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蛐蛐兒—你咬我,我咬你
【注釋】指相互之間苛刻彼此之間的一毛一病或缺點。
【例句】李蔚說:“整一黨一便是斗蛐蛐兒,你咬我,我咬你,咬來咬去,張三或是張三,李四還是李四,誰全是全身上下的一毛一病。”(梁斌《翻身記事》)
豆制品里尋骨骼—惹麻煩
【注釋】指故意苛刻。
【例句】大械向一片漆黑的院落里望了一眼,輕輕地說:“左良玉三十萬精兵駐守在武昌區,這算是大家真真正正的肉中刺!更何況,此次擁立福王,沒邀他落款,那莽男人一定醋一性一勃一發,不要緊也會‘豆制品里尋骨骼’,找大家不便。丈夫祖,大家索一性一一不做,二不休,以先發制人計,整理了他!”(谷斯范《新桃花扇》)
獨只木筷吃連藕—專挑眼兒
【注釋】挑:本讀,一根筷子,只有挑連藕的眼兒;轉讀,指苛刻。眼兒:本指連藕的小圓孔,轉指缺陷。指故意苛刻他人的一毛一病或不正確。
【例句】此刻先去的人民群眾七嘴八舌地給趙義良她們討論起來了:“農力吉罵我們都是勞而無功,是探險!”“哼,獨只木筷吃連藕,專挑眼來哩!”(廣西軍區政治部《雨后青山》)
雞蛋里挑骨頭—沒茬故意找茬兒子
【注釋】找岔子:家鄉話,挑一毛一病。指人挑毛病,故意挑一毛一病。
【例句】大家當她的面倒沒說啥。她一走,都給你抱不平。說“當負責人批個紙條也犯這犯那,叫我便不合理這一負責人啦!這明明是雞蛋里挑骨頭—沒茬兒故意找茬兒”!(王東滿《漳河春》)
鎬鍋佩戴眼鏡—找碴兒
【注釋】錫鍋:用錫子(用銅或鐵弄成的兩腳釘)
黏合鍋的開裂處。碴兒:原來指器皿上的開裂處,轉指一毛一病,與“茬兒”楷音。形容故意挑一毛一病,不要緊找事情。
【例句】焦克禮一個女人:我家的豬認人,如果咬著你,我可負不上這些義務。”彎彎繞說:“咬不到我。”“不好。您正鋸鍋佩戴眼鏡四處找茬兒,如果咬了您,光跟我一個人鬧倒是沒事兒,我害怕您又把這個事情跟辦農業社怎么樣聯一塊兒。”(皓然《艷一陽一天》)
鎬碗—找碴兒
【注釋】原來指銅碗的人找碗上的破損的地方,轉指人故意挑刺、找一毛一病。
【例句】心機婊道:“大家但是鬧著好玩兒而已,在這兒頭,還能安哪些小雞肚腸嗎?你真的是錫碗找碴兒。”(張恨水《金粉世家》)
鍋碗的佩戴眼鏡—找碴兒
【例句】他還戴上看火近視眼鏡,仔細地窺探了爐內內的冶煉狀況。“小上海”了解,這名洋技一師是鐲碗的佩戴眼鏡—向自身找碴兒。(鮑昌《庚子風云》)
【也作】①錫碗的佩戴眼鏡—沒碴兒找碴兒;②楊鍋戴眼鏡—沒縫找碴木筷扎藕—盡挑眼兒
【注釋】挑:本意讀,指用筷子挑連藕的眼兒;轉譯讀,指苛刻。形容故意苛刻一毛一病。
【例句】羅鍋子劉墉看到膘子劉青在那里木筷扎藕—挑眼了,忙又斟了一杯酒,到他眼前說:“弟兄,你的貢獻雖大,但救哥哥你是理應需分,還我用謝嗎?”(郭泳戈等《劉公案》)
【也作】木筷夾藕—及挑眼兒研磨道上尋驢蹄印—一步步不缺
【注釋】故時碾米壓面,用驢拉著碾破子轉。在磨道上找驢蹄印,到處都是,故為“一步步不缺”。描述找別人錯漏很容易或每一個階段都絕不放過。
【例句】按舊習慣,家婆找老婆的事,仿佛研磨道上尋驢蹄印,一步步不缺。正巧這一天孟祥英一不小心,被碾破子碾壞掉個著帚把,家婆趁著這件事情罵起孟祥英的爹一娘一來。(趙樹理《孟祥英翻身》)
立秋后亦莊—專找茬兒
【注釋】茬兒:糧食作物收獲后留到田里的根一莖一,也指彼此爭吵的理由。立秋后農作物早已收獲結束,此刻到田里,只有找一些農作物的茬兒,故為“專找茬兒”。形容專業挑他人的一毛一病。
【例句】誰可以確保幾十個零件都生產加工成優質品?他拿這好多個廢料零件說事兒,單純是立秋后亦莊,專找茬兒。鐵插子剔牙—硬找碴兒
【注釋】剔牙:用細棍兒挑出來牙齒縫隙中的食物殘留或臟東西。用鐵插子來剔牙,相當于用硬物品來找碴兒(渣)
,故為“硬找碴兒”。形容硬找一毛一病,即故意找一毛一病。
【例句】你是鐵插子剔牙,硬找碴兒呀?好,我奉陪到底了!小爐兒匠佩戴眼鏡—找碴兒
【注釋】小爐兒匠:以鍋鍋、焊鐵質用品、維修銅鎖等為崗位的人。碴兒:器皿上的破損的地方,與“茬兒”楷音。指故意挑一毛一病。
【例句】張疤拉眼返回區域叫了好多個弟兄,裝備齊全,沿著街道走回來,一邊走,嘴邊不了地破口大罵,并不是嫌這一攤兒下得提上去了,便是嫌那一個攤位靠后了,總之是小爐兒匠佩戴眼鏡—找碴兒。(勤耕《小砍一刀的故事》)
一根筷子吃藕—挑眼
【注釋】用一根筷子吃藕,不可以夾,只有挑著藕眼兒吃,故為“挑眼”。指人故意挑他人的一毛一病。
【例句】自己干了,他人做了,你又一根筷子吃藕,挑眼!沒想到你安的什么心!
【也作】一根筷子吃蓮萊—挑眼