瞎胡拼
扶起牛糞砌寶塔———一派瞎胡拼
拼:拼湊。
指都是胡亂拼湊的。
一鹽(言)難進(盡)
石頭蛋腌咸菜———一鹽(言)難進(盡)
石頭蛋:圓形的小石頭。
鹽:諧“言”。
進:諧“盡”。
鹽水是腌不進石頭里的。
指光一句話說不清楚事情。
一塌糊涂
腦漿子撒地———一塌糊涂
本指糊狀的腦漿撒在地上,轉指情狀十分糟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霎也站腳不住
鏊盤上的螞蟻———一霎也站腳不住
鏊盤:烙餅的鐵制器一具,平面圓形,中心稍凸。
一霎:短時間,一會兒。
形容人面臨困境,心情焦躁,不知所措。
七上八下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十五個水桶在打水———七上八下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十五個吊桶提水———七上八下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本指用吊桶打水時七個上來八個下去,轉以形容人心神慌亂不安,也形容人著急得拿不準主意。
七手八腳
螃蟹過河———七手八腳
形容人多手雜,動作不協調。
七拼八湊
十五塊布做衣服———七拼八湊
本指用小塊布料拼湊做衣服,轉喻把零散的東西拼湊在一起,也指事物雜亂,沒有條理。
七高八低
十五個人爬樓梯———七高八低
十五個拐子拜年———七高八低
形容物體高低或長短不齊,很不中看。
七零八落
十五個瓦盆摔下山———七零八落
碾完場的糜穰———七零八落
麻雀子屙屎———東一堆,西一堆
糜穰:犿é犻狉á狀犵。
糜穰:糜子的稈。
形容東西零散雜亂,很不整齊。
七嘴八舌
十五個婦女拉家常———七嘴八舌
十五個麻雀吵架———七嘴八舌
十五口過日子———七嘴八舌
一家十五口———七嘴八舌頭
拉家常:幾個人聚在一起閑談家庭事務。
形容人多嘴雜,你一句我一句地亂說,也指場面熱烈,眾人議論紛紛。
八個爪叉著
螃蟹打皮寒———八個爪叉著
皮寒:方言,寒戰。
八個爪:指螃蟹除前面的一對鉗狀的螯以外的四對足。
叉:叉一開。
想像螃蟹打冷戰時,八個爪子都叉一開了。
指人遇到意外情況,神情發呆,不知所措。
人難救
天宮失了火———人難救
天宮:迷信指玉皇大帝等神居住的宮殿。
若天宮著了火,人是很難救助的。
指事情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或比喻人力已無法解決(某事)。
又一愛一又怕
小兒放紙炮———又一愛一又怕
娃娃過年玩鞭炮———又一愛一又怕
紙炮:鞭炮。
形容心情復雜,又喜歡又害怕。
又喜又怕
老鼠掉在油鍋里———又喜又怕
形容心情復雜,又高興又害怕。
又想聽響,又怕聽響
捂著耳朵放炮———又想聽響,又怕聽響
本指放炮時捂著耳朵,又想聽炮聲,又怕震了耳朵,轉喻又想去做,又怕冒風險。
又酸又甜
蜜糖拌了醋———又酸又甜
酸:雙關,本指醋的味道,轉指心酸。
甜:雙關,本指蜜糖的味道,轉指美好、舒適、幸福等。
形容心情復雜,又高興又難過。
干急說不出
啞巴看失火———干急說不出
指心里著急,嘴上說不出來。
下不來
騎到老虎脖子上———下不來
騎在老虎背上———不干也得干
騎在虎背上———欲罷不能
騎著老虎過海———下不來
下不來:雙關,本指不從虎背上下來,轉指不能不做某事。
指行一事遇到危險、困難,但迫于形勢又不能停下來,不得不做下去。
大高而不妙
床底下放鳶子———大高而不妙
鳶:狔狌ā狀。
鳶子:風箏。
床底下再高也放不了風箏。
指情況不妙,事情很糟。
寸步難行
沒腳蟹———寸步難行
形容行動十分困難。
上下為難
三歲娃爬梯子———上下為難
篩子眼里夾的米———上不去也下不來
梯子中間止步———上不上,下不下
比喻處境困難,進不得,退不得。
上下夠不著
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夠不著
本指武大郎個子矮,站在地上手夠不著杠子,抓住杠子腳夠不著地,轉以形容做事兩頭不落實,或上或下都有困難。
無從下口
狗咬刺猬———無從下口
狗逮刺猬———無法下口
老虎吃天———無法下口
老虎吃田螺———無從下口
刺猬:哺一乳一動物,身上有硬刺,遇敵時身一體縮成一一團一,用尖而長的刺保護自己。
下口:雙關,本指張口吃食,轉指下手或插嘴。
比喻事情難辦,不知從哪里下手,也指談話過程中插不上嘴。
不分青紅皂白
眉一毛一胡須一把抓———不分青紅皂白
頭發胡子一把抓———不分個青紅皂白
茄子炒胡瓜———不分青紅皂白
青紅皂白:本指顏色,轉指事情的是非曲折、起因結果等。
指不分是非、情由等,也指混淆是非曲折。
不好下手
老虎抓刺猬———不好下手
老鼠啃石臼———不得下手
光手逮刺猬———下不了手
生剝刺猬———沒有下手處
比喻事情非常復雜難辦,找不到處理的辦法。
不好捉摸
房檐頭上逮雞———不好捉摸
捉摸:雙關,本指捕捉,轉指猜測、思量。
指對事情思量不透,沒有把握。
不知從哪里下口
大公雞啄蚌兒———不知從哪里下口
老虎吃天———不知從哪里下嘴
老鼠拉龜———不知哪里咬
比喻事情棘手難辦,不知從何下手,也指眾說紛紜,叫人無所適從。
不知紅白
沒剖開的秋西瓜———不知紅白
瞎子吃西瓜———紅瓤白瓤分辨不開
比喻是非曲折分辨不清。
不知扯出哪條腸子
餓狗掏開羊肚子———不知扯出哪條腸子
比喻事情頭緒紛繁,不知該先處理哪一件。
不知聽誰的是
二十四只烏鴉亂張口———不知聽誰的是
指眾說紛紜,叫人無所適從。
不知誰讓誰
幾個胖子一塊兒進門———不知誰讓誰
本指不知該誰謙讓誰,轉指不知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扎手
刺槐做的棒槌———扎手
沒眼的竹笛———難吹
刺槐:落葉喬木,枝上有尖刺,又叫洋槐。
眼:笛子上供手指按以調節發音的一排孔。
比喻事情難辦。
手忙爪兒亂
屎殼郎上鍋臺———手忙爪兒亂
指人手忙腳亂。
長短不齊
土地爺遇著開路神———長短不齊
土地爺:即土地,迷信指管一個小地區的神,身軀矮小。
開路神:俗名險道神,舊俗出殯時送葬者雙手舉的一種紙糊的偶像,行進在送葬隊列的最前面,這種偶像軀體較大,面目猙獰。
土地爺身材矮小,開路神身一體高大,二者相遇,一高一低,很不中看。
比喻物體有長有短,很不整齊。
心里亂糟糟
吃了一堆雞一毛一———心里亂糟糟
形容心情煩亂不安。
心里竄火,爪子抓撓
熱鍋里的螃蟹———心里竄火,爪子抓撓
指人又急又慌張,干生氣沒辦法。
辦不到
尼姑庵里借梳篦———辦不到
按倒牛頭喝水———辦不到
海豹子上山———辦不到
豬八戒學斯文———辦不到
梳篦:梳子和篦子,都是梳頭用具。
指事情無法做到。
未探到底
四兩麻線———未探到底
探:雙關,本指探尋、尋找,轉指探察、探查。
底:雙關,本指(麻線的)盡頭,轉指底細。
指情況比較復雜,一時未能摸清底細。
左也籃(難)來右也籃(難)
兩手提兩籃———左也籃(難)來右也籃(難)
籃:諧“難”(有的方言中聲母狀與犾不分,“籃”與“難”同音)。
指左右為難,不論怎么都不好辦。
扔出去舍不得,托在手里刺得痛
兩手托刺猬———扔出去舍不得,托在手里刺得痛
比喻遇到棘手的事情,左右為難,不好決斷。
閃不過躲不開
奈河橋上碰見了鬼———閃不過躲不開
奈河橋:迷信說地獄里有條河叫奈河,河上有橋叫奈河橋,很窄,惡人鬼魂經過時會落入河里,被河里的蟲吃掉。
指無法躲避或回避某種惡劣的境況。
半邊快樂半邊愁
老鼠跌落米缸肚———半邊快樂半邊愁
本指老鼠跌進米缸因有米吃而快樂,又怕跑不出去而發愁,轉以形容人心情復雜,又喜又憂。
必不得下
騎虎之勢———必不得下
騎虎之勢———不得自一由
若騎在虎背上輕易不要下來,一下來就會被老虎吃掉。
指做事中途碰到難題,卻迫于形勢不能罷手。
《新五代史·郭崇韜傳》:“俚語曰:‘騎虎者,勢不得下。
’今公權位已隆,而下多怨嫉,一失其勢,能自安乎?”有口算不清
啞巴撿了銀———有口算不清
指無法說清楚。
有什么算什么
半夜下飯館———有什么算什么
本指有什么將就著吃什么,轉喻事情難辦,只好將就著。
有你也抓不住
瞎子撲螞蚱———有你也抓不住
螞蚱:蝗蟲。
本指瞎子看不見,想抓(螞蚱)也抓不到,轉喻不了解情況,辦不成事。
有高有低
天空的飛鳥———有高有低
本指鳥飛的高低不同,轉喻物體高低很不整齊。
有著有不著
當風劃火柴———有著有不著
當:對著。
著:雙關,本指火柴點著,轉指已經達到目的或有了結果。
本指迎風劃火柴,劃著劃不著都有可能,比喻事情成敗難以預料,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
光剩下抓蝦(瞎)
賣完了小魚———光剩下抓蝦(瞎)
蝦:諧“瞎”。
比喻事前無準備,事到臨頭急得一團一團一轉,手足無措。
吃不是,不吃也不是
餓貓碰上只臭耗子———吃不是,不吃也不是
餓貓碰上臭耗子,吃它怕有臭味,不吃它餓得慌。
比喻碰上了棘手的事情,左右為難。
回頭難
碼頭工人扛麻包———回頭難
指往前走不容易,返回也難。
全不是滋味
打翻了五味瓶———全不是滋味
打破了一只五味瓶———怪不是滋味
碰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都涌上心頭
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也泛指各種味道。
形容心情極其復雜,難以名狀。
全扒拉
一桿子打棗———全扒拉
屠夫煺豬———眉一毛一胡子一把抓
煺:狋狌ì。
扒拉:本指撥動,使東西落下,轉指對待。
煺:殺豬后去掉豬一毛一。
指不加區別地對待不同的事物。
多費些柴炭
牛頭不爛———多費些柴炭
比喻事情難辦,還得多下功夫。
盡是四(事)
四女婿陪四閨女給四丈人拜年———盡是四(事)
四:諧“事”。
指事情太多,也指凈出事兒。
盡剩抓蝦(瞎)
賣完了小魚———盡剩抓蝦(瞎)
賣魚的不帶秤———抓蝦(瞎)
蝦:諧“瞎”。
譏諷人事前無準備,事到臨頭忙亂著急,手足無措。
收不了場
一鍋粥打翻在地———收不了場
本指撒在地上的粥沒法收拾,轉指場面難以收拾。
好看不好學
財主佬嫁女———好看不好學
財主佬:方言,貶稱占有大量財產的人。
舊時財主嫁女兒,講排場,嫁妝貴重,窮人無法仿效。
指難以學到手。
好看是好看,有點扎手
帶刺的鮮花———好看是好看,有點扎手
扎手:雙關,本指棘手,轉喻事情難辦。
帶刺的鮮花好看卻難摘。
多比喻姑一娘一長得漂亮,但不好惹或不易接近。
進退兩難
羝羊觸藩———進退兩難
光腳放在蒺藜窩———進退兩難
老母豬鉆籬笆———進退兩難
淺灘上行船———進退兩難
騎虎不能下背———進退兩難
羝:犱ī。
藩:犳ā狀。
蒺藜:犼í犾í。
羝羊:公羊。
藩:籬笆。
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莖一橫生在地面上,開小黃花,果實也叫蒺藜,有刺,可以入藥。
比喻處境困難,進不行,退也不行。
更加麻煩
火里加煙———更加麻煩
麻煩:繁忙,艱難。
形容事情更復雜,更難解決。
兩頭兒苫不過來
棉襖改被窩———兩頭兒苫不過來
苫:狊犺à狀。
被窩:被子。
兩頭:雙關,本指頭和腳,轉指兩邊、兩方面。
苫:雙關,本指用被子遮蓋,轉指照應。
比喻兩邊不能全照應過來,顧此失彼。
兩頭難
順著媳婦得罪一娘一———兩頭難
在婆媳有矛盾的情況下,如果順應了妻子就會得罪母親。
形容人處于左右為難的境地。
找不到頭
狗咬一團一魚———找不到頭
扯亂了的絲線———找不到頭
一團一魚:鱉,遇到險情時就把頭縮在殼里。
比喻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頭緒或門徑。
抓耳撓腮
猴子吃辣椒———抓耳撓腮
本指猴子吃了辣椒,辣得抓耳撓腮,轉喻因某種意外情況而急得不知所措。
吹不得,打不得
豆腐掉到灰窩里———吹不得,打不得
豆腐掉在灰窩———吹撣不得
豆腐掉進灰堆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黏糕掉到土里———吹又吹不得,打又打不得
酸一奶一子掉進灰窩里———吹吹不得,打打不得
撣:犱ǎ狀。
灰窩:存放柴灰的坑。
撣:掃去,去掉。
形容事情非常棘手難辦,什么辦法也不靈。
亂七八糟
雞一毛一炒韭菜———亂七八糟
雞一毛一拌韭菜———亂七八糟
頭發炒韭菜———亂七八糟
兔子一毛一炒韭菜———亂七八糟
形容事情雜亂無章,沒有條理,也形容心里煩亂,毫無頭緒。
亂了套
牛鞅子架在馬身上———亂了套
兔子拉車———亂了套
牛犢子拉車———亂套
猴子駕轅———亂套
瞎騾子打里———亂套
鞅:狔à狀犵。
牛鞅子:牛拉車時架在脖子上的器一具。
打里:居中,指駕轅。
本指搞亂拉車的套繩,轉喻搞亂了次序或秩序。
亂叫
天亮的公雞———亂叫
本指拂曉時公雞亂打鳴,轉指人亂喊亂叫。
亂扯一氣
冬瓜搭柳樹———亂扯一氣
扯:本指拉扯,轉指聯系。
本指冬瓜蔓和柳樹枝胡亂地扯在一起,轉以形容把兩件毫不相干的事情混亂地聯系起來。
亂炒(吵)一頓
雞一毛一炒韭菜———亂炒(吵)一頓
炒:諧“吵”。
雞一毛一和韭菜炒在一起,亂糟糟的。
形容眾多人亂議論或亂爭吵。
亂得沒法兒收拾
瘋狼跑進了羊群里———亂得沒法兒收拾
本指狼進羊群后一片混亂,無法收拾,轉指非常混亂,難以治理。
亂彈琴
貓子跳到鋼琴上———亂彈琴
比喻東拉西扯瞎說一頓,含有譏諷的色彩。
亂攙
芝麻里頭加虱子———亂攙
本指芝麻和虱子胡亂攙和在一起,轉指把不同的事物胡攪在一起。
亂攀親
拉著和尚叫姐夫———亂攀親
指亂拉親戚關系。
坐不住
猴子屁一股———坐不住
本指猴子生一性一好動,一刻也坐不穩,轉以形容人一性一情急躁,沉靜不下來。
悶口
兔子吃年糕———悶口
老太太吃柿子———悶了口
兔子吃了山藥蛋———悶了
指嘴被封住,難以張口說話。
沒個頭兒
爛倭瓜擦屁一股———沒個頭兒
爛蘿卜———沒有頭兒
倭瓜:方言,南瓜。
指事情沒完沒了,不知什么時候才能了結,也指沒有領頭人或領一導一人。
沒處下嘴
老虎吃天———沒處下嘴
狗吃月老一娘一———沒處下嘴
狗啃豬尿泡———沒處下嘴
惡狼吃天———沒處下嘴
癩蛤蟆吃天———沒法下嘴
尿:狊狌ī。
下嘴:雙關,本指張口吃,轉指下手做。
月老一娘一:指月亮。
比喻事情非常難辦,不知從何入手。
沒處抓沒處撈
掉到大海里的一根針———沒處抓沒處撈
指無法找到。
沒頭沒腦
一槍一打兔子———沒頭沒腦
兔子跑得很快,頭又小,打獵時一般不瞄準它的頭部射擊。
比喻辦事沒頭緒。
沒那么容易
八十歲學吹鼓手———沒那么容易
吹鼓手:舊式婚喪等禮儀中吹奏管樂器的人。
指事情做起來并不容易。
沒完沒了
西瓜皮擦屁一股———沒完沒了
西瓜皮揩腚———沒完沒了
西瓜皮揩鼻子———沒完沒了
螃蟹吐沫———沒完沒了
揩:犽ā犻。
腚:犱ì狀犵。
揩:擦。
腚:方言,屁一股。
指事情很麻煩,沒個了結的時候。
沒咒念了
和尚**———沒咒念了
咒:咒語,僧、道做法事時所念的口訣。
本指和尚**時沒法念咒,轉指沒有辦法了。
沒法收拾了
水豆腐掉到灰堆里———沒法收拾了
豆腐掉到灰堆里———沒法子收拾
收拾:雙關,本指收取、拾取,轉指整治、整理。
豆腐沾上灰燼以后實在不好處理。
指事情弄得很糟,難以整治或收場。
沒法治
老天不下雨,老人不說理———沒法治
腸子癢癢———沒法撓(鬧)
撓:諧“鬧”,指處理事情。
指事情難以處理,無可奈何。
沒經念了
如來佛抓頭皮———沒經念了
如來: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十種稱號之一。
比喻再也無計可施了。
沒得耍了
失去金箍棒的孫悟空———沒得耍了
孫悟空:《西游記》中的人物,使一根金箍棒,大鬧天宮后保唐僧取經,降伏各路妖魔成正果。
沒得耍:雙關,本指沒有耍弄的武器,轉指無法施展本領。
指失去了取勝的技能或武器,無法施展本領。
改勿轉了
生米做成了熟飯———改勿轉了
改勿轉:改不過來。
事情已成定局,難以改變,多指不利的局面。
青(清)白難分
蘿卜青菜一起吃———青(清)白難分
蘿卜青菜醬在一起———青(清)白難分
青:綠色,諧“清”。
醬:動詞,用醬或醬油腌制。
比喻是非、清濁等難以分辨清楚。
揀得眼花
籮里揀瓜———揀得眼花
籮筐里揀桃子———揀得眼花
瓜地里挑瓜———挑得眼花
眼花:形容事情紛繁,眼睛看得昏花迷亂。
指可選擇的很多,使人眼花繚亂,拿不定主意。
拌(辦)不成
凍豆腐———拌(辦)不成
凍豆腐———拌(辦)不開
凍豆腐———難拌(辦)
凍豆腐———不好拌(辦)
拌:諧“辦”。
凍成硬塊的豆腐是難以攪拌的。
比喻事情很難辦成,或問題很難處理。
轉身難
墻頭上跑馬———轉身難
城墻上跑馬———難掉頭
馬在很窄的(城)墻上跑,是難以轉身的。
比喻陷入困境,想回頭另尋出路已很困難。
凈是草(吵)
討吃子搬家———凈是草(吵)
討吃子:乞丐。
草:諧“吵”。
乞丐若搬家,只有身下鋪著的柴草。
比喻吵吵嚷嚷,場面十分混亂。
鬧了一塌糊涂
面糊糊里
面糊糊:用面粉加水調勻而煮成的糊狀食品。
面疙瘩:方言,煮著吃的小塊面片。
形容鬧得很糟或很亂,不可收拾。
南蟾(難纏)
蘇州蛤蟆———南蟾(難纏)
蟾:犮犺á狀。
南:指蘇州在江南。
蟾:蟾蜍,通稱癩蛤蟆。
南蟾:諧“難纏”。
指人或事不容易應付。
荒(慌)了心
胸脯上長草———荒(慌)了心
土地廟里長草———荒(慌)神
龍王廟里失了火———慌神
孫悟空鬧天宮———慌神
灶王一爺逃難———慌了神思
荒:荒蕪,諧“慌”。
指心慌意亂,沒有了主意。
荒(慌)了腳
腳趾縫里長草———荒(慌)了腳
鞋旮旯里長草———荒(慌)腳
鞋里長草———荒(慌)腳了
鞋殼里長草———荒(慌)了腳
鞋窩里長草———荒(慌)了腳
荒:諧“慌”。
形容驚慌失措,亂了手腳。
要吃卻難抓
瞎貓碰到個滑蟮———要吃卻難抓
蟮:鱔魚,身上有黏一液,很滑。
本指瞎貓難以抓到光滑的鱔魚,轉喻心里想要的東西難以得到。
掛在半截
小孩子爬樹———掛在半截
半截:雙關,本指樹的中部,轉喻事情的中途。
比喻事情進行到一半陷入困境,繼續不下去。
擠在一處
雙頭火杖———擠在一處
火杖:吹火筒。
吹火筒只用一頭吹氣,若兩頭吹氣,氣就會擠在一起。
指幾件事情擠在一起,不好辦。
炸飛起來
鞭炮扔進了雀兒窩———炸飛起來
比喻話語或事情引起強烈反響,頓時議論紛紛。
炸開了
一把鹽撒進油鍋———炸開了
熱油鍋里扔進一把鹽———炸開了
撒了鹽的油鍋———熱鬧開了
冷水噴在熱油上———炸了
油鍋里濺進了幾滴涼水———炸開了鍋
本指突然發出爆裂聲,轉喻場面氣氛突然熱烈或激烈起來。
說來話長
小孩兒沒一娘一———說來話長
小孩兒沒一娘一———說起來話長
小孩兒沒一娘一———提來話長
小孩兒沒一娘一———見人話長
六月天凍死羊———說來話長
指事情很復雜,三言兩語講不完。
說變就變
七月的天,小孩的臉———說變就變
三月孩子的臉———說變就變
孫猴子拔猴一毛一———說變就變
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
數伏天氣猴子臉———說變就變
孫猴子:即孫悟空,小說《西游記》第二回描寫:孫悟空從菩提祖師學成七十二般變化,念個咒語,要變什么就變成什么。
形容變化無常,難以預測。
費事
人疙瘩里揪人———費事
人疙瘩:人群。
在擁擠的人群里往外拉人是不容易的。
形容事情復雜,難以辦到。
真假難分
瞎子打瞌睡———真假難分
鏡中花影水中月———真真假假辨不清
指難以分辨真假,或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顧不上
手長袖短———顧不上
本指衣袖短,夠不上手,轉以形容十分繁忙,不能做某事。
顧頭不顧尾
田里的秧雞兒———顧頭不顧尾
鴕鳥鉆沙———顧頭不顧尾
蛇鉆窟窿———顧前不顧后
黃鱔鉆洞———顧住頭,顧不了腚
秧雞兒:一種形狀略像雞的鳥,生長在沼澤和水田附近的草叢里。
腚:屁一股。
形容極其慌亂或處境困難,顧了這一面顧不了那一面。
搗騰半天
老太太數雞蛋———搗騰半天
指好長時間,翻過來倒過去地反覆做某事。
緊一聲慢一聲
狗吠太一陽一———緊一聲慢一聲
指聲音散亂、零落。
哩哩啦啦
屬羊屎蛋的———哩哩啦啦
形容像羊糞似的零零散散,或斷斷續續。
高不可攀
三千丈的懸崖———高不可攀
形容高得無法攀登,也指標準很高,難以達到。
高的高,低的低
鐵拐李的腳———高的高,低的低
鐵拐李:即李鐵拐,傳說中的八仙之一,落難時蓬頭垢面,坦腹跛腳,云游天下,行乞賣藥。
鐵拐李因腳跛,走起路來一高一低。
比喻物體有高有低,很不整齊。
誰也看不懂
九一娘一一娘一的天書———誰也看不懂
九一娘一一娘一:神話中的九天玄女一娘一一娘一,傳說是黃帝的老師,曾降臨人間,幫助黃帝打敗蚩尤。
天書:神話傳說中天上神仙寫的書,凡人看不懂。
形容文字難以辨認,或文章難以讀懂。
誰也搞不清
白酒混在冷水里———誰也搞不清
白酒:也叫燒酒,沒有顏色,含酒一精一量高,可與水互溶。
本指白酒與水都無色透明,混在一起難以分辨,轉指彼此相似或相同,難以辨別。
被小猴子拉扯
太白金星進了水簾洞———被小猴子拉扯
《西游記》第三回描寫:太白金星奉玉帝招安圣旨來花果山水簾洞,在洞一口被眾小猴拉扯了一陣。
形容身不由己,被孩子們糾纏不休。
難
上山捉鱉———難
大海撈針———難
打著鴨子上架———難哪
石頭里想炸油———難哪
瘸子上樓梯———難啊
指做事很難。
難上加難
十二月天找楊梅———難上加難
逆水遇上頂頭風———難上加難
趕鴨子上架———難上難
趕鴨子上樹———難上難
楊梅:常綠灌木或喬木,果實味酸甜,初夏成熟。
形容事情很難辦到。
難處挺大
老一媽一一媽一學搖櫓———難處挺大
櫓:使船行進的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比槳長,較難搖動。
形容事情做起來難度很大。
難死猴哥
豬八戒生孩子———難死猴哥
《西游記》第五十三回描寫:唐僧師徒取經路過西梁女國,唐僧和豬八戒誤喝了子母河里的水,懷了孕,肚疼難忍,孫悟空又好笑又著急。
比喻十分為難。
難張口
大姑一娘一說媒———難張口
生銹的鐵鎖兒———難開
落雨天的芝麻———難開口
新打剪刀———難開口
打:鍛打,制做。
指有話不便啟齒。
難起頭
礱糠一搓一繩———難起頭
礱:犾ó狀犵。
礱糠:稻谷礱過后脫一下的稻殼。
本指用稻殼很難一搓一起繩頭,轉喻說話或做事難開頭。
難摸
瞎子逮象———難摸
摸:雙關,本指用手觸一摸,轉指試著了解。
指難以摸清對方的意圖或情況。
難纏
尼姑的腳———難纏
纏:方言,雙關,本指纏足,轉指對付。
本指尼姑腳已定型,難以用布纏小,轉喻事情復雜,難以應對。
難擦得干凈
桐油桶子———難擦得干凈
擦:雙關,本指擦去(污跡),轉指改正(缺點)。
本指用桐油漆成的桶子顏色淺,易有污跡,擦不干凈,轉喻人缺點、一毛一病很多,一下子難以改掉。
理不出個頭緒
車軸卷住了亂麻———理不出個頭緒
頭緒:雙關,本指麻的條理,轉指心緒或事情的條理。
形容心緒紛亂或事物復雜,難以理出頭緒。
捧不得也打不得
屬刺猬的———捧不得也打不得
屬刺猬的———撐不得也打不得
捧、撐:雙關,本指用雙手托,轉指奉承。
打:雙關,本指用手拍打,轉指用強硬手段。
形容很難對付,來軟的來硬的都不行。
眼拙手笨玩不轉
花了眼的老漢玩繡花針———眼拙手笨玩不轉
比喻力不從心,難以應付紛繁復雜的事物。
脫不了爪
老鷹抓蓑衣———脫不了爪
老鷹抓蓑衣———脫不了爪爪
螞蚱拴在猴腿上———想甩也甩不掉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工具。
脫爪:雙關,本指老鷹掙脫了爪子,轉指人脫身。
比喻人被某種麻煩的事情纏住,脫不開身或推卸不了責任。
越高難度越大
推車爬坡———越高難度越大
推著車子爬高坡,越往上走越吃力,比喻某項工作或活動越深入開展,遇到的困難越大。
插翅難逃
虎落平原———插翅難逃
比喻強者一旦陷入困境,也難以脫身。
掰不開
懶婆一娘一的剪刀———掰不開
掰:雙關,本指分開剪刀,轉喻分辨事物。
本指剪刀不常用而銹得兩片分不開,轉指事物繁復,難以分清。
鋦不起來
打碎的沙鍋———鋦不起來
鋦:犼ū。
鋦:雙關,本指用鋦子連合破碎的陶瓷器一具,轉指收拾局面。
比喻情況或局面很不好,無法收拾。
稀里嘩啦
破柳罐盛水———稀里嘩啦
柳罐:用柳條編成的罐子,本來就盛不住水,破的更要漏水。
稀里嘩啦:雙關,本指流水的聲音,轉指嘈雜的吵鬧聲。
本指水灑落在地上的聲音,轉指嘈雜刺耳的吵鬧聲。
就別打算出這個洞
蝎子掉到磨眼里———就別打算出這個洞
磨眼:石磨的上片中部供漏下要磨的糧食的小圓孔。
比喻陷入困境后就很難逃出來。
竄跳不停
猢猻上了辣椒樹———竄跳不停
本指猢猻吃了辣椒腥辣難忍,不停地蹦跳,轉以形容人忙碌地來回走動。
碰上硬的
烏龜摔在石板上———碰上硬的
硬的:雙關,本指硬石板,轉指難題或強硬的人。
指遇到了難題或難以對付的人。
摸不著頭腦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丈八菩薩———摸不到頭腦
頭腦:雙關,本指和尚、金剛、菩薩的腦袋,轉指頭緒。
本指身高一丈多的和尚、金剛、菩薩的頭,一般人是摸不著的,轉指理不出事情的頭緒,或弄不清情況而疑惑。
摸得到看不到
后頸窩的頭發———摸得到看不到
后腦殼上的頭發———摸得到看不到
后頸窩的一毛一———摸得到看不到
比喻只能看清人的外表,內心卻難以捉摸。
撂也撂不下,扔也扔不下
手里捧著個刺猬———撂也撂不下,扔也扔不下
比喻事情很棘手,辦不成,又丟不開。
穩不住身(神)
太行山上的松———穩不住身(神)
身:諧“神”。
太行山上土層淺,栽的松樹是不能長久存在的。
比喻人不能安下心來。
算哪一壺
茶壺沒嘴兒,酒壺沒梁兒———算哪一壺
采用反問語氣。
比喻身份不明,難以行一事。
撕扯不清
狗咬爛羊皮———撕扯不清
撕扯:雙關,本指撕扯爛羊皮,轉指爭吵。
比喻事情糾纏不清,說不明理不順。
瞎抓
猴拿虱子———瞎抓
抓:雙關,本指抓虱子,轉指做、干。
指沒有條理地胡來。
顛三倒四
七個人睡兩頭———顛三倒四
形容說話或做事沒有條理。
嘴巴“踢打踢打”
舌頭底下掛馬蹄———嘴巴“踢打踢打”
形容人說話絮絮叨叨,吵鬧不已。
辨不出個味兒
酒里摻醋———辨不出個味兒
本指酒醋混合后品嘗不出味道,轉以形容人心情復雜,難以說清楚。
戴上去容易取下來難
孫猴子頭上的金箍———戴上去容易取下來難
《西游記》第十四回描寫:孫悟空拜唐僧為師后,觀音菩薩給他戴上金箍,便無法取下,若不服管教,唐僧念動咒語收緊金箍,他會疼痛難忍。
比喻參與容易脫身難。
黏纏極了
濕手捏了干面粉———黏纏極了
黏纏:雙關,本指面粉黏附在手上,轉指事情纏人。
本指干面粉黏附在濕手上,去不掉,轉以形容事情非常麻煩,纏人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